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發出納米纖維材料的iPS細胞培養布

2020-11-27 cnBeta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京都大學的特定副教授龜井謙一郎(幹細胞工學)等2月8日宣布,使用納米纖維開發出一種特殊的布,用於大量培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據悉是與內衣巨頭郡是公司共同開發出這種布,或有助於降低成本。

據龜井介紹,該布是由明膠及合成纖維製成,厚度不到1毫米。將細胞附著於布的表面後,將數枚這種布摺疊後放入裝有培養液的袋子中進行培養。

使用人體的iPS細胞培養用於臨床的心臟和肝臟等組織時,使用培養皿方法,1名患者需要一千個以上培養皿。若利用新開發的布,則只需很小的實施空間。胚胎幹細胞(ES細胞)亦能使用這種布。

相關焦點

  • 康寧推出新型納米纖維細胞培養產品
    康寧近期與SurModics公司 (Nasdaq: SRDX) 及 Donaldson 公司 (NYSE: DCI) 達成協議,獲得了這種突破性的三維納米纖維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兩款96孔微孔板產品和兩款100毫米組織培養皿產品中。客戶將可以利用這些新產品,模擬活體內細胞生長狀態,進而改善細胞培養、基於細胞的生物檢測及其它活體內相關技術的應用成果。
  • 日本研發新型iPS細胞培養技術 培養速度是目前的十倍
    人民網東京2月10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和大阪GUNZE株式會社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一種新的iPS細胞及胚胎幹細胞(ES細胞)培養技術,培養速度是目前的十倍。 利用iPS細胞製作組織和器官需要培養大量細胞。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 日本團隊用纖維素納米纖維成功開發吸附內毒素技術
    近年來,在醫療器械、藥品製造、細胞培養等生命科學領域,內毒素的問題日益引起關注。以往採用帶有細孔的粒子型吸附劑處理內毒素,由於比表面積很小(5-10平米/克),吸附量不僅小,而且對內毒素的選擇能力也不強,所以僅能用於處理注射液等粘度低的液體。    日本熊本大學的科研團隊對清除內毒素進行了長期研究。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在纖維中的應用研究
    這些都為納米材料在紡織工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納米材料是21 世紀最有前途的材料,在功能性紡織品和高分子科學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1]         1 納米技術在化學纖維中的應用方式        納米粒子的奇特性質為納米技術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應用納米技術開發功能性化學纖維主要有兩個途徑[2]。
  • 日本ips技術攻克疑難病病理,有望開發藥品!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研究人員還是沒有放棄這種冷門疾病的治療希望,他們通過ips細胞建立模型還原了CADASIL的致病機制,這對研發治療藥物有非常大的幫助。 CADASIL是什麼? CADASIL為系統性血管疾病,病變常累及外周血管。
  • 日本用iPS細胞培養出視神經細胞
    新華社東京2月11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的專家在新一期英國在線科學雜誌
  • 東華大學開發出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
    東華大學開發出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 發表時間:2019/10/22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大阪大學科學家開發出改善可印刷性的基於絲纖維的生物油墨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絲纖維的生物墨水,該墨水可用於製造富含細胞的結構,並提高可印刷性。 通過從原始蠶絲中除去絲膠蛋白並將其研磨成納米纖維,科學家們能夠將這種材料整合到一系列細胞和聚合物注入的生物油墨中。發現該纖維可在3D列印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加在細胞上的內部應力,從而改善其生存能力並使其保持複雜的形狀。
  • 烯灣科技:「爭當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的推動者」
    這裡,正是先進碳納米材料智造者——深圳烯灣科技有限公司的所在地。近日,龍崗區重點企業百家行欄目記者慕名來到該公司實地採訪,進一步了解該公司碳納米管纖維科研和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圳烯灣科技有限公司在烯灣科技的企業展廳,記者參觀了陳列在此的一系列碳納米管纖維科研產品樣品,如碳納米管粉末、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碳納米管導電線、碳納米管纖維、碳納米管纖維編織布、碳納米管複合材料高壓儲氫瓶等。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開發出用微量血造iPS細胞技術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利用人體血液淋巴細胞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技術。新技術只需微量血液,不僅減少了採集培養材料時患者的痛苦,而且安全性更高。   研究人員以仙臺病毒(一種流感病毒)為載體,向血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植入了4種基因,培育出了iPS細胞。經確認,這些iPS細胞與利用皮膚細胞製作的iPS細胞一樣,能夠發育成人體的各種細胞。  利用這種新技術,只需0.1毫升血液,就可以製造iPS細胞。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19年10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最初是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團隊在2006年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組合轉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膚纖維母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的類似胚胎幹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
  • 退火處理不同管徑TiO2納米管表面成纖維細胞的生物學行為
    即以鈦或鈦合金為陰極以鉑片為陽極,在含氟電解液中通過電化學方法產生的自組裝TiO2納米管層,可通過控制陽極氧化的電壓來精確控制納米管的管徑,陽極氧化的時間會影響納米管的長度。與光滑的鈦表面相比,TiO2納米管顯著增大了表面積,提高了材料的親水性和表面能,增加了對纖維粘連蛋白和玻璃粘連蛋白等胞外蛋白大分子的吸附,同時納米管狀結構具有加載藥物和生物因子等潛能。
  • 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 助力抗疫科技攻堅譜新篇
    2月14日,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和長春高琦聚醯亞胺材料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被北京市國資委以文件形式,列為北京市國家重大疫情科技攻關項目協作企業,並於疫情期間開工加大生產力度,完成此項目。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通過多家科技企業不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聚醯亞胺納米氣凝膠就源源不斷輸送到了聚醯亞胺口罩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
  • 日本利用新生兒臍帶血培養iPS細胞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日前利用新生兒臍帶血成功培養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方式培養的iPS細胞比來自成人體細胞的iPS細胞品質和安全性更高,將供給相關研究機構使用。iPS細胞一般來說是人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據日本《每日新聞》17日報導,將iPS細胞應用於再生醫療時,如果使用患者本人的體細胞培養iPS細胞並使其分化為所需細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極高成本。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