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專家釋疑:不能證明對人體有危害
本報訊(記者佘暉) 國家質檢總局抽查發現:12個批次汽車GPS導航產品輻射超標。此事近日被央視等媒體曝光後,引起眾多車主對GPS導航儀安全狀況的擔憂。昨日武漢兩位專家發表看法,認為這並不能說明GPS產品危害人體健康。
湖北省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紹銀指出:國家質檢總局對車載GPS的抽查,依據的是《汽車GPS導航系統通用規範》、《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量方法》,這兩個都是用來檢測GPS設備信號對其他電器設備的幹擾程度的標準,並無輻射對乘車人員影響的評估指標。因此,即使檢測結果超標,也只能說明GPS存在對其他電子設備的信號幹擾缺陷,不能得出對乘車人員健康有影響的結論。
長期從事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湖北省輻射環境管理站監測評價室主任劉建華也提出上述觀點。他介紹說,我國現行評估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標準是《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該標準根據24小時連續6分鐘的比吸收率可能造成人體健康影響,導出了不同頻段功率密度防護限值指標,與前述兩標準的評測方式差異很大。
兩位專家都認為,因為車載GPS只用於接收衛星信號,並非電磁發射設備,其對環境電磁輻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劉建華說,看到國家質檢總局對GPS的抽查結果後,他還使用射頻測量儀等專門設備對車載GPS工作狀態進行電磁環境監測,監測點位布置於汽車前排駕駛位和副駕駛位,分別在GPS開啟和關閉二種狀態下開展了檢測,監測表明,兩種狀態下前排駕駛位和副駕駛位監測數值並無明顯變化,這說明車載GPS對車內電磁環境影響極其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