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恐怖博比特蟲潛伏海底瞬間撕碎獵物
國外媒體報導,海洋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恐懼的物種,一種叫做博比特蟲(Eunice aphroditois)的海洋蟲子體長達到3米,能夠潛藏在海底沙層裡,只暴露身體的一小部分,然後靜靜伏擊,等待獵物的到來並發起致命攻擊。
博比特蟲利用5根觸角探測途經的獵物,使用名為咽腔的無上肌肉口器捕捉它們。博比特蟲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超快的速度和超強的攻擊能力能夠將魚類瞬間撕成兩半。這對獵物來說,或許是最痛快的結局,如果最初僅僅是被咬傷,它們會被拖入博比特蟲的洞穴裡,遭受噩夢般的折磨。
墨西哥坎佩切州El Colegio de la Frontera Sur (ECOSUR)公司研究多毛類環節動物的生態學家路易斯·F·卡雷拉-帕拉(Luis F. Carrera-Parra)說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並不清楚,主要是因為無法直接觀察它們。我們認為博比特蟲會朝獵物噴射某些麻醉物質或者毒素,以便它們安全地吞食,尤其是體型大於博比特蟲的獵物,需要通過內臟逐漸消化。」
這種神秘的海洋蟲子或可能是以攝影師約翰·博比特(John Bobbitt)的名字命名的,他的不幸災難在此就不贅述。簡言之,這名水下攝影師看見一種蟲子能夠將大型獵物截肢。然而美國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德州農工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安雅·舒爾茨(Anja Schulze)卻認為博比特蟲名字的起源仍不清楚。
事實上科學家們對博比特蟲的分類和歸屬並不贊同,「這些蠕蟲可能不僅有不同的物種,還可能有不同的類屬。」 舒爾茨說道。「博比特蟲的顏色樣式也各不相同,我們並不知道它所指代的是哪一種物種。」更複雜的問題是對它的保存過程。據舒爾茨表示,將博比特蟲標本放入福馬林液體或者乙醇中,就會逐漸滲透出其華麗的彩虹色。
然而,海洋生物學家很少會在野生環境裡發現博比特蟲,有時會在水族館中發現它們的蹤跡,在水族館中博比特蟲會將身體隱藏在水族館裡養魚池的珊瑚之中,襲擊途經的魚類。這常常讓水族館的工作人員困惑不已,魚類一般不會自己消失。
媒體曾描述稱,博比特蟲利用觸角能夠長時間麻痺人類肢體,但卡雷拉-帕拉對此表示質疑。他表示,另一個家族的蠕蟲螢火蟲,也有魚叉形狀的尖角,能夠釋放毒素引起嚴重的皮膚刺激,但博比特蟲「並沒有大量的觸角,它們的觸角也並非用於防禦措施,而是為了提高在沉積物表面爬行的牽引力。」
至於博比特蟲繁殖問題,它們的棲息地仍是個謎。卡雷拉-帕拉研究了它們的近親的某些生殖儀式以尋找相關線索。「有些環節動物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身體變形儀式,以方便繁殖。它們身體的後部發生改變,以包含精子或者卵母細胞,且往往有巨大的眼狀斑點。在較短的時間內——這取決於季節並受到月亮特定階段的影響——這些後部區域,甚至整個身體,會離開居所一同遊到海洋表面。這些群集行為加上精子和卵子的釋放,使得受精過程能夠順利完成。」(編譯/嚴炎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