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巖中花樹」和量子物理中「薛丁格的貓」是一回事嗎?

2020-12-04 古象雄文化探秘

1935年的一天,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的一個思想實驗,奠定了波動力學的基礎,也因此成就了一隻眾人皆知的,號稱物理界四大神獸之一的「薛丁格的貓」。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

時間回到400多年前的一天:王陽明和朋友郊遊,朋友看到山中的花樹就給他提了一個問題,希望打破王陽明提出的:「心外無物」的理論。於是,王老師就說了一段經典臺詞,結果成就了一個中國文化的經典公案「巖中花樹」。

那麼這段中國古人的臺詞跟現代量子力學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怎麼被扯到一起了呢?原因是這兩個理論現在常被人拿來對比,因此引發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很多網友就此展開了東、西方理論的大戰。有從科學角度分析的,有從玄學角度探究的,「巖中樹花」大戰「薛丁格貓」,真的熱鬧非凡。我也樂此不疲地把雙方的論點、論據都看的八、九不離十。

本來只是想看個熱鬧,從中去學習和了解一下,但看來看去,覺得還是有必要胡言亂語幾句。我們就先來捋一捋兩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帝不會擲骰子"——愛因斯坦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當今最流行的學科,是在20世紀初由普朗克、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一批物理學家共同創立的。

量子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最小粒子,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科。是近代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是科學史上被實驗最精確地檢驗過的物理理論。

我們不是科學家,也無須深入地去研究,但是我們一樣可以對量子力學產生興趣。

了解過量子力學的人大多都知道,在量子力學中有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態疊加與坍縮」;「量子糾纏」和「薛丁格的貓」。

王陽明先生的那段話,就被很多人認為和這個【態疊加原理和坍縮】的「詭異」現象有直接關係。

態疊加和坍縮

態疊加原理和坍縮:聽上去好像太專業了。我們還是把現象的例子舉出來,讓大家有個直觀的了解: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母親現在家裡還是在廣場?(必在其一)

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識了。會說話的小朋友都能馬上回答出來,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非此即彼,不在家裡就是在廣場。

但是,量子力學中這個問題可就不是這樣簡單的了。量子力學中的概念裡:你的母親既在家又不在家,既在廣場又不在廣場

是不是有點暈?

這個理論是這樣的:要確定母親到底在哪兒,就必須要去看,或者詢問。也就是說,必須有個確認的過程。那麼這個確認的過程就是觀察。一旦你觀察了,母親的位置就被確定了,或者是家裡,或者是廣場,肯定只有一個位置。

母親這個不確定的狀態就是態疊加,你一觀察,狀態確定了,就是量子坍縮。

解釋一下:在沒有被觀測的時候,量子也是處於疊加態,就是沒有客觀的確定狀態;而一旦被觀察,就會坍縮成固定狀態。這就是量子力學很詭異的現象之一態疊加與坍縮。

搞懂了「態疊加與坍縮」就可以來看著名的「薛丁格的貓」了。

薛丁格和他的貓

「薛丁格的貓」:薛丁格是著名的量子力學奠基者之一,但他的名氣遠沒有他的「貓」更著名。

設想在一個封閉的匣子裡,有一隻活貓及一瓶毒藥。當衰變發生時,藥瓶被打破,貓將被毒死。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的貓處於「死—活的疊加態」,只有當你打開盒子的時候,疊加態突然結束,我們就知道了貓的唯一確定態:是死,還是活。

這就是著名的"薛丁格的貓"這個假設實驗。

偉大的科學家愛丁頓(Eddington)說:「我們總是認為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它不是東西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他的這個理論可能某種程度上否定了我們過去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觀點,成為: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

因此,這個實驗就被很多人拿來當做王陽明「巖中花樹」的同理案例來並談。

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是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陽明自「龍場悟道」後,參透宇宙人生真相,創立了陽明心學,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代聖哲。

在陽明心學的理論中,核心的觀點就是「致良知」。良知是指本性,準確說就是真心本性中的明光;致良知,就是通過修行來達到證悟宇宙自然的根本——真心、本性。

心外無物」,就是陽明心學的基本觀念,也就是「心是天地的主宰,一切萬法都不出這個真心之外。」

這個觀點很容易被後人解讀為所謂的「唯心主義」,其實這跟唯心說的不是一回事。

巖中花樹的公案

巖中花樹:「巖中花樹」就是一個著名的公案,在量子力學誕生的四百多年前:

王陽明和朋友去遊南鎮,朋友看到巖中有一棵樹開著花就問:「你說心外無物,但這棵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跟我的心有什麼關係呢?」王陽明一笑,就說出了古今皆驚的這段話:「汝未來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現在有很多同學就用量子力學的語言來翻譯這段話:

一樹花在山中寂寞開無主,當你沒有觀察此花時,此花和你的心都是按波函數同歸於「寂」,就像那隻未打開箱子前處於死/活疊加態的貓;你來觀察此花時,則此花與你心的波函數都發生坍縮,瞬間從「疊加態」變成了「現實態」,貓不是死就是活,花要麼紅色要麼黃色,是你的心感知出了它那活潑潑的色彩,通過觀察,便知此花和你的心原本就是一體的。

按照這個解釋,無疑是把「巖中花樹」的案例直接轉為了量子力學「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的框架之中。從觀察的角度來確定二者所說的是一回事。

薛丁格的貓

量子力學與陽明心學:

其實在我看來,兩者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其實兩者說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從細節來說:薛丁格的貓是屬於微觀世界的觀察,這個實驗的觀察不基於人的主觀意識,而是要讓探測器與電子發生作用,通過客觀影響電子,造成了量子態的坍縮。

而王陽明的巖花則說的是人主觀意識的作用,講的是「萬法唯識」的道理。

所以,在細節上完全是不同的。

從整體上來說:從整體而言,量子力學本身還是屬於物理學科,是現代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基於對客觀事物的實驗,雖然也會有涉及意識的實驗,但同樣都是將意識作為客觀的一部分來研究的。

主觀、客觀都是心所顯現的相對層面,就是在「」的層面來研究分析,而精神和物質都是心所顯現的,而不是心本身。

」這個概念無論在儒、釋、道還是心學的理論中,都是指的宇宙的本體。是超越「有、無」二元的對立來闡述的。這才是王陽明所說的:「此花不在汝心之外。」的意思。

百萬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度陰山著

只不過他為了讓友人明白一切法的根本只在於真心本性,用了類似中觀應承派中「隨應破而成」的辯論方法,借用友人所提出的觀點來破他說的理論而已,目的並不是要說人觀察不觀察與花在還是不在的關係。

心學的基礎:

心學不是科學,也不是哲學,更不是什麼玄學。心學是中國的智慧,從曾國藩到康有為、梁啓超,再到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等,都受到心學的影響。要了解心學,可以認真地學一下。

所有中國傳統的文化概念中,都是超越了對主觀意識和客觀事物的研究,而直指這一切的本源。

心學本就是集儒釋道三家之大乘,也一樣是突破了意識和物質的界限束縛,斷除有、無對立的二元概念,回歸於本有的清淨本心,恢復本心自在的光明,也就是「良知」。

所以不了解這個心學的基礎而去談心學,都是指鹿為馬之談而已,不足論道。

陽明先生所說的:「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也就是說:「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只是表明意識如何作用而已,那麼意識是如何作用的呢?

比如,我們看這個花時,通過眼睛把花的樣子反射到眼根,這個大家都知道,就如同物理成像。那麼意識根據「」到花的樣子,來感知花的大小、顏色等等形狀等等。

這就是六識如何運作的,再通過末那識的作用來執取,而在阿賴耶識中留下種子。那麼眼耳鼻舌身意都只是心的作用而已。

陽明先生說的這個「心」,是無法通過意識或者客觀的實驗去證實的,但也不是無法證實。

驗證這個運作的模式和科學實驗的道理是一樣,只不過這都是自然的運轉,不需要實驗,也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證實,任何人只要把心真正靜下來就自然「見」到。

陽明先生說的「心」就是老子口中的「道」,它本是無極之體,體性是無,能生天地萬物就是有,雖然有,但本體仍是性空;雖然性空,但不礙精神和物質等一切的顯現。也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無論是王陽明還是薛丁格,無論是「」還是「」,宇宙中的一切法(包括精神和物質)都不出真心,一切法的變化都是心識的作用而已。真心本性是一切萬法的根本,精神和物質都只是心的部分作用而已。

從古至今,無論是老子、莊子還是釋迦摩尼,乃至儒、釋、道三家歷代的傳承弟子,也都有成佛、成道、成聖之人,都通過了自身修證,體悟到了宇宙一切的根本,從而解脫了生死,獲得了逍遙的大自在。

探討的建議:

對於這個話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觀點,但要想真正解釋這個問題,就需要對兩個方面都有正確的了解。

要了解量子力學相對容易些,有很多的科學家已經通過很多的實驗為我們提供了理論的依據,只要學習就可以知道。

但如果想對心學有正確的了解,就不是網上看看,聽聽這麼簡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比科學更加嚴謹,因為真理是什麼就是什麼,所謂「法爾如是」,就是法本來就是這樣而已。誰都可以通過自心去印證。所有印證到的人都可以成佛成道成聖,從古至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要想真正了解,就需要通過修證去體悟,如同所有描述「鹹味」的文字和語言都不是鹹味本身。只需要把鹽放在嘴裡,自然就知道鹹味的真實味道了,這就是體悟。只有體悟才能真正明白「」講的是什麼。

問題的答案:

對於【薛丁格的「貓」和王陽明的「巖中花樹」是一回事嗎?】的闡述可以告一段落了,結論是:一個是基於量子研究的實驗,一個是對於意識作用的分析,一個是尊重客觀現象的科學體系,一個是超越主觀客觀的根本教法。兩者說的本就不是一個層面。

相關焦點

  • 「巖中花樹」和「薛丁格的貓」,看似異曲同工,根本是兩回事
    就因為王陽明先生的這段話,被很多人認為和量子力學中【態疊加原理和坍縮】的「詭異」現象有直接關係。現在有很多同學就用量子力學的語言來翻譯巖中花樹中王陽明的這段話:一棵花樹在山中寂寞開無主。從觀察的角度來確定二者所說的是一回事。那麼我們就來認真看看兩者是否就是一回事吧。量子力學角度來看巖中花樹:量子力學是當今最流行的學科,是在20世紀初由普朗克、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一批物理學家共同創立的。量子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最小粒子,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科。
  • 陽明心學&量子力學,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含義,人類對物質的認識
    這也就意味著,這隻悲慘的貓隨時處於一種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的「疊加態」中。非得等到一個觀察者出現,才能搞定這隻貓的死活——你一看它,它要麼就全死,要麼就全活。不過,當我想起《傳習錄》中的一個故事時,我就釋然了。其實,早在薛丁格惡搞那隻貓的四百年前,王陽明就已經表述過類似思想了。 這個思想源於一個小故事。 故事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巖中花樹」。
  • 尋找薛丁格的貓:量子物理的奇異世界
    薛丁格這隻離奇的、著名的「貓」從何而來? 探索科學離奇的佯謬, 感受物理學裡迷人的量子世界。量子力學入門必備 科學又有趣的量子物理發展史    《尋找薛丁格的貓》是一本跨越量子力學、物理學及哲學等多學科的科普圖書。
  • 薛丁格的貓,一切可能發生的正在發生,量子疊加顛覆你的人生觀!
    前兩天做了量子力學和量子糾纏的簡單講解,簡單的講解了量子領域的奇妙奧義。文章有點長,耐心讀完會解決你現在遇到的所有問題,接下來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題。而且比起來從此了解薛丁格的貓的本質,知道量子力學到底在講什麼,甚至能夠讓我們用全新的視角審視這個世界的收穫來說,肯定值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實驗具體說了些什麼。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怎麼回事?
    相信你們都聽過「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有一隻貓和少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有50%的概率發生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也有50%的概率不會發生衰變,貓就能活下來。問題來了,最後,貓還活著嗎?根據我們所知道的常理,盒子裡必然會發生這兩個結果的其中一個,而我們只有打開這個盒子才能知道裡面的結果。但在另一套學說中卻不是這樣的結果,那就是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講了什麼?薛丁格的貓是怎麼回事?不懂這些你就落後了
    乍一聽感覺很荒唐,但就是這樣一個荒唐的問題,在量子力學的科學家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說呢?薛丁格的貓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目前人類的量子力學研究處於什麼狀態呢?我們這期視頻告訴你。帶你了解量子力學說到量子力學,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熟悉的也是正在運用的叫做經典力學。
  • 薛丁格的貓:科學界最出名的貓,憑一貓之力解釋量子力學!
    薛丁格的貓可謂是科學界最出名的貓了,因為它憑藉一貓之力,靠著自己的生死為大家解釋了讓人迷惑的量子力學。我們先來說一說到底什麼是薛丁格的貓,它是如何為我們解釋量子力學的。首先,薛丁格這隻貓並不是一隻真實存在的貓,而是薛丁格為了解釋量子力學而提出的思想實驗中假設的一隻貓。那這個薛丁格又是誰呢?
  • 再揭量子真相: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本號前面文章《為什麼說量子通信是一個科學騙局?》《為什麼說量子計算機是科學界的又一騙局?》中指出,在中國,量子已經成為一種騙局的代名詞,帶頭行騙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無良商家,而是某些鼎鼎有名的所謂科學家。有人該說了:你真是大放厥詞,學過《量子力學》嗎?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文章嗎?第一個問題,我學過《量子力學》嗎?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怎麼回事?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後才知道結果。
  • 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之間的故事,你知道嗎?
    量子力學認為微觀物體具有不確定性,是有和沒有兩種狀態的疊加。就好像有人問你,你愛我嗎?你回答說我愛你但是我又不愛你,他肯定想給你一jio。愛因斯坦也這樣想,這是在耍我嗎?實際上這是宏觀認識和微觀認識的區別。量子力學很多觀點都違反了宏觀上的常識,看起來是謬論,但在微觀世界確是真理。
  • 網友問: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能在實際中完成嗎?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的一個思想實驗,實際可以做實驗,但是無法觀測到「貓死」和「活」的疊加;如果把貓換成其他微觀粒子,科學家是可以製備薛丁格貓態的,也有不少實驗室完成過類似的實驗。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的量子力學思想實驗,實驗內容:一個封閉盒子內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一段時間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會發生衰變,然後通過巧妙的物理裝置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從而貓活了下來。那麼問題在於,我們在沒有打開箱子前,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 薛丁格的貓,既生又死!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學科之一的量子力學,其影響力越來越大!量子世界中的種種奇異現反常現象卻不斷挑戰著常人的邏輯底線。玻爾曾經說「如果一個人第一次聽到量子物理而不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是沒有聽懂」!
  • 誰殺死了「薛丁格的貓」?引力-物理,引力,薛丁格的貓,量子力學...
    理論物理學家認為,是扭曲的時空造成了量子效應在大尺度物體上的消失。在埃爾溫·薛丁格那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中,量子世界裡的貓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它處在活與死的疊加態上,但為什麼在日常的宏觀世界中我們看不到這類現象呢?
  • 思想實驗中的薛丁格貓是什麼?
    本文所描述的薛丁格貓就是一種經典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有時被描述為悖論(Paradox),由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於1935年設計。這說明了他所看到的量子力學在日常事物中的哥本哈根詮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問題。
  • 薛丁格貓死了嗎?
    量子的狀態是可以疊加的,那麼除了生存和毀滅之外,是否哈姆雷特還可以有一個狀態是「生存並且毀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下面請出物理學四大神獸之一的薛丁格貓。 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裝有一個量子儀器和一隻貓,這個量子儀器,比如說是一個量子的粒子,它有一半的可能會衰變,另一半的可能則不發生衰變。如果這個粒子衰變了,就會引發一瓶毒藥被打破。
  • 「豈有此理·物理卷」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關於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裡不存在這樣的實驗。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①。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主流解釋是:粒子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而當人的意識一旦參與觀測,粒子隨即以一定概率坍縮為某個確定狀態。同時,也宣布了疊加態的不可觀察性。就像一枚拋在空中的硬幣,它的正反面是疊加狀態,但當意識參與進去,則正反面都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人們沒有進行這麼殘酷的現實實驗,現實實驗中不會存在疊加態。
  • 【物理科普】物理學界的四大神獸,芝諾的烏龜、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薛丁格的貓.
    物理學上有四大神獸,芝諾的烏龜,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薛丁格的貓。分別對應著微積分、經典力學、熱力學第二定律和量子力學。這四大神獸並不弱於傳說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芝諾的烏龜時空雙修能縮地成寸,拉普拉斯獸明察大道推演萬物,麥克斯韋妖操控萬物逆轉陰陽,薛丁格的貓能製造宇宙超越生死。這四大神獸亦正亦邪,它既給聰明的科學家帶來困擾,也給企圖進化成神的人類指明了道路。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顛覆的世界
    最後,玻爾在科莫演講的基礎上再次做那個關於量子公設和原子新理論的報告,進一步總結互補原理,給量子論打下整個哲學基礎。這個議程本身簡直就是量子論的一部微縮史,從中可以明顯地分成三派:只關心實驗結果的實驗派:布拉格和康普頓;哥本哈根派:玻爾、波恩和海森堡;還有哥本哈根派的死敵:德布羅意,薛丁格,以及坐在臺下的愛因斯坦。會議的氣氛從一開始便是火熱的。
  • 薛丁格提出「薛丁格的貓」,竟是為了推翻量子力學?
    薛丁格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他提出了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構建了量子力學的一種數學形式——波動力學,奠定了近代量子力學的基礎。但是,他在1935年卻提出一個怪異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構建了一隻看上去處於「死」和「活」的疊加態的貓,讓人們感覺量子力學十分荒謬。一隻既死了又活著的貓,這還不夠荒謬嗎?
  • 20超導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製備獲進展
    這一成果將固態系統GHZ態糾纏量子比特數世界紀錄從10個推進到18個,薛丁格貓態比特數推進到20個,成果已於8月9日在國際學術刊物《科學》發表(Science 365, 574-57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