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我校兩位校友榮膺兩獎項

2020-12-06 中國科大新聞網

中國數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9年學術年會於2019年11月21日在廣東佛山召開。開幕式上公布了2019年中國數學會華羅庚獎、陳省身獎和鍾家慶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數學科學學院59級校友馮克勤教授獲得中國數學家的終身成就獎---第十四屆華羅庚數學獎,邱國寰校友(SA1001)獲得第十四屆鍾家慶數學獎。



馮克勤,中國科大5911校友,我國代數數論和算術代數幾何研究的開拓者,也是近30年來我國代數數論和數論應用研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其主要學術貢獻包括:(1)分圓單位獨立性研究:1970年代即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國內學者的第一篇代數數論論文;(2)同餘數研究:與學生開創性利用圖論方法決定多個系列非同餘數,並驗證對應橢圓曲線BSD猜想成立,激發同餘數問題的深入研究;(3)圖論及其數論應用:與李喬合作發表《論圖的最大特徵根》,在圖論領域產生很大影響;(4)流密碼密鑰構造布爾函數研究:2008年與Carlet在密碼學頂級會議之一給出具抗多種攻擊特性的流密碼密鑰布爾函數構造,成為密碼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被稱為Carlet-Feng函數;(5)量子糾錯碼和量子信息數學理論:在國內率先開始量子碼研究,給出量子碼的完全不同刻畫;(6)數論學科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在數論、算術幾何、密碼、編碼領域人才培養方面貢獻卓著,多名學生成長為國內著名中青年數學家,在數論、代數幾何、代數、密碼和編碼等領域國際知名。




邱國寰,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助理教授。2010年從西北大學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師從麻希南教授。研究生期間邱博士學習刻苦表現優異,博士期間獨立或和他人合作寫了幾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於201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與幾何分析,與合作者共同研究解決了海森方程的紐曼邊界問題,數量曲率方程的內估計等多個難題。其中和麻希南教授成功解決了世界著名偏微分專家N. Trudinger教授30年前的猜想。2015年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聯合培養並從事博士後研究。和管鵬飛教授合作研究了曲率方程的內部正則性,基本解決了完全非線性方程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公開問題。之後又通過巧妙的幾何觀察獨立解決了此問題的三維一般情形。邱博士目前為止發表了7篇學術論文,其中幾篇發表在Duke Math J., Comm. Math. Phys.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並獲得國內外數學相關同行很好的評價和讚譽。 


華羅庚數學獎及鍾家慶數學獎簡介: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一生為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和培養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為緬懷華羅庚先生的巨大功績,激勵我國數學家在發展中國數學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促進我國數學發展,中國數學會與湖南教育出版社決定設立「華羅庚數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獎勵範圍為在數學領域做出傑出學術成就的我國數學家。由熱心於發展我國數學事業的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資,中國數學會負責評獎與頒獎工作。「華羅庚數學獎」自1992年開始設立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三屆,每屆不超過2人,每人獎金為10萬元人民幣。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注,並為之拚搏一生。為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的遺願,數學界有關人士於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用以表彰與獎勵最優秀的數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鼓勵更多的年輕學者獻身於數學事業。中國數學會負責評獎與頒獎工作。自1988年開始,鍾家慶數學獎已經舉辦了十三屆,共有62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榮獲該獎,獲獎者都已成為數學各領域的骨幹和中堅力量。自2017年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捐資,中國數學會負責評獎與頒獎工作。


(數學科學學院、中國科大校友總會)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
    龍以明,數學家,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天津市數學會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數學聯盟執委。龍以明主要從事動力系統與非線性分析研究,特別關注哈密頓動力系統與辛幾何。其主要成果包括: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系統建立了任意辛道路的指標迭代理論,為哈密頓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開創性工作」與「極其有力和有用的工具」;與他人合作在2002年發表於Ann. of Math.的論文中,證明了2N維實空間中任意緊凸超曲面上總存在至少[N/2]+1個閉特徵,被評價為過去二十年來該項研究中「向前的巨大一步」;與他人合作證明了任意二維芬斯勒球面上總存在至少兩條相異閉測地線
  • 多所高校實現「零」突破,中國三大數學獎揭曉
    11月21日,2019年中國數學華羅庚獎、陳省身獎、鍾家慶獎三大數學獎,在廣東佛山召開的中國數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9年學術年會上揭曉。本屆共有來自中國高校的5位學者獲獎,多所中國高校在各獎項實現了「零」的突破。
  • 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河南小夥樊玉偉獲鍾家慶數學獎
    中國數學會21日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 中科大校友獲得中國數學最高獎華羅庚獎
    中國數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9年學術年會在廣東召開,中科大校友馮克勤、邱國寰分別獲得華羅庚獎、鍾家慶數學獎。馮克勤,中科大5911校友,我國代數數論和算術代數幾何研究的開拓者,也是近30年來我國代數數論和數論應用研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中國數學會揭曉華羅庚獎、陳省身獎、鍾家慶獎:8人獲獎
    中國數學會今天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其中,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及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榮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戴彧虹、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朱小華榮獲陳省身數學獎。今年獲得鍾家慶數學獎的分別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樊玉偉、首都師範大學的張蕊、西南財經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周嶺、浙江大學的周青龍等4名博士生。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北大校友網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第一次頒給了中國人。 據美國數學會官網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第一位獲得科爾代數獎的中國人。
  • 「科學探索獎」揭曉,這兩位西北工業大學人獲獎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日前,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榮獲信息電子領域獎項;校友黃永安教授榮獲先進位造領域獎項。,2007年博士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編者按:近日,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揭曉,北京大學有9位校友獲獎。其中在化學領域,北大有5位本科校友獲獎。斯隆研究獎被譽為「諾獎風向標」,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新聞網轉載微信公眾號「青塔」關於此次獎項評選結果的最新報導(標題有改動),供讀者了解更多信息。
  • 2020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揭曉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10月5日至7日,2020年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逐一揭曉,各獎項「名花有主」,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再添8個熠熠生輝的名字。  其中,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85後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孫崧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孫崧獲得2021年新視野數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在複雜微分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定理,及其與模量問題、奇點之間的關係。
  • 華人首次,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北大校友網等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美國數學會官網顯示,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給華人。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是由愛國企業家捐資設立的重量級官方獎項,每年均由分管國家科技工作的大人物親自頒獎,獲得該獎的科學家往往是院士或未來極具潛力的院士種子選手,所以何梁何利獎又被譽為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日前,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我校校友彭士祿院士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
  • 數學三大獎揭曉:中南大學侯振挺獲華羅庚數學獎
    中南大學侯振挺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數學會2017學術年會在湘潭召開紅網時刻10月23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徐海瑞 通訊員 胡旺 劉異)近日,中國數學會2017學術年會在湘潭召開,現場揭曉第13屆華羅庚數學獎、第16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13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 兩校友分獲加拿大統計學會金獎、CRM-SSC獎
    日前,加拿大統計學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4年度各個獎項的獲獎人名單,其中,我校7801校友陳家驊和9617校友姚方分別獲得金獎(SSC Gold Medalist)和CRM-SSC Prize獎(CRM-SSC Prize in Statistics)。
  • 我校學子榮獲2019年「大智之星」齊魯學子獎學金
    近日,由團省委、省學聯、大智教育集團聯合設立的「大智之星」齊魯學子獎學金2019年評選結果揭曉,我校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劉國棟榮獲大學組·榜樣獎暨山東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王軼涵榮獲大學組·提名獎。劉國棟,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計算數學專業研究生,現擔任團委助管、研究生會主席及心理健康聯絡員。
  • 數學院研究員戴彧虹榮獲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
    10月21日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陳省身數學獎」是為了肯定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的功績,激勵我國中青年數學工作者對發展我國數學事業做出的貢獻,由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設立的獎項,其旨在鼓勵作出傑出貢獻的中青年數學家。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開幕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齊聚清華園,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開幕式揭曉和頒發了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三大獎項:2019年ICCM數學獎、陳省身獎和ICCM國際合作獎。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教授,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高鴻鈞院士等到會並致辭,全球華人數學家代表,海內外高校及院所領導、知名學者、學生代表等一千餘人出席開幕式。
  • 清華校友祁曉亮獲2016年物理學新視野獎
    清華校友祁曉亮獲2016年物理學新視野獎  清華新聞網11月10日電(通訊員 田 陽) 11月8日, 2016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頒獎儀式在美國加州聖何塞舉行。此次頒發的獎項有基礎物理、生命科學和數學三大突破獎,數學和物理兩項新視野獎,以及新設立的青年挑戰突破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校友獲獎最多
    important}2020屆未來科學獎揭曉。原先是所有獎項裡面最高,2018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把獎金提高了800萬元,未來科學獎金就不如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獎金高了。未來科學獎從本質上跟國家最高科技獎不太一樣,最高科技獎獎的是個人,主要是表彰一個人一生的貢獻。未來科學獎對標的是諾貝爾獎,表彰的是具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