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賞燈猜謎是一大樂事。3月4日即元宵節當天,「首屆廈門、泉州燈謎爭霸賽」將在名匯廣場拉開陣勢,上千個謎條已經分布在名匯廣場靠中山路入口處及中庭廣場等場內重點區域,等待著大家踴躍來猜。
昨日下午,當記者經過名匯廣場的中庭廣場時,這裡已是熙熙攘攘,市民紛紛來到這裡,仰著頭在一張張充滿「玄機」的紙條下冥思苦想,猜中的喜形於色,沒猜中的則眉頭緊鎖。
家住鼓浪嶼的王先生說,他從早上到現在就沒離開過名匯廣場,難得有這麼大型的猜謎活動,很有趣!
「石上行船又幾載……船就是舟……石上有舟還有又和幾……哈哈!我知道了!是『磐』字!」在爺爺的啟發下,12歲的小李剛終於猜出了謎底,「爺爺快回家,我要把獎品給奶奶拿回去!」拉著爺爺的手,他激動得手舞足蹈。
名匯廣場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現在還只是元宵節活動的熱身階段,效果已經很不錯了。這次猜謎活動從2月18日就開始布置了,顧客可現場猜謎,猜中的顧客可獲贈紀念品。而3月4日元宵節當天參加爭霸賽的雙方成員將進行現場比拼,活動主要為公共題、搶答題、互相出題、觀眾出題等環節。此外,為了達到與現場顧客互動的效果,凡是來參加猜謎的顧客均可自由選擇加入其中一方共同參與比拼。
該爭霸賽由廈門猜迷協會、泉州猜迷協會聯合舉辦,據廈門燈謎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猜燈謎是民間喜聞樂見、健身益智的文化藝術形式。燈謎以中國文字音、形、義的變化,運用會意、象形等手法制謎,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形式多樣,耐人尋味。它融知識性、文學性、趣味性於一體,不僅可使人增長知識,而且樂趣無窮。廈門的猜謎協會在全國猜謎比賽中獲得了很多優異的成績。此次活動將以猜謎這個老少皆宜的活動項目為契機,以名匯廣場為平臺,意在增進廈泉兩地燈謎協會的交流,同時為廈門市民帶來別樣的元宵節。
除了燈謎活動,名匯銅鑼灣廣場內的部分商場還將進行各種各樣的打折促銷。據了解,3月3日到4月8日,ITAT會員店全場5折;運動100全國體育用品連鎖店裡,NIKE全場3折至6折、匡威7.5折、伊韻兒全場7折起等。
燈謎比謎語有文化內涵
燈謎與普通謎語有什麼不同?元宵猜燈謎的傳統從何而來?記者在名匯廣場採訪了幾名興致勃勃猜燈謎的年輕人,他們都答不出所以然。兩名結伴而來的廈門大學女生說:「元宵節都要看燈,把謎語寫在燈上,應該就叫燈謎了吧。」
據廈門燈謎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元宵猜燈謎活動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猜謎語大有區別。傳統燈謎是利用謎面的字義來推出經過「別解」的謎底文義,規則比較嚴格,需要一定學識才能猜出,而「謎語」則淺顯易猜,形象生動,適宜少年兒童。
採訪中,該負責人還說起猜燈謎的故事:每年元宵節前後舉行的燈謎會上,人們用篾片紮成燈,糊上彩色薄紙,在紙上畫上圖畫、寫下謎語,謎底和謎面常常與「竹」有關,因為「竹」與「足」諧音,取義足上加足、大富大貴。
泉州燈謎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也認為,傳統元宵燈謎很有文化內涵,他還當場給記者做起了講解,「比如『小花臉演周瑜,打成語二則』(別開生面、始終不渝),『正月十五看京劇《梁祝》,打一民俗』(觀燈)、『寶玉低眉聽父訓,打一電影名』(《垂簾聽政》)等等。在他看來,正月十五猜燈謎等活動是中國世代相沿的習俗,不要讓燈謎等民俗傳統活動變味,應該延續這種傳統,讓市民尤其是年輕人通過猜燈謎等傳統活動學習和了解民俗文化。
燈謎破解有竅門
我國的燈謎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謎語在我國歷史悠久,謎格多達上百種,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初學者如何很快地破解燈謎?猜燈謎是否有規則?有沒有巧破燈謎的絕招?
對此,廈門燈謎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猜燈謎要有興趣才能找到竅門。燈謎的內容包羅萬象,橫跨天文地理、歷史典故、文字經典等,要猜中並非易事。對於初學者,一定要了解猜燈謎的一些常規,才能免去很多的麻煩。
該負責人進一步說,猜燈謎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型:字義分析法、字形分析法、形義綜合法及特殊分析法。字義分析法有解析法、歸納法、喻義法、反扣法等,字形分析法有組合法、分解法、增字法、減字法等,特殊分析法有特殊象聲法、謎底抵消法、謎面加注法、題外暗扣法等。文/本報記者翁華鴻圖/本報記者 劉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