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車是2016款新明銳,生產日期2015年12月,提車是2016年1月份,新車時說實話沒什麼味道,買車後也逐漸對15款明銳異味問題有所耳聞,當時還慶幸過自己沒中招。可惜好景不長,在開了大約9個月後,異味逐漸出現了,剛開始不是很明顯,就是一點淡淡的塑料焦糊味,因為我開車喜歡開窗,所以開車中並不明顯,停一晚開門會嗆鼻子,不能馬上進去,必須四門全開散幾分鐘味道才行。剛開始還以為是座套或者腳墊的味道,把座套換了腳墊也扯掉了,沒有改觀,並且異味還逐漸加重。於是在網上搜索資料開始研究異味問題,並加入新明銳異味全國交流群(群號5210733)繼續研究,與臭友交流一段時間後發現異味的車包含10款老明銳(極少)15 16 甚至最新的17款都有,而且異味有很多種,焦糊味 酸臭味 塵土味 皮革味 甚至還有死耗子味(我同小區的一臺比我早買半個月的白色明銳就是)。後來3月12日大眾發了一份聲明承認隔音棉有問題,並在6月份給予更換,但絲毫不提召回,也就是說上汽大眾認為異味問題並不嚴重,不需要召回。此處默默的罵上汽大眾一萬遍。一開始我也以為換了棉也就沒問題了,隨著研究的深入才發現很多人,應該說是絕大部分人換了廠棉剛開始會好一段時間,但快則幾天慢則大半年,普遍幾個月都復發了。甚至有換進口棉也還是有味的,我判斷如果只是隔音棉的問題,那換了進口棉不應該還有味才對,畢竟捷克產的隔音棉是不會臭的,歐洲遍地明銳也沒聽說有臭的,所以一定還有別的異味源。考慮到12年左右奔馳寶馬鬧過的異味主要是瀝青阻尼片引起的,所以把研究目標從隔音棉擴大為隔音棉+瀝青阻尼片,通過搜索資料和與群內臭友的深入交流發現瀝青阻尼片確實有異味問題。而且綜合各種情況後發現明銳這車非常奇怪的就是異味問題多種多樣,有的只是隔音棉異味,換了進口棉或者自帶棉就完全沒味的,有的隔音棉和瀝青片都有味,換了棉還會有味,也有一部分棉和瀝青片都沒味,車子整體也沒味的,這個這麼解釋呢?我想只能用上汽大眾採購的隔音棉和瀝青片質量不穩定來解釋了!
為了尋找異味解決辦法,我加了高爾夫 奧迪 邁騰和CC異味群進去潛水吸收他們的解決辦法和經驗,綜合幾個群的經驗來看,所有車都是換完廠棉還繼續臭,廠棉真的靠不住。奧迪群有幾個徹底解決的都是更換自帶棉加鏟全車瀝青治好的。
3月中旬開始投訴,投訴到斯柯達售後、車質網和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者投訴平臺、天天315等,挺管用,投訴後不到20分鐘4S就打電話來讓去換棉,由於很多人換後復發,所以我說等到6月份看看大眾的解決方案再決定換不換。隨著繼續研究,發現6月份的棉跟現在的棉並沒有什麼改進,因為大眾聲明異味範圍之外的16年1月份之後的17款在群裡都陸續反應異味了,有16年5月份最晚的有16年11月份的都異味。看來換廠棉解決是沒什麼希望的,只剩自帶棉或進口棉這條路了。況且6月份集中換棉4S工作量很大,拆裝質量必然會有下降,容產生異響等問題,所以我決定提前換。由於我這4S定不了進口棉,自己又沒有別的渠道能搞到進口棉,沒辦法只能換自帶棉。綜合比較了大能 平靜 3M的白棉,大能有人反映時間稍長會有粉塵,平靜的便宜,由於之前家裡用過3M的產品覺得很不錯,最後選了3M的新雪麗隔音棉,3M這種外資大公司的產品應該也不會太差,按賣家說的中控用量買了兩張3M白棉,由於3M的止震板是小塊,裁剪粘貼起來會比較麻煩,所以沒買,另外買的大能藍金剛止震板,店家說中控2張就夠,想著做其他地方的隔音就買了個套餐5張。到貨後跟4S提出換自帶,4S拒絕,說沒有這個先例不給換,我也不跟他吵,掛了電話繼續各種投訴,第二天4S又打電話來讓去換棉,我說廠棉沒用,不換,還表示要繼續投訴,4S的人讓我先去換了再說,被我拒絕了。投訴到12315,下午工商局的人給我打電話詢問情況,我敘述了整個情況,工商局的人表示他們受理了,馬上派人去4S了解情況。不久又有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詢問4S詳細地址,並表示他已經在去4S的路上。第二天4S就打電話來同意給我換自帶棉,我提出要鏟四門瀝青,4S表示他們店從沒有人要求鏟過瀝青,但在我的堅持下還是同意處理。其實很多東西要自己去爭取,必須給4S點壓力,等著4S發善心是不行的。
4月8號上午帶上隔音棉和止震板把車開到4S交代了一下就開始拆,不想看到拆車的慘狀放那就走了,下午4S又打電話說他們沒換過自帶棉不知道止震板怎麼貼,又跑到4S去自己裁剪止震板並貼到已拆光的中控上,告訴他們這麼弄。4S技師看來確實沒搞過這個,不熟練,為了加快進度就和小哥一起裁剪並粘貼止震板。其實我也沒貼過,只能一邊摸索一邊現學現賣,中控滿貼,居然用了差不多4張止震板才貼滿中控,幸好多買了幾張,不然就悲劇了。
補充:
關於換自帶棉 換自帶棉很麻煩,因為自帶棉與原車棉不同,不是像原廠棉那樣已經按中控形狀做好的,還需要把整張自帶棉根據中控的形狀和孔位進行裁剪,還要用雙面膠或者熱熔膠粘貼在中控鐵板上,另外一般還需要在中控鐵板上粘貼一層止震板再貼隔音棉,施工起來很麻煩,一般的4S店都沒換過自帶棉,所以提出換自帶4S都不會同意。這時候就需要自己的嘴皮子功夫了,先好好跟4S交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威逼利誘皆可用,如果運氣好,沒準4S會同意給換自帶,如果不同意只能多投訴了,有的4S怕投訴也可能因此給換自帶,如果碰上不怕投訴的主,那只能另闢蹊徑,可以試著私下跟4S的技師溝通,找個休息時間私下給你拆裝中控,當然,好幾百塊肯定是不能少的。剩下的做隔音和鏟瀝青一般的隔音店都能做,唯獨拆裝中控這個一般來說還是4S技師技術好些。
關於進口棉 最妥善的還是換進口明銳旅行版的隔音棉,進口和國產平臺完全一樣,所以中控的設計和孔位什麼的都完全一樣,進口棉完美匹配。雖然價格貴捷克產棉賣價900左右,加上運費什麼的到手基本1300-1400左右,進口棉編號5E1 863 934C,可以自己拿這個編號五4S要求訂進口棉,有的給訂有的不給訂,看運氣。反正,自帶棉 進口棉都好,就是不要用會復發的國產棉。
拆下來的隔音棉,很奇怪,各個部位仔細聞都沒有明顯的焦糊味,經過分析我認為是常溫下汙染物散發很緩慢,停一晚,緩慢散發的味道積累在車裡才會導致明顯嗆鼻子的味道。之前也做過測試,常溫下車內甲醛和致癌物TVOC並不超標,但開一段路,發動機溫度升高後甲醛和TVOC會直線上升,發動機溫度烘烤隔音棉會加速汙染物的揮發。之前看車友換棉時發的視頻,兩年的車,隔音棉背膠已經老化破裂或者軟化得跟口香糖差不多,手一捏就能捏下來一塊,主要的異味就是來自於這老化的黑色背膠。
好不容易貼完止震板天色已晚就回家了,第二天要上班,4S又不會貼隔音棉,我也走不開,只能等到下午才去4S進行隔音棉的裁剪和粘貼,話說裁剪和粘貼隔音棉其實挺麻煩的,難怪4S都拒絕換自帶棉,施工確實不易。在開始貼自帶棉前,4S售後主管還繼續忽悠我換原廠棉,拍著胸脯保證現在的棉換廠家了,上海產的,不會再臭了,店裡正在從貨車上卸隔音棉下來,售後主管叫人去拖了一個剛卸下來的棉過來讓我看,我仔細看了下,生產日期是3月份,生產廠家還是上海新安隔音棉公司,產地還是寧波新涇,編號還是5ED 863 934A並不是他說的換了廠家是上海產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廠家把棉上的產地寧波新涇的拼音抹去了,似乎不想讓大家知道是臭名昭著的新涇廠產的。我問售後主管,如果換了廠棉繼續臭咋辦?她說,那就再換就是了。尼瑪,不是你的車當真拆的不心疼?廠棉我還是不信任的,繼續要求換自帶,售後主管繼續說換自帶後噪音肯定大,我說噪音大我也認了,只要沒異味就成,她也沒辦法了,就叫技師小哥繼續換我的自帶棉。按商家說的買了兩張白棉,結果施工到最後發現放腳的那個位置還差了大約40X30cm的一塊,無奈只能大電話給大能隔音店買了一張大能的溫莎棉才施工完成。
棉產地拼音已被抹去
3M中控施工中
第三天,4S又打電話說瀝青他們不會鏟,下班後我只好又跑過去讓他們把四門門板拆開,之前看過群友和網上的一些鏟瀝青照片基本知道怎麼鏟。讓4S技師把門拆開我自己親手把四大塊瀝青鏟下來的。
四個車門裡分別有一塊止震瀝青,跟底盤和後備箱的硬瀝青不同,比較軟,可能是硬瀝青經常開關門震動容易震掉所以用的軟瀝青,比較散,感覺質量不是很好,有股比較大的油腥味或者說是廢機油味。統統鏟掉,然後用瀝青清洗劑洗乾淨,再用大能止震板原位貼上去。
在4S前後折騰了4天終於搞完了,下午取車,直觀感受是還有一點點味,但比換前小很多了。開了一段,發動機隔音方面比原車隔音棉還要好一些,其實也很好理解,原車隔音棉廠家是要控制成本的,不會用太好的東西,之前在高爾夫群看到有車友發過在大眾公司的系統裡顯示的高爾夫的隔音棉出廠採購價是124.87元一個,至於明銳的多少錢一個就不得而知了,但以斯柯達低於大眾的定位來說,恐怕明銳的隔音棉只會比高爾夫更便宜的,這麼低的價格還有啥好貨?自己貼的4張止震板加3張隔音棉加起來130X4+180X3=960了,效果不好能行嗎?
換完觀察了幾天,車內還是有點味,雖然小了很多,大約只有換前的15%左右的味,開始以為是內飾件被汙染,但散了一段時間還是有,而且下雨天味道還會加重。又開始查找異味源,把目光投向後備箱。尾箱味從新車就一直挺大,濃濃的塑料味或者說是橡膠味,以前以為是備胎的味道,沒太在意,現在把備胎取了放家裡 20天,尾箱味道依舊,一點沒減少 ,掰下一塊尾箱瀝青仔細聞,跟尾箱味道一樣,問題就在這裡。就買了鏟刀和瀝青清洗劑準備鏟尾箱瀝青。尾箱瀝青很硬,必須用熱風槍加熱後才能鏟,加熱後有毒氣體大量揮發,吸了不少。
搞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搞完,再用瀝青清洗劑洗乾淨。毒氣吸多了,頭暈頭疼胸悶,堅持不住了,休息了三個小時才算緩過來。
搞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搞完,再用瀝青清洗劑洗乾淨。毒氣吸多了,頭暈頭疼胸悶,堅持不住了,休息了三個小時才算緩過來。
用了幾天時間把殘留的清洗劑味道散去,車裡就沒什味了,又經過太陽暴曬和下雨天的檢驗,都沒什麼味。新車的時候後備箱雖然塑料味大但不會出現雨天味道加重的現象,說明尾箱瀝青一段時間後發生了老化現象,雨天空氣溼度大,瀝青會與水分結合產生某種化學變化。尼瑪,大眾這採購的瀝青也太垃圾了。當然,並不是所有明銳的瀝青都有問題,如果沒味的可以不動它,畢竟群裡也有換完進口棉後就完全沒味的例子,反正我研究後發現明銳的情況很複雜,有的只是隔音棉異味,換了進口棉或者自帶棉就完全沒味的,有的隔音棉和瀝青片都有味,換了棉還會有味,也有一部分棉和瀝青片都沒味,所以除臭施工的時候自己要仔細檢查各個部位的瀝青,有味就都鏟掉,沒味可以不動,不放心的可以全車瀝青都鏟掉,再用環保丁基膠的止震板原位替換就沒問題了。綜合奧迪 高爾夫 邁騰 的情況來看,都大面積存在瀝青異味的情況。
現在跑幾十公裡後關窗停車一小時,用甲醛試劑測得的車內甲醛在0.03-0.05左右,終於不超標了。換棉前測的甲醛超標3倍,致癌物超標2倍,儘管檢察官測得的數據可能不精確,但超標是無疑的。
下一步我準備抽空把底盤瀝青都鏟掉,雖然目前還沒味,但保不準啥時候開始老化就又味了,而且瀝青這東西本就不是什麼好東西,還是越少越好吧,尤其是大眾壓縮成本太厲害採購的質量這麼差的瀝青。其實目前基本所有車都在用瀝青阻尼片,但瀝青片質量也分好壞的,好的瀝青沒味或者味很小,不像大眾採購的這些害人的廉價垃圾瀝青。現在大眾的措施就是換棉,然而換的還是那個材質和工藝的垃圾棉,換完繼續臭。其實如果換質量合格的隔音棉加換發臭的瀝青阻尼片還是可以徹底解決的,但成本太高,大眾不願意徹底解決,大眾現在就是一個字 拖。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上汽大眾的無恥了,說異味對身體無害,是,單純的異味可能真的無害,但伴隨異味產生的甲醛和致癌物超標還會無害嗎?這樣明目張胆的偷換概念推卸責任真的好?不過回想一下當年速騰斷軸 DSG問題 EA888燒機油這些問題上大眾的態度,我也就習慣了,因為大眾一向都是這樣推卸責任的。就拿我的車來說,從新車開始就燒機油,首保時沒注意燒機油的問題,二保加的4S提供的原廠機油,跑了7000公裡直接燒到油尺下限以下,給4S反映這個問題,4S說新車少點機油是正常的,5000公裡保養,我跑了7000,超過裡程了,所以是正常的,握草!而且大眾說不是燒機油,叫做機油正常消耗,1000公裡不超過1升都不叫燒機油
奧迪Q5群一個湖南長沙的Q5車主,他車也是異味嚴重,他一直咳嗽 氣管炎,在湘雅醫院花了幾千塊都治不好,後來他把Q5賣了,換了臺進口Q5,沒異味,且長久不愈的咳嗽和氣管炎一周時間就痊癒了,打臉國產大眾。
有人說是MQB平臺的設計缺陷,發動機反置,排氣管離隔熱棉太近和擋火牆隔熱措施不行導致的異味,這點我不認同,首先歐洲的明銳 高爾夫也都出自MQB平臺,發動機也都是反置的,但歐洲的大眾車從沒鬧過異味,這其實就是大眾壓縮成本用了不合格的隔音棉的惡果,歐洲明銳用的捷克產隔音棉採購成本900人民幣,國產的100塊左右,刨除人力成本因素也是要比國產棉貴不少的,一分錢一分貨。再說了,同樣異味的Q5 邁騰 A4L CC都不是MQB平臺的車,也是臭的不要不要的,異味與平臺無關,都是大眾壓縮成本採購劣質隔音材料導致的。
很多人反映開車時間長了右腿部位覺得很熱,不開空調出風口也會冒熱氣,有人認為是發動機隔熱沒做好,我認為右腿發熱和出風口冒熱氣與發動機隔熱無關,而是儀表臺下面靠近右小腿部位裸露沒有隔熱措施的冷卻液循環水管導致的,冷卻液在發動機正常運轉時都不會低於90度,這東西又沒有隔熱措施完全裸露會不斷加熱儀表臺下的空氣,然後熱空氣上升再通過中控臺出風口冒出來,自己可以開個幾公裡後伸手去摸一下,妥妥的燙手90度。
我認為隔音棉異味與這根裸露冷卻液循環管也有關係,這管子很靠近中控隔音棉,發動機溫度通過發動機艙擋火牆再傳到中控隔音棉的溫度不見得就有這管子的90度高,反正我同時摸擋火牆鐵板,溫度比這個管子要低多了。本來劣質材料做的中控棉就不耐高溫,被這90度的溫度長時間烘烤,隔音棉上的橡膠快速老化從而產生異味。我換棉的時候還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也沒給這管子做隔熱,現在更不好弄了。
在研究除臭的過程中一不小心發現大眾節省成本的厲害,1圖是我的16款,下圖是15款,16款隔熱鋁箔減到只剩半張了,一臺車又能省一二十塊錢。論節省成本,我只服大眾,珍愛生命,遠離大眾,看看大眾旗下發臭的A4L A6L A3 Q5 邁騰 明銳 高爾夫,幾乎可以湊個大眾車系全家福了,我還能說啥呢我的大眾?被神車光環籠罩的大眾是不是這些年被大家寵壞了,傲嬌了,不願意正視問題了?大家再想想,現在質量問題頻發的大眾還是那個普桑和方頭捷達時代皮實耐用毛病少的大眾嗎?
15款減配前
在5月份中控換了3M棉並鏟完四門和尾箱瀝青後繼續觀察了一段時間,平時沒什麼異味,但停了一晚後,早上開門會有比較明顯的瀝青味道,開窗散兩分鐘就沒了。雖然並不怎麼影響正常日常使用,但還是覺得乾脆做徹底好,網上買好了大白鯊隔音棉 熱風槍 鏟刀 瀝青清洗劑等材料。7月初把車開到朋友上班的汽修廠,拆地毯,鏟底盤瀝青,開了好幾年修車廠還從沒因為車內瀝青異味而鏟過瀝青(恭喜大眾成功奪本廠第一)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弄,又交代了一番,由於拆地毯和座椅我幫不上什麼忙就到休息室去看電視去了,由於只有一個技師弄我這個車,所以等座椅地毯拆完了我也出來幫忙以加快進度。
我看很多人車內瀝青表面都有一層銀色或者米黃色的漆封面,可能我運氣差,我這個車的所有瀝青都沒有漆面了,直接就是這樣裸露的黑瀝青,只是我不知道塗這層漆大眾一輛車能節約幾塊錢?
順便在家查了下4月份中控貼的大能止震板3M棉,都沒問題,止震板沒有曾經擔心的融化流淌情況。
檔杆旁邊的瀝青片,很長的兩條,我認為車內的瀝青味很可能是這兩塊發出的,因為檔杆下面就就是排氣管通過的地方,溫度高一直烘烤著這兩塊瀝青,使得它們容易變質散發異味。
後座周圍的瀝青。
底盤瀝青很硬,必須熱風槍加熱才能鏟得動。
鏟下來的垃圾瀝青,很多,有比較明顯的塑料味。
後座的瀝青已經鏟掉,還未用瀝青清洗劑徹底清理。殘餘的還是不少,所以只鏟不清洗是不行的。
熱風槍溫度很高,車內空間又小不便施展,一不小心手背讓熱風槍燙了兩下,每次必然起水泡,但也顧不得了,帶傷繼續幹,心裡再次把大眾罵一萬遍,如果上汽斯柯達老總現在在我面前,我絕對打他到他親媽都認不出來。
鏟乾淨病用清洗劑洗過後乾淨多了,雖然做不到一點殘留都沒有。
鏟完後正在清洗的後座腳部的瀝青
後備箱側壁的兩大塊不好鏟,尤其是左側這塊大的,由於被遮擋只能儘量多的鏟,還剩大約四分之一無法鏟乾淨。
後備箱右側壁瀝青,這個可以鏟乾淨。
鏟完清洗過後的後座瀝青
前座鏟完洗乾淨準備貼止震板
順便用鋁箔隔熱管把駕駛室右腳位置的裸露熱水管包起來,解決空調口自己冒熱風和右腿灼熱問題。
裁剪好止震板原位鋪上。
裁剪好止震板原位鋪上。
順便用隔音棉把車門做隔音。
車本裡4月份時貼的大能止震板,沒毛病。
無意中居然發現車門裡還有一小塊瀝青,很隱蔽,4月份時沒能發現,但仔細觀察發現即使發現也沒法鏟,因為在喇叭後面,除非拆掉喇叭的鉚釘取下喇叭,否則根本無法鏟,無奈只能放棄。
尾箱側面的蠟,這大概就是大眾所謂的空腔注蠟防腐工藝,但這蠟出現在後備箱裡是什麼鬼,好在蠟並無異味。
7月6日徹底完工,車內還有些瀝青清洗劑的味道,散了幾天基本沒了。7月12日中午氣溫大約36度,開回家空地無遮擋關窗暴曬了一個小時測得的甲醛數值不超標,終於解決心頭大患。這三個多月的折騰也值得了。過年那段時間開車多,冬天又都是關窗開暖氣,我和老婆還有孩子都嚴重咳嗽,吃藥都不好使,但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是甲醛超標引起的,還以為我們仨同時感冒了,現在想起來其實就甲醛超標引起的呼吸道問題。從小到現在雖然偶爾感冒但極少嚴重到需要吃藥,但這次不但一咳嗽就是一周以上,而且吃藥都沒啥效果,頭孢都上了,也是一樣沒啥效果。這就就大眾毒車的厲害之處,慢性侵害健康還讓你幾乎無法察覺。其實我倒也罷我了,兒子才一歲多,也跟著受毒害咳嗽了好久,想起就心痛不已,再次發誓此生決不再買任何大眾車。
感覺像秋名山的路
比車子寬一點的山路
景色還是不錯的
八月初去山城重慶浪了一圈,13天,每天開車11-12個小時,總計行程5000多公裡,山路,土路,高速都有,塌方、滑坡也都遇到,其中山路大約有3000公裡左右,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溫度高,大家應該都知道,每天38—41度,太陽暴曬且車子還要爬山路,發動機熱到要爆炸的感覺,空調開最冷都壓不住發動機傳來的熱量,一切良好無異味,也沒有甲醛超標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