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叫我兄弟》裡充滿了友情與愛情的衝突,所有的角色都在感情的漩渦裡掙扎。或許這就是我們當下的轉型,在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年代,我們只能憑著自我與本心生活。我們總是不滿足於現在,總是在想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本劇又在鼓舞大家懷舊,想來很多觀眾內心的懷舊風很是猛烈。情感的世界裡我們無法區分對錯,但韓子輝的發跡過程卻清楚地展現了一代人的成功經歷。面對爆炸式的物質突變,很多時候大家拼的並不是自己到底有多大的經營計劃與能力,而是到底誰的膽更肥。當初深圳連空氣裡都是錢的味道,恰恰說明了這個時代的物質暴漲。韓子輝從打工擺攤開始最後成長為骨灰級倒爺,或許也能說明這一代商人的底色與成色。沒有多少人的起家是真正乾淨的,這種通過灰色途徑得來的財富很多時候就是沙灘上聚起的堡壘。
海濤出言不遜得罪了東哥,海濤與子輝的去路被東哥的手下堵住。經過一場惡鬥,海濤與子輝逃走。海濤與子輝找到了東哥欲將其控制,不料東哥的手下趕至。海濤允諾會促成東哥與博大集團的合作,雙方化解了幹戈。海濤送受傷的子輝去醫院,雪娟將曉曉的下落告訴了海濤。海濤去找曉曉解釋,但曉曉反應冷淡。海濤帶曉曉去醫院見子輝,想請他幫自己向曉曉解釋。
子輝代海濤向曉曉澄清並將自己與玲玲的關係也進行了解釋,子輝讓曉曉自己做選擇。雪娟將子輝與曉曉交往的事情告訴了海濤,海濤怒不可遏。曉曉表示自己要跟子輝在一起,海濤傷心離去並表示與子輝斷絕情誼。子輝回到北京開了一家貿易公司,他與東哥合作做家電生意。商業局周主任提出要建一條商業街,他號召大家集資修橋,子輝帶頭出資。
雪娟偷拿了子輝寄來的書信,曉曉對此毫不知情。海濤在董事會上提出舊樓翻新的計劃,董總邀請海濤吃飯卻遭到拒絕。大力在家中種植君子蘭,他十分看好花卉市場的前景。曉曉誤以為子輝喜歡上了雪娟,她聲稱不願再和子輝見面。心急的子輝四處打聽曉曉的消息,曉曉將房子賣出後便匆匆離開。子輝經營的華隆商社正式開業,人群中的一個身影引起了子輝的注意。海濤被提升為公司運營副總經理,主管地產開發以及銷售事宜。
售樓現場發生騷亂,海濤知情後立刻向警方報案。幕後組織者喬哥決定與海濤合作,海濤答應給予喬哥豐厚的報酬。海濤在辦公室內對董總大打出手,上官打算慢慢調教海濤。老張壓低了電視機的收購價格,子輝因此損失了大量的利潤。運送電冰箱的車輛發生側翻,運輸隊拒絕承擔相應的責任。老張意圖收購華隆商社的電冰箱,子輝和胖飛決定讓老張請客吃飯。
子輝和胖飛將冰箱倒手賣給了老張,他倆狠狠地宰了老張一頓。子輝叫胖飛將壞冰箱夾雜在貨物中,他施計逃過了老張的驗貨。子輝在報紙上看到了商機,他想買斷國家罰沒的五百臺摩託車,但苦於沒有足夠的本金。子輝從周主任處認識了劉武琦,他想說服劉武琦吃下這筆貨讓他負責分銷,子輝最終以周主任和二十萬的擔保成功說服了劉武琦。
《別叫我兄弟》由曾導演《全家福》、《鴿子哨》的付寧執導。劇本沒有採取單線程推進模式,而是開場就亮出了結局,充分顯示了創作人對劇本的信心。劇中第一集就由兩兄弟的天台決裂展開對青春歲月的追溯,大結局又以同樣的場景結束,兩個男人命運迥異卻又殊途同歸的故事走向,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年的熱門港片《無間道》,同時大量的商戰情節,兩兄弟之一的佟海濤在香港成長為股市弄潮兒,以及暗助索羅斯興風作浪的經歷,帶有幾分類似《創世紀》TVB經典商戰劇的影子,主題和人物關係則和去年很火的勵志劇《相愛十年》有些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