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海誠《天氣之子》熱映,評分不錯,但同時爭議不斷,尤其是結尾。關於天氣之子的評價,有人做過統計,年齡越大的人評分越低,年齡越小的評分越高,至於為什麼,也許有些東西是少年才能明白的美好。
明知晴女的命運是犧牲,男主還是拼命挽回「比起世界,我更需要你」。新海誠的電影就是這樣,既有天上的浪漫,又有地上的絕望。很多人說這樣的愛情是自私的,完全不顧世界,可是他們才是被世界拋棄的啊。男主開頭臉上的傷,其實是被父親家暴了,所以才會有後續的騎著單車,坐上了那艘船去往東京,然而在東京幫助過他的只有大叔和女主;女主也是只能和弟弟相依為命。憑什麼他們要為了這個拋棄自己的世界,而去拋棄自己所愛的人?關鍵是這件事的發生和他們沒有關係啊,是的,我們敬重英雄,但我們也不能要求別人成為英雄。天氣總會放晴的,為了所謂的晴天犧牲一個無辜的人,這樣真的好嗎?我欣賞男主的義無反顧,女主就是他一切力量的來源,面對那麼多警察的圍追堵截,即使滿身傷痕也要救女主。毋庸置疑女主是值得的,在帆高最落魄、最無助的時候,女主的食物帶給了他希望,她是晴女,她的善良足以溫暖別人,可她不是救世主。追求自己的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我想帆高后來應該也釋懷了吧,就像那個老婆婆說的:一切只是回到了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