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神奇的自然現象
樹冠羞避
一聽名字是不是十分有想像力
——
難道樹木會害羞?
要不要這麼反差萌哦
我們來一起了解樹冠羞避這個「美麗的現象」
樹冠羞避指的是林冠之間的孔隙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自然現象。一些特定樹種會出現這種現象,即使空間非常擁擠,大樹們的樹冠仍然會羞澀的保持一定距離,相互避開,彼此禮讓的生長,從而形成一條條彎彎曲曲的空隙帶,從下方仰視,就像奇妙的、有裝飾感的圖案。不禁令人感嘆大自然的奇妙。不過,這種現象的成因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果你有機會去森林的時候,可以花上一些時間抬頭看看天空,說不定你就會驚喜地發現美好的東西!
樹都知道應該互相謙讓,相敬如賓,從自然中,我們也要學習它們的生存法則。
「您先長您先長。」
「不不不,還是您先~。」
「您年紀大,您先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美麗的現象呢?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科學家發現該現象並研究其原理。
有一種理論認為,大樹頂部的樹枝在風中會纏繞摩擦,從而造成樹葉的磨損。在這種情況下,大樹就會產生「樹冠羞避」行為,以避免葉片的摩擦損耗。
另一種理論則強調,樹冠的分離是為了避免蟲害蔓延。比如,一些蟻群能夠在樹叢間造「橋」,來去自如。因此,樹冠間需要更大的間隔,以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還有的理論表示,一旦間距過小,樹木生長需要的光照就會不足,它們還能夠檢測日光中的藍光,避免在陰影處生長。
儘管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即使是在近百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們也沒能給出一個統一的答案來解釋其成因。但它提醒我們大自然母親是多麼的令人敬畏。
那麼問題又來了,樹冠是通過什麼機制感知到其他樹枝的呢?
在樹冠交界處是枝條的頂端,也是激素濃度最高的地方。自己分泌的激素散不走,別的樹的激素又瀰漫過來,導致空氣中激素含量高。樹木本身沒有神經,但是通過激素對成長的反饋,使得樹木仿佛感知到周圍的存在。
對於有些木本植物,樹枝靠近時其中的生長素濃度,恰好突破了它們的臨界值,起到了抑制成長的作用。
已經有很多人在森林裡發現了樹冠羞避,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總之樹冠羞避是一種迷之現象啦
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
連生長中的樹都懂得互相禮讓
留給對方生存的空間
何況我們人類呢
像大自然學習
植物前沿(ID:pl-frontier)
學習的人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