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紀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2021-01-08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

背景

如今,前沿物理學的進步離不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們通過高能粒子的碰撞,不斷探索宇宙的本質。簡單說,粒子加速器就是一種能將基本粒子加速到非常高能量的機器。它通過使帶電粒子在高真空場中受磁場力控制、電場力加速而達到高能量。

(圖片來源:CERN)

然而,普通的大型粒子加速器體積龐大,造價高昂,操作和應用起來難度都很大。為了方便操作粒子加速器並拓展其應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更加緊湊、便攜、易用、穩定的粒子加速器。

在太赫茲輻射下運行的兩段式微型粒子加速器。(圖片來源:DESY, Gesine Born)

創新

近日,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一組研究人員在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道路上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由 DESY 和漢堡大學聯合開發和操作的 LUX 光束線達到了30小時的運行時間。

LUX 等離子體單元(位於白色裝片的中心),就是電子被加速的地方,只有幾毫米長。(圖片來源:漢堡大學,Niels Delbos)

團隊領頭人、DESY 的 Andreas R. Maier 表示:「這使我們離這種創新型粒子加速器技術的穩定運行又靠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在《Physical Review X》雜誌上報導了他們的紀錄。DESY 加速器部門的 Wim Leemans 補充道:「讓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時機已經成熟。」

技術

科學家們希望,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技術通往新一代強大且緊湊的粒子加速器,為廣泛的應用提供獨特的性能。在這項技術中,雷射或者高能粒子束在毛細管內創造出等離子體波。等離子體是一種氣體,其中的氣體分子被剝奪了它們的電子。LUX 使用氫氣作為氣體。

LUX 中的等離子體波的精確模擬。(圖片來源:漢堡大學、Laurids Jeppe)

在 DESY、漢堡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聯合創辦的自由電子雷射科學中心(CFEL)工作的 Maier 表示:「雷射脈衝以窄圓盤的形式穿過氣體,剝奪了氫分子的電子,像除雪車一樣把它們掃到一邊。脈衝尾流中的電子被前面帶正電荷的等離子體波加速,如同衝浪者在船尾乘浪。」

下圖所示:在雷射等離子體加速中,一束強烈的雷射脈衝(紅色)通過剝奪氣體分子的電子,在氫氣中生成等離子體波(藍色)。電子(紅色)像衝浪者在船的尾跡中航行。這樣以使得它們以極快的速度達到高能量。目前,LUX 設施在30小時左右的時間內,釋放了十萬條這樣的粒子束。

(圖片來源: DESY, Science Communication Lab)

這個現象使得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達到比如今最強大的機器高達千倍的加速強度。等離子體加速器為廣泛的應用(從基礎研究到醫學)帶來了更加緊湊和強大的系統。在這些裝置投入實際應用之前,仍有許多技術挑戰需要克服。Maier 解釋道:「現在,我們能夠長時間操作我們的光束線,從而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在破紀錄的不間斷運行中,物理學家們加速了逾十萬條電子束,每秒鐘一條。有了這個龐大的數據集,加速器、雷射和電子束的特性可以得到更精準的關聯和分析。Maier 表示:「電子束中不受歡迎的變化可以被追溯到雷射中的特定點,舉例來說,這樣我們就可以精確地知道我們需要從那裡開始製造一個更好的粒子束。這個方案為主動穩定粒子束奠定了基礎,例如部署在全世界每個高性能加速器上。」

據 Maier 稱,成功的關鍵在於結合兩個領域(等離子體加速以及如何穩定運行加速器)的專業知識。Maier 強調:「DESY 二者兼具,這方面在全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根據他的說法,許多因素都對加速器的長期穩定運行造成影響,從真空技術和雷射技術到全面且複雜的控制系統。Maier 報導稱:「原則上來說,系統可以持續運行更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在30小時後終止了它。從那以後,我們又重複了三次這樣的運行。」

Leemans 總結道:「這項研究演示了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可以生成可重複、可控制的輸出。這為進一步開發這項技術,從而為在 DESY 及其他地方打造未來基於加速器的光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加速器、雷射、等離子體

參考資料

【1】Andreas R. Maier, Niels M. Delbos, Timo Eichner, Lars Hübner, Sren Jalas, Laurids Jeppe, Spencer W. Jolly, Manuel Kirchen, Vincent Leroux, Philipp Messner, Matthias Schnepp, Maximilian Trunk, Paul A. Walker, Christian Werle, Paul Winkler. Decoding Sources of Energy Variability in a Laser-Plasma Accelerator. Physical Review X, 2020; 10 (3) DOI: 10.1103/PhysRevX.10.031039

相關焦點

  • 世界紀錄: 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據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背景如今,前沿物理學的進步離不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們通過高能粒子的碰撞,不斷探索宇宙的本質。簡單說,粒子加速器就是一種能將基本粒子加速到非常高能量的機器。
  • 世界紀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導讀據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背景如今,前沿物理學的進步離不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圖片來源:DESY, Gesine Born)創新近日,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一組研究人員在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道路上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由 DESY 和漢堡大學聯合開發和操作的 LUX 光束線達到了30小時的運行時間。
  •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
  • 世界紀錄:等離子加速器全天候運行
    在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度中,強雷射脈衝(紅色)通過從氣體分子中剝離電子,在氫氣中產生等離子波(藍色)。來源:DESY,科學傳播實驗室DESY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達到了未來粒子加速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了一天多,同時連續產生電子束。由DESY和漢堡大學聯合開發和運營的LUX光束線實現了30小時的運行時間。&34;DESY的安德烈亞斯·邁爾(Andreas R. Maier)說。科學家們在《物理評論X》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記錄。
  •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LUX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和漢堡大學共同開發和運營。
  • 等離子加速器運行時間突破世界紀錄,加速強度提高一千倍
    德國DESY的一組研究人員在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道路上已經達到了重要的裡程碑。在連續產生電子束的同時,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了超過一天。由DESY和漢堡大學共同開發和運營的LUX光束線的運行時間為30小時。該小組負責人安德烈亞斯·邁耶(Andreas R. Maier)說:「這使我們更接近於這種創新的粒子加速器技術的穩定運行。」
  • 連續產生電子束首超三十小時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LUX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和漢堡大學共同開發和運營。
  •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連續產生電子束首超三十小時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 LUX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和漢堡大學共同開發和運營。
  • 連續產生電子束首超三十小時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
  • 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再破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劉霞)近日,美國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刷新了雷射等離子加速器產生能量的世界紀錄:在20釐米長的等離子體內產生了能量高達78億電子伏特(7.8GeV)的電子束,是以前世界紀錄的2倍,而使用常規技術需要約91米長的等離子體才能獲得如此高的能量。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1億度持續運行20秒的世界紀錄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在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的情況下,成功維持高溫等離子體20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是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研究獲得的。
  • 韓「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1億度下持續運行20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中,成功讓等離子體在超過1億攝氏度高溫下連續運行了20秒!比2019年的時間(8秒)延長了2倍以上,創下新世界紀錄。
  • ...Advances》發表最新成果—基於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的極高亮度...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教授和陳民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6, eaaz7240 (2020)]上以「Extremely brilliant GeV γ-rays from a two-stage laser-plasma accelerator」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
  • 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再破紀錄 20釐米內產生了能量高達78億電子伏特的...
    近日,美國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刷新了雷射等離子加速器產生能量的世界紀錄:在20釐米長的等離子體內產生了能量高達78億電子伏特(7.8GeV)的電子束,是以前世界紀錄的2倍;而使用常規技術將需要約91米長的等離子體才能獲得如此高的能量。
  • ...發表最新成果—基於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的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教授和陳民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6, eaaz7240 (2020)]上以「Extremely brilliant GeV γ-rays from a two-stage laser-plasma accelerator」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
  • 實現首次等離子體放電!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運行
    12月10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下屬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宣布,用於研究核聚變反應的世界最大仿星器「螺旋石7-X」當天開始運行,並首次製造出氦等離子體。 成功的開始 據新華網11日報導,位于格賴夫斯瓦爾德的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10日宣布其在「螺旋石7-X」裝置上,實現首次氦等離子體放電。
  • 美國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破世界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官方網站消息,該校科學家在阿爾卡特C-Mod(Alcator C-Mod)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實驗中創造出新的世界紀錄,等離子體壓強首次超過了兩個大氣壓。鑑於高壓等離子體是實現可控核聚變的關鍵因素,這意味著人類距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又近一步。
  • 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輻射新方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教授和陳民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6, eaaz7240 (2020)]上以「Extremely brilliant GeV γ-rays from a two-stage laser-plasma accelerator」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輻射的新方案。
  • 拍瓦雷射質子加速器在北大「啟航」
    項目啟動會現場埋首為「加速」,十餘載矢志不移該項目將基於重頻拍瓦雷射器的雷射質子加速器,研製開發穩定可靠的雷射質子放射治療系統,並開展圍繞腫瘤治療的應用示範研究,經過臨床測試及醫學認證,最終完成滿足醫院治療需求的雷射質子放療產品樣機,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 韓國核聚變實驗打破世界紀錄:控制1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運轉20秒
    它剛剛打破了世界紀錄,成功地將高溫等離子體保持了20秒,其溫度超過1億度。韓國聚變能研究所(KEF)的KSTAR研究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實驗中,成功地使溫度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20秒,這是KSTAR等離子驅動核聚變的核心條件之一在2019年,KSTAR等離子體持續了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