「外場接球回各壘,內場接球打一壘。」每天下午,儀徵實驗中學的棒球場上總會響起這高亢有力的聲音,熟悉的人一聽聲音都知道,學校棒壘球隊又在訓練了。這些專業術語在實驗中學的操場上已經迴蕩了16年,為該校贏得了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基地、江蘇省體育項目傳統學校、江蘇省棒壘球運動先進集體、揚州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
「眼睛盯球,手找球,棒子找到球的圓心,手向前發力,發力方向朝著正前方。」日前,記者見到了實驗中學教師、棒壘球隊總教練王俊,他正在給新學員講解擊球的動作要領。「我很喜歡打棒球,也很喜歡上王老師的課,希望自己能越打越好。」該校七(2)班學生金昇是王俊眼中難得的好苗子。
王俊與棒壘球的淵源還得從2002年說起。為參加江蘇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時任市體育發展中心競訓科主任的彭峻到實驗中學選拔隊員,組建市棒壘球隊。作為一個群眾基礎較差的冷門項目,全校學生既沒有會的,也沒有興趣,組隊工作舉步維艱。學校為更好地配合市體育局工作,推薦該校體育教師王俊參加棒壘球隊的組隊、訓練工作,而此時,他還擔任校田徑隊、足球隊教練,對棒壘球運動一無所知,甚至是第一次接觸。出於對新興事物的好奇和挑戰,王俊接受了這份工作,開始了棒壘球隊教練生涯,這一幹就是16年。
「一個教練員只有把隊員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才能帶出優秀運動員,才能帶出優秀的運動隊。」隨著年齡增長,王俊對教練員工作越來越有感慨,深感責任重大。接手隊伍以來,他將日常教學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和熱情都投入到棒壘球訓練中,辭去了校田徑隊教練一職,遠離了鍾愛的足球,找來關於棒壘球訓練的教材,刻苦鑽研,邊學邊教,和隊員一起訓練、一起比賽,被棒壘球的魅力迷住了。
2008年,應揚州市體育局要求,我市組建女子壘球隊,訓練基地仍在實驗中學。面對項目的轉變,教練團隊也要進行轉型,要從熟悉的棒球隊轉成陌生的壘球隊。這對王俊和整個訓練團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組隊工作從實驗中學開始,當時該校很多選中的學生和家長都很反對,最後要求只能一降再降,只要是願意打球的女生就錄用,隊伍最終勉強組建成功。棒壘球訓練相對專業化,傳球、打棒、投球的動作都要求統一固定,來不得半點馬虎。每天,王俊都帶著隊員們甩毛巾、蹲馬步、揮棒子……悉心教導,耐心訓練,兩年後的十七屆省運會上,我市女子壘球隊少年甲組、乙組均收穫了第四的好成績,超額完成市體育局下達的任務。
有了此次經驗,王俊的教練生涯開始從稚嫩走向成熟,進入事業的高峰期。十八屆省運會的組隊工作開始後,他走訪了城區所有小學,尋找適齡隊員,經過初訓、試訓和集訓,最終組建了結構合理、優勢明顯的隊伍。此後,他帶領一屆又一屆棒壘球隊越戰越勇,先後斬獲包括國際季軍、全國冠軍在內的省級以上獎項30多個。付出總會有回報,王俊因教學成績突出,先後收穫了省學科優秀青年教師、省優秀教練員、揚州市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等榮譽,並登上今年「江蘇好人榜」 10月榜單。
現在,棒壘球在我市不再是一個冷門運動項目。「我的目標是,在我退休時,棒壘球運動能成為儀徵家喻戶曉的運動,並且是大家都喜愛的運動。」王俊用他的行動,用他對棒壘球的愛,踐行他的理想和信念。(李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