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策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QbitAI
昨天,OPPO發布了新一代閃充技術,將手機充電功率提升到了125W,這已經比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充電功率還要高。
實測速度也是快得驚人:5分鐘就能將4000mAh的手機電池從0充到41%,20分鐘充滿手機。
那麼OPPO這項新的技術安全可靠嗎?如果你是iPhone用戶只能圍觀嗎?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來看看OPPO這次到底發布了哪些「黑科技」。
125W快充安全嗎?
充電速度高固然是好事,但誰也不希望手機在高功率下充電會發熱嚴重甚至爆炸。
125W裡究竟有多少電會充到手機裡,也就是充電的效率有多高?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電量不是被充到電池裡,就是變成熱量損失掉。
如果手機快充時熱得燙手,用戶體驗很差,也有安全隱患。
畢竟OPPO的快充功率達到了125W,即使損失10%的能量變成熱量,發熱也是不容小覷的。
為了提升電能轉化的效率,OPPO官方說:在手機中使用了轉換效率高達98%的並聯三電荷泵方案。
充電器輸出的20V 6.25A功率經過三個並聯的電荷泵降壓轉換成10V 12.5A進入電池,每個電荷泵只需要轉換20V 2.1A大約42W左右的功率,有效地避免了大電流造成的電荷泵過載、過熱的情況。
除了充電電路帶來的發熱,電池在充電過程中也會產生熱量,而且對手機安全的影響更大。
電池的發熱主要是由內阻產生的。電路的發熱量由電流和電阻決定,而電阻是與橫截面積成反比,與長度成正比。
OPPO在之前的快充方案中,採用了兩個電池並聯充電,和充電極耳中置方案,這樣電流在電池中流過的距離變短,發熱量也就變小了。
當功率進一步提升,還需要其他技術來進一步降低電池充電時的電阻。
手機鋰電池內部是正負極貼在一起,然後像卷心蛋糕一樣捲起來,形成多層的構造。一般鋰電池只在一層有極耳,所有電流都從這一對極耳流到電池各層。
而多極耳工藝讓極耳幾乎無處不在,電芯的每一層都有正負極,這樣電荷流到每一層的距離都成倍縮短,電池內部電阻進一步降低、
而且多極耳也相當於增大導線橫截面,能承受更大的電流,允許高達12.5A的電流輸入,有效降低電池充電時的發熱。
以上都是快充方案的事前準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要有多重措施進行防禦,在手機出現過熱的情況時及時採取措施避免事故。
所以OPPO在支持125W快充的電池上新增10顆溫度傳感器,極耳、BTB電源主板連接處等都設有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充電情況,提供遠超以往的溫度監測力度,充電時機身最高溫度不超過40℃。
還有昨天發布的65W無線快充,OPPO在無線充電板內加入了半導體製冷技術,和遊戲手機的散熱背夾類似,將手機熱量從背部導出,保證無線充電時溫度也能控制在40℃以內。
沒有OPPO手機怎麼辦
如果沒有OPPO手機是否就無法享受到OPPO最新的快充技術了?非也!
除了手機端的快充外,OPPO昨天還發布了兩款充電頭,讓非OPPO用戶也能用上最新技術。
這兩款產品支持多種快充標準的充電頭,而且將充電頭的體積壓縮到極小的水平,甚至可以輕鬆放進牛仔褲口袋。
一般來說,大功率的充電器體積,為了塞入更多器件和保證散熱,體積也會比較大。
而這一次OPPO發布的65W的餅乾充電頭只有一個「旺旺仙貝」的大小,採用時下流行的氮化鎵開關電源,效率高發熱低。
為何能做到這麼小?一般充電器在將交流轉為直流後,會用電解電容來儲能和穩壓,但電解電容佔據了很大一部分體積。而OPPO用上了航空級的鉗位二極體來代替電解電容,進一步壓縮充電頭體積。
根據OPPO官方提供數據,「餅乾充電頭」的能量密度達到了2.4瓦每立方釐米,效率極高,而普通充電頭僅為0.6瓦每立方釐米。
現在人們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智能手錶、藍牙耳機等等,都需要充電。
雖然現在充電接口已經逐步統一到USB-C,但用戶出門在外要帶的充電器一個都不能少。
主要還是因為快充標準非常混亂。常見的有快充標準就有USB PD、高通的QC、華為的FCP、三星的AFC。
各家之間不能相互兼容,如果把A的充電頭給B使用,往往B只能慢充。如果要讓每個設備都能享受到快充,需要攜帶不同的充電頭。這就讓接口統一失去了意義。
而OPPO這款餅乾充電頭除了支持65W自家快充協議外,還支持27W的PD快充協議、18W的QC快充協議。
△OPPO「餅乾充電器」實測iPhone快充
所以OPPO此次又發布了兩款支持多種快充標準的充電頭,而且將充電頭的體積壓縮到很小。
27W的PD充電功率對筆記本電腦來說還是有點低,所以OPPO還準備了一款支持65W PD快充的充電頭,足以應付主流辦公本的充電。
據說蘋果將在下一代iPhone上取消配備充電頭,而iPhone也支持PD快充協議,所以是不是可以考慮買個OPPO充電器給你的iPhone充電呢?
— 完—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作者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