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交通建設:威海道明顯示電致發光產業創新

2020-11-22 經濟網

——山東威海道明顯示科技劉興利工程師團隊產業創新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簡稱ITS)又稱智能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運籌學、人工智慧、材料技術、跨學科結合技術等)有效地綜合運用於交通運輸、服務控制、車輛及其相關系統製造,加強車輛、道路、使用者、監管者四者之間的聯繫,從而形成一種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的綜合運輸系統。電致發光技術(英文electroluminescent),又稱電場發光技術,簡稱EL,是通過加在兩電極的電壓產生電場,被電場激發的電子碰擊發光中心,而引致電子在能級間的躍遷、變化、複合導致發光的一種高新技術。

電致發光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的結合和應用近年來受到國家各部委和科技產業界的高度重視。在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指導下,一批有潛力和產業推廣價值的電致發光技術成果得以產生,山東威海道明顯示科技劉興利團隊的發光汽車牌照項目研發成果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該項目不僅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指導和支持,同時也作為山東省建設項目備案立項。

該項目負責人劉興利工程師表示,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研發和應用電致發光技術是一個耗時和有難度的過程,他帶隊攻關項目周期長達13年(2007年1月-2019年5月):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團隊科研人員一直研發此產品底層技術,從初試、中試到產品成型發光全鏈條。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團隊研製流水線設備及配套產品,達到批量生產條件,同時研發塑料扣板、電子晶片、逆變器等配套技術產品。2019年1月-2019年5月,進行調試安裝流水線,達到大批量生產程度和能力。這個過程之所以如此漫長,是因為要做一個高效穩定、能夠大量應用推廣的電致發光顯示牌照,其實屬於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科技產品研發試驗過程,它是依據固體冷光源發光原理,外加電流和電場震蕩形成固體發光,無燈絲、不需要真空環境、無放電電極,所以不會發生因離子轟擊而導致產品損壞的現象,因此安全使用壽命長,另外用鋼板作基板搪瓷成屏,從而質地堅硬、光亮防水防衝擊、發光亮度高、光線柔和不刺眼,由於工藝複雜,不易被複製、假冒,具有很高的防偽性能。目前該項技術已經以「一種發光汽車牌照」報送給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專利保護。

劉興利工程師表示,其團隊所研發的可應用於智能交通領域的場致發光技術成果具有很高的先進性:發光強度與所處的電場強度及頻率有密切關係,電場強度越大則發光強度越大,頻率越高則亮度越高,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控制電容值範圍,所以要多次噴塗燒成,才能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擊穿,同時增加介質瓷釉的介電常數。噴塗介電層厚度在120-150um之間。在這個研發過程中形成了多個技術創新點:1.控制電容值範圍法2.多次噴塗燒成法3.防擊穿法4.介質瓷釉介電常數控制法5.噴塗介電層厚度控制法,等等。用他們所研發的技術製成汽車號牌比傳統汽車號牌具有諸多優勢:1、因其難以仿冒所以可杜絕假牌和套牌現象;2、識別度高、便於執法人員嚴格執法;3、夜間便於電子抓拍;4、在夜間肉眼可觀察、極大的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造福千家萬戶;5、自帶電子晶片,可錄入車輛及車主信息,交警在二百米範圍內可用掃描槍隨時查看此車輛信息。

當前,中國智能交通技術發展程度已經位於國際先進行列,中國是一個交通大國,建設智能交通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電致發光技術與智能交通項目的結合是必然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必然的產業發展趨勢,同時這將帶來巨大的產業經濟提升作用和創新創業機會,這個過程中能夠產生一批新的科技型企業、造就一批新的企業家。山東威海道明顯示科技計劃在未來與相關專業科研單位進行技術合作,把電致發光技術與智能交通的結合做到更深程度、更高層面、更可持續、更有張力,為中國的智能交通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電致發光顯示技術時代
    電致發光顯示技術時代) 第1頁:或許量子點才是未來?電致發光顯示技術中國企業統領未來?
  • 首個三相交流電驅動電致發光器件問世—新聞—科學網
    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研究中起步最早,且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然而,目前的電致發光器件大多功能單一,而且封閉的器件結構導致很難集成傳感功能以滿足泛物聯網時代對發光器件智能性的新要求。此外,電致發光器件大多採用直流電或單相交流電驅動,這導致電致發光器件無法直接接入到三相電網中,需要複雜的後端電路,造成新的消耗能源並增加運行成本,這一研究空白亟待科學家來填補。
  •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2 16:18:53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TV面板的出貨數量達2.62億片
  • 量子點電致發光處於研究階段 未來五年市場升溫
    近兩年,顯示技術快速升級,並湧現出4K/8K技術、量子點技術、印刷顯示技術以及OLED技術等一系列新名詞。然而,在產業和技術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出現了概念不清、技術路線不明等問題,影響行業發展。量子點電致發光還處於實驗研究階段,下面四位來自企業和研究所專家解讀了這項技術的最新發展。
  •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近日,BOE(京東方)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4K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這是繼今年年初發布高解析度QLED技術後,BOE(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 黃維院士等構築了世界上首個由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
    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電致發光器件大多採用直流或單相交流驅動,還沒有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相關的報導。這就導致電致發光器件無法直接接入到三相電網中,需要複雜的後端電路消耗能源且增加成本。因此,這一研究空白亟待填補。
  • "電致發光塗料"登陸中國市場
    7月21日,LUMILOR電致發光塗料中國大陸產品發布會在西安曲江盛美利亞酒店舉行。
  • TCL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壽命難題,量子點顯示迎變革
    英國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自然》下屬《自然通訊》刊登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專家團隊論文,證實TCL已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的壽命難題。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1113/52049.html  事實上,紅綠藍三基色量子點材料的效率和壽命難題,以及印刷顯示工藝的應用實現,絕大多數已被TCL率先攻破,量子點顯示領域即將迎來從光致發光到電致發光的躍遷。
  • 電致發光的量子點商業化OLED最後的優勢會消失
    所謂「電致發光」是說在這種材料通上電流就可以直接發光,應用在液晶顯示設備上的話就不需要背光源和彩色濾光片。由於量子點是無機材料,它不僅穩定性更好,也可以實現柔性顯示甚至印刷顯示,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這項技術還處於實驗室階段,我預計3-5年時間就可以開始逐步走出實驗室開始商業化應用的嘗試。
  • 光電子薄膜之電致發光薄膜:無機電致發光薄膜
    1、交流高壓發光,10V/cm(隧近效應);2、三步驟:電子的注入與產生、高場電子加速與熱電子的生成、熱電子激發電致發光中心而發光;3、發光薄膜:ZnS:Mn為基質材料;4、發冷光;5、結構:ITO/絕緣層/ZnS:Mn/絕緣層/Al電極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18家,創歷史新高;高端平臺揚帆起航,先後與哈工大(威海)、中國船舶集團、北京大學分別共建天智創新技術研究院、七一六所研發中心、北大海洋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引進科技型企業10家、研發人才80餘名,實施重點研發項目10餘項;孵化載體量質齊升,建設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7家,孵化總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省級以上13家、國家級3家,佔全市國家級孵化器總量三分之一;成果轉化實現突破,迪沙科研項目突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第二屆空港地面設備技術研討會在威海召開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報導:11月19日~20日,由國家空港地面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民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國民航報社、航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電車人產業平臺、山東民航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協辦的「第二屆空港地面設備技術研討會」在山東威海召開。
  •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顯示關鍵材料產業呈現「四個特徵、三個範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彭壽指出,顯示關鍵材料是顯示產業不可或缺的支撐性、導引性材料。提升我國顯示關鍵材料創新發展水平,對於構建我國現代經濟產業體系影響深遠。以及顯示材料中的OLED發光材料、高世代玻璃基板、精細金屬掩模板(FMM)、光顯示材料柔性PI膜、偏光片、高性能水汽阻隔膜、異方性導電膠膜(ACF)、特種光學聚酯(PET)、OCA光學膠、微球、抗指紋塗層(AFC)塗料等。 顯示關鍵材料已成為國際競爭「熱點」,也成為我國顯示產業發展「痛點」,加速顯示關鍵材料的創新發展迫在眉睫。
  • 國內外平板顯示產業下遊需求及主要企業分析
    等離子顯示板、電致發光顯示器等。目前液晶顯示(LCD)與有機電致發光顯示(OLED)為平板顯示行業主要顯示技術,佔據行業絕大部分產值。 在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大尺寸高畫質電視以及車載和工控等專業顯示歷次應用浪潮的推動下,全球平板顯示行業發展穩定,市場空間巨大。
  • 電致發光量子技術最快5年量產 對OLED嚴峻挑戰
    電致發光量子技術最快5年量產 對OLED嚴峻挑戰   「第一代量子點顯示是光致發光量子點元件+LCD,但到了第二代量子顯示,就是QLED電致發光技術,這種技術是無需背光的,顯示性能比OLED更好。因此做量子點的電致發光顯示,已經成為共識。」
  • 中國光致變色技術獲突破 產業創新升級迎來新機遇
    天津2017年8月11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8月3日,天津孚信陽光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正式成立。這家投資超過1.3億元,專業打造中國光致變色技術行業的公司成立,標誌著中國在光致變色技術領域的產業化已獲得突破性成功, 其核心產品 --「優唯視」陽光變色材料,將為中國企業在產品創新、產業升級中提供完善的產品和專業的技術解決方案,讓中國製造成為這一領域內國際市場的技術領導者和標準制定者。
  • 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蘇州)通過驗收
    通過驗收後,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蘇州)將認真對照《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進一步規劃、完善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面向全產業鏈、全溯源鏈和產品全壽命周期提供量值溯源、關鍵參數測試、產品檢測、技術諮詢和專業培訓等全方位的質量技術服務,打造顯示產業國家質量基礎基地,為助力蘇州智造貢獻更大力量
  • OLED包括發光材料、柔性膜等都進口,中國的OLED顯示產業大而不強
    液晶面板但是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迅速發展,並不代表中國面板依賴進口歷史的徹底結束,依然有一道烏雲籠罩在中國顯示器面板產業的上空,那就是產業遭到「破壞性創新」,導致中國在液晶面板領域的努力毀於一旦。所謂破壞性創新,就是使過去的經驗技術積累,設備購置所形成的競爭優勢全部歸零的市場創新,或者說的更為簡單一點,就是新技術對過去的技術形成了「降維打擊」,導致舊的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被淘汰,比如汽車就對交通出行領域進行了破壞性創新,使得整個馬車產業徹底被時代拋棄。
  • 珠江電纜淺談電致發光電線
    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電致發光電線。電致發光電線是國際發光顯示領域的最新產品,外形與普通電線電纜相仿,表層為彩色螢光塑料套管,其工作時連續發光並無任何熱輻射。此類產品應用極為廣泛,開創了節能、環保、健康顯示照明新時代。電致發光電線特點:1、發光細膩柔和,色彩亮麗,立體與透視感強烈,適合夜間視覺視察。2、節能、環保、安全,功耗低,適用電壓範圍廣。其往往採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批量小等特點。
  • 中國稀土發光材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稀土發光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因激發方式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稀土發光具有吸收能力強,轉換效率高,可發射從紫外線到紅外光的光譜,特別在可見光區有很強的發射能力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