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資源:近幾年中考文言文語段複習

2020-11-25 中考網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題。

(2002泉州)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韋、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隆之言,則責攸之、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⒍下列各組短語中,加點詞詞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駑鈍——聲嘶力竭 C興復之效——東施效顰 D諮諏善道——道聽途說 ⒎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義: ①以傷先帝之明 ②是以謂之「文」也 ③以刀劈狼首 ④策之不以其道 ⒏翻譯句子 ①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⒐請從文中摘錄表現諸葛亮對後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⒑請用6個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 、 、 、 ⒒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事例足以體現這一特點,如「擺八卦陣」 , , 。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8—21題。(2002廣東)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必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範仲淹《嶽陽樓記》)

18.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嘗( ) (2)或異二者之為 或( ) (3)先天下之憂而憂 先( )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文中,「進」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2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內容,並指出文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2002河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詩人______________。 4.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調:______________。 #p#分頁標題#e#

6.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 蓮 說(2002年湖北省黃岡市)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9.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 可愛者甚蕃( ) 濯清漣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遠益清 ( ) 10.翻譯文言語句。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蓮花正直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短文讚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閱讀(2002年吉林省)

(甲)閱讀《醉翁亭記》,回答問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扉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大守宴也。 #p#分頁標題#e#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1.作者歐陽修在本文中自號 。 12.第一段「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什麼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四段「太守之樂其樂」中太守的「樂」的含義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語言形式優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命」為上聯,聯繫《嶽陽樓記》一文,擬一個下聯。 上聯: 下聯:

(乙)閱讀《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選文,回答問題。 項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項粱。梁 父 即 楚 將 項 燕為 秦 將 玉 翦 所 戮③ 者 也 項 氏 世 世 為 楚 將 封 於 項④ 故 姓 項 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⑤,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粱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學。 秦始皇帝遊會稽⑦,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⑨籍矣。

【注釋】①下相:秦地名。②季父:諸叔父中的最小者。③戮:殺,這裡指失敗自殺。④項:古地名。⑤去:放棄。⑥竟:完成。⑦會稽:山名。⑧族:滅族。⑨憚:畏懼。 16.用「/」給下面文字斷句。(注意:此題不要求加標點) 梁 父 即 楚 將 項 燕為 秦 將 玉 翦 所 戮 者 也 項 氏 世 世 為 楚 將 封 於 項 故 姓 項 氏。

17.項羽與劉邦爭霸,最後自刎烏江,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悲劇英雄。選文表現了他哪些鮮明的性格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回答問題。 (2002年北京市東城區)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9.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兩句話的意思。 (1)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分頁標題#e#

10.桃花源中的人們為什麼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26. 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 (1)由是感激 感激:____________ (2)遂許先帝以驅馳 驅馳:____________ (3)故五月渡瀘 故:____________ 27. 第①段中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8. 第②段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用原文中的4個四字短語回答。 29. 這兩段文字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臨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作答)。

30. 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 東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陣: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題。(2002年黑龍江省)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現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6.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 病:___________________ 俟: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下面的句子。 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選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 "畫出。 9.如果你是"觀人風者",看到《捕蛇者說》後會有何感想?(提示:可從蔣氏、作者、朝廷、觀人風者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談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話,請用"/"給這段話斷句。(不點標點) 夫 子 曰 何 為 不 去 也 曰 無 荷 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識 之 苛 政 猛 於 虎 也 《陳涉世家》選段(2002年荊州市)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p#分頁標題#e#

8.加字變雙音節詞有誤的一項是( )。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憐(可憐)之 C.百姓多聞其賢(賢明) D.宜多應(響應)者 9.詞義相近的一項是( )。 A.道: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B.舉:舉大計亦死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C.等:等死,死國可乎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D.數:扶蘇以數諫敵 騎千餘卒數萬人 10.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之:二世殺之 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 殺之以應陳涉 C.其:百姓多聞其賢 俱其不已也 D.為:項燕為楚將 皆次當行,為屯長 11.對下面語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上使外將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B.法皆斬:按軍法都要殺頭 C.苦秦久矣:苦於秦(的統治)已經很久了 D.為天下唱:為天下的人鳴不平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7——13題。(2002年柳州市)

(一)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子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下列句子中的「而」字與「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B.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C.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8.用現代漢語寫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意思:「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_____」,這一結句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9.《愛蓮說》採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請說說「菊」和「牡丹」在表達文章主旨上起了什麼作用?作者對蓮的讚美寄寓了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A)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詩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不知太守之其樂也。

1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尤美:_________ 翼然:_________ 11.A文段寫景採用了自遠而近的方式,即從「_______」(起句)到「________」(結句)。 12.翻譯A段中畫橫線的句子。)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聯繫B文內容,分別說出「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和「太守之樂」的具體含義。 ①禽鳥之樂:________ ②遊人之樂:_________ ③太守之樂:________。 #p#分頁標題#e#

閱讀下面選自《曹劌論戰》中的文字,5-8題。(2002年龍巖市)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5、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齊師伐我:___________ ②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③小大之獄:_________ ④必以情:________ 6、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忠之屬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B、又何間焉 立有間 C、其鄉人曰 其真無馬邪 D、肉食者鄙 蜀之鄙有二僧 7、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文中句子作答)?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完成23-27題。(2002年南通市)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泰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遵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令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23.選出加線字的讀音和意義有錯的一項。 A.便要還家 (ya?o邀請) B,雞犬相聞 (we?n 聽見) C.土地平曠 (kua?i空闊 寬闊)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shu? 屬於) 答[ ] 24.選出下列句中加線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 A.阡陌交通 B.無論魏普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落英繽紛 答[ ] 25.選出下列各組句中加線字的意義相同的—項。 悉如外人 屋舍儼然 鹹來問訊 便舍船,從口入 武陵人捕魚為業 問今是何世 一一為具言所聞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答[ ]

26.桃花源中人「與外人間隔」的原因是「 」 2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 閱讀下面的選文,然後回答問題。(2002年瀋陽市)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郎琊也。山行六七裡,見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p#分頁標題#e#

(1)這段選文選自課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2)選文劃曲線處句子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寫在下面並改正。)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3)解釋選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環______ 謂______ 意______ (4)寫出選文結尾處劃橫線句子的大意。 (5)概括選文大意。 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完成6-10題。(2002年蘇州市)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6. 哪兩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相同? A. B. C. D. F. 7. 「得道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文中與它意思相同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_。 8. 劃分下邊句子朗讀的節奏,每個分句只劃一處(用「/」表示)。 故 君 子 有 不 戰 , 戰 必 勝 矣 9. 回憶你學過的文言課文,從中舉出一則可以證明本文論點的史實。 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閱讀《出師表》開頭一段,回答14——18題。

(2002年天津市)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4. 文中「先帝」指劉備,「陛下」指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_____、_____、_____三國。 15. 這段文字中提出的一條建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面四組句子中畫線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只有第______組。 ① ② ③ ④ 17. 將「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譯成現代漢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概括這段文字內容要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9—25題。廣東省湛江市2002年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p#分頁標題#e#

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當其租人 當: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嗣為之十二年 嗣:_________________ (3)貌若甚戚者 戚:_________________ (4)故為之說 說: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今吾嗣為之十二年 若毒之乎 B.太醫以王命聚之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C.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D.又安敢毒耶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1.翻譯「君將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兩句為現代漢語。(4分) 譯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選文中,最能反映蔣氏內心沉痛之情,打動作者的是哪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內文言文閱讀(深圳市2002年)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今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右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選自司馬遷《陳涉世家》) 3、讀下面各組句子,指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兩組:(①________②________) A、為壇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舉大名耳/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C、吳廣為都尉/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D、從民欲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文段中劃線的句子來看,你認為陳涉是個怎樣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文言選段,按要求完成22-24題。(雲南省1997年)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22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與"餘人各復延至其家"中的"其"的意思相同的是 ( ) A.其真不知馬也 B.世人皆稱孟嘗君能得士,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C.其一犬坐於前 D.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23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於桃花源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答:

24 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這段選文通過表現漁人與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繪出作者心目中的"樂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B.桃花源中人對漁人的盛情款待,表明了桃花源是一個富足平和的社會。 C.桃花源中盛情款待漁人,是為了讓他回到外界之後不洩露桃源的秘密。 D."見漁人,乃大驚"表現了桃源中人對外界來客突然出現的驚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個與外界長期隔絕的社會。 #p#分頁標題#e#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 —20題。(天津市2000年)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6.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池非不深也 園林池沼寬暢 B.兵革非不堅利也 可汗大點兵 C.然而不勝者 不以木為之者 D.攻親戚之所畔 輟耕之壟上 17.用「/」標出下邊句子朗讀時應停頓的地方。 夫 環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時 者 矣 18.各寫出兩個含有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成語。 ①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三裡」「七裡」都極言防守 地域之大,以致難以攻破,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著以守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這裡採用「池非不深也」這樣雙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強調守城條件之有利。 ③從守城一方的失利我們可以推斷:攻城一方儘管沒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因此無堅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論證了「人和」對奪取一切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目的在於啟發君主們應如何打好仗,取得戰爭的勝利。 ⑤文章在論證了「人和」對戰爭的重要性後,又順勢推論出「人和」在治理整個國家中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 一九九九年

(三)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湖南省) 16.下列各句停頓不正確的是:( ) A.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誠宜/開張聖聽。

17.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是說,劉備「興復漢室」的大業還未完成就去世了。 B.「先帝……之秋也」是說,「興復漢室」有很多不利條件。 C.「侍衛之臣……陛下也」是說,「興復漢室」也有很多有利條件。 D.「以光先帝遺德」是說,諸葛亮告誡劉禪不能期望只用「先帝」的遺訓來鼓舞士氣就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18.諸葛亮向後主提出的主張是:( ) A.廣納良才 B.禮賢下士 C.廣開言路 D.取信於民 #p#分頁標題#e#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題。(廣西壯族自治區一九九七年 語文試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7 下面各句中加點的字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項是 ( ) A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B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C 河曲智叟亡以應 D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18 下面加點字與"而山不加增"中"而"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 學而時習之 C 而吾以捕蛇獨存 D 黑質而白章 19 選段中抄錄時遺漏了一些語句,請你將其補寫出來。這些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0 選段中智叟認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用原文語句回答) ___________;而愚公堅信能夠移山的根據是(用原文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 21 將"甚矣,汝之不惠"譯成現代漢語: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山西省1997)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1 在文中空白處填出有關原句。 32 文中加點的"池"的意思是________,"君子"在文中的同義語是________。 33 "委而去之"正確的譯句是 ( ) A 委託人到那裡去。 B 丟下城池逃走。 C 委派人離開那裡。 D 放棄(這裡)到那兒去。 34 下面幾個句子朗讀時語氣停頓正確的是) ( ) A 環/而攻之/而/不勝 B 城非/不高也 C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D 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5 文中所論述的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從中可以反映出孟子_______的政治思想。(2分)

36 全文論述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圍繞它展開論述,其意圖是借論戰爭來闡明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4題。(天津市1999年初中畢業高中招生語文試卷)

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p#分頁標題#e#

18 這段文字選自課文《 》,作者__________。? 19 解釋下列句中重點的詞語。 未若( )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謹食之,時( )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 20 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 B 而/鄉鄰/之生日蹙 C 今其/室十無一焉 D 非死/則徙爾 21 與「以盡吾齒」中的「以」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B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C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D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22 本段內容中含有對比,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以60年內不同時期的不同遭遇作對比。? B 以三代人之間的不同遭遇作對比。? C 以鄉鄰的痛苦生活跟自己的安樂生活作對比。? D 以鄉鄰們大多「非死則徙」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獨存」作對比。? 23 下面是對文中「熙熙而樂」的「樂」字的幾種理解,聯繫全文,選出符合文意、準確體現作者寫作意圖的項(多項選擇)。( ) ? A 蔣氏所說的「樂」是相對於「鄉鄰之旦旦有是」而言的,是一種不幸之中的自我慶幸。 B 蔣氏以比受賦斂之苦的鄉鄰「後死」為樂,其實根本無樂可言,這是以樂寫悲。? C 蔣氏不願「更役復賦」,是因為捕蛇雖苦,但苦中有樂,樂在其中。? D 蔣氏除一年兩次涉死外,其餘時間可以逍遙自在,苦盡甘來,也可算一大樂事。? E 「樂」用得巧妙,因免遭官吏索租騷擾,可後死於不捕蛇的鄉親而「樂」,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旨。

24 將「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一句譯為現代漢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戰。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6、下邊對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弗敢專也(專門) B、未能遠謀(謀劃) C、小惠未偏(恩惠) D、齊師伐我(討伐) 17、下邊加點字古今字意思一致的一項是 A、戰則請從 B、小大之獄 C、再而衰 D、肉食者鄙 18、下邊加點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彼竭我盈 竭其廬之入 B、又何間焉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公問其故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D、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19、與「小大之獄」中「之」字用法 相同的一項是 A、肉食者謀之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將馳之 D、登軾而望之 20、與「其鄉人曰」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妻獻疑曰 B、頹然乎其間 C、增其舊制 D、其如土石何 #p#分頁標題#e#

21、對下列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何以戰? 譯:憑什麼作戰? B、可以一戰。 譯:可以打一仗。 C、夫戰,勇氣也。 譯:大丈夫作戰,(是靠)勇氣的。 D、犧牲玉帛。 譯: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 22、第一段主要寫的是 A、魯莊公目光短淺,不能遠謀。 B、曹劌召見魯莊公。 C、曹劌進見魯莊公的原因和他的遠見卓識。 D、魯莊公召見曹劌。 23、第二段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A、寫追擊齊師的時機。 B、寫齊師敗績的情況。 C、寫長勺之戰的概況。 D、寫曹劌的軍事才能。

24、第二段寫曹劌的言行,目的在於表現曹劌 A、忠君報國的思想 B、勇於犧牲的決心。 C、衝鋒陷陣的精神。 D、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善於掌握戰機。 25、第三段內容可以概括為 A、曹劌論述戰爭取勝的原因。 B、敘述長勺之戰的全過程。 C、論述作戰要靠勇氣。 D、交待魯國戰勝了齊國。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安徽省199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

26 下列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B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D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27 翻譯下列句。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作者認為,該"刑(受罰)"的是__________的人,該"賞(受賞)"的是_________的人。 29 下面是對這兩段文字的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作者認為蜀漢目前形勢很好,是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 B 作者認為朝廷內外目前存在一種強烈的報國熱情。 C 作者建議皇宮中,朝廷中處理事情的標準應有所區別。 D 作者希望陛下廣泛聽取意見,親自做出對臣下的賞罰。

2001年湖北省荊門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2001年湖北省荊門市) 5.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君將衷而生之乎( ) 向吾不為斯役( ) 則久已病矣 ( ) 苛政猛於虎也 ( ) 6.「吾聞而愈悲」一句在文中結構上的作用是 7.翻譯文中畫橫錢的句子。 #p#分頁標題#e#

8.點明文意主旨的一句話是 。 閱讀《出師表》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0題。(2001年蘇州市 試卷)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6.哪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讀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以光先帝遺德 A.┫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B.┫ ┗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此使內外異法也 D.┫ ┗河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此恢弘志士之氣 E.┫ ┗河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答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這兩段文字中有兩個詞語已經成為經常使用的成語,它們是________和________ 8.「使內外異法」中,「內」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與「內」「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現代漢語翻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文言文,回答2薩-29題。(哈爾濱市2001年初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鳳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駕鈍,攘除 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降下二三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2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27.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瞠下之職分也。 28.寫出文中與「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詞相呼應的語句。 29.作者認為可以出師北伐的條件是什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9河北中考語文試卷:培育家國情懷厚植人文精神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中部的孫軍國老師。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學校/供圖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6月21日,2019年河北省中考正式拉開序幕。今年河北中考語文試卷難度如何?命題有何特點?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中部的孫軍國老師。
  • 中考語文複習攻略:語文知識點字音
    一、複習要點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初中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會規範、通行的行楷,提高書寫速度。」
  • 2019中考語文考點複習《昆蟲記》
    2019中考語文考點複習《昆蟲記》 1、《昆蟲記》中,法布爾不但仔細觀察食糞蟲勞動的過程,而且不無愛憐地稱這些食糞蟲為____________清道夫 2、孔雀蛾是一種___________很漂亮_________的蛾,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__________,全身披著_________紅棕色____
  • 九江三中初三年級中考備考複習建議
    語文備考策略  ——初三語文備課組  為了能在2020年中考取得比較好的複習效果,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就以往初三語文總複習的實踐與體會,同時借鑑別人成功的複習經驗,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語文備課組今年語文複習的教學計劃。
  • 中考語文單元複習:專題字音
    中考語文單元複習:專題字音   【挑戰中考】   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   A. 靜謐(mì)     峰巒(nuán)    骸骨(hái)    鍥而不捨(qiè)   B.
  • 中考語文複習:修辭知識點
    中考語文複習:修辭知識點   一、複習要點   1、正確辨識和運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對比、反覆、設問、反問、借代等十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理解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作用;   2、能依據要求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3、語言表達能做到簡明、連貫、得體
  • 2017年中考語文複習漢字讀音題中考實例
    2017年中考語文複習漢字讀音題中考實例   1.(2016·甘肅蘭州中考)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孕育(yùn)    地窖(jiào)    叱吒風雲(chà)   B.冗雜(rǒng)   鋥亮(chéng)   面面相覷(qù)   C.招徠(lái
  • 中考語文常見易錯字音字形,初三學生家中複習必備!
    按照正常的時間,初三現在應該是進入到一輪複習中,但是由於開學延期在家,初三的同學們都要在家進行複習,其中語文的複習主要要分為幾大塊:字音字形等基礎知識、默寫、文言文、閱讀理解、作文。今天,小星給各位初三同學整理了在中考中語文出錯率比較高的字音和字形,各位初三的同學在家中複習可以用到哦,一起來看看吧。
  • 中考語文、數學、化學後期怎麼複習?重慶市教科院專家指導意見來了
    初三學生4月20日返校複課後,如何複習備考?今(18)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名研究員就語文、數學、化學學科的後期複習提出了指導意見。年語文中考總體仍參照2019年的命題原則及思路,試題板塊、題型等將與去年保持一致。
  • 2019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作用總結
    學學答題技巧應對考試, 小編整理了2019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作用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作用總結 1)文章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記敘文) 2、開篇點題,提出中心(中心論點)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論點或論題(說明對象),激起讀者閱讀興趣。
  • 初二語文成績怎樣提高,要掌握哪些考點和解題技巧才有助於中考?
    初二學生的語文要掌握的東西除了初三課本的課內古文言文和議論文閱讀理解不要求掌握外,其它要掌握的東西完全和中考內容一致。因此初二學生語文成績提升直接關係中才語文成績。而要複習提升的東西同樣源自中考必考內容。也就是說要想提升語文成績首先要明晰所有考點,有的放矢的去複習才不至於浪費時間和精力。
  • 2018年武漢中考最全說明解讀——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隨著元調結束,各個高中開啟了校園開放日,各位家長以及初三學子也奔走在各個學校,看看到底哪所學校才是最適合自己家娃的;但是除了這個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還有《2018中考解讀說明》是家長們最最最關注的,不要著急,武漢狀元教育聘請武漢市中考專家獨家解讀中考說明,歡迎分享轉發此貼給身邊需要的家長們。現在為大家奉上的是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說明解讀及應考策略。
  • 中考語文解題方法歸納匯總
    中考語文解題方法歸納匯總   一、積累與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①正確、準確的抄寫,不可多抄,不可漏抄;②注意標點符號的規範;③若看拼音寫的漢字不會寫,應寫上一個同音字,切不可空著。
  • 中考語文資源:中考語文文言實詞及專題複習
    初中文言實詞古今異義詞彙總(按音序排列) 安 教材中出現過的義項 1、【虛詞】怎麼(安求其能千裡也) 2、【實詞】安生,有「養」的意思。(衣食所安,所安指的是用來使生命得以安穩的東西,即養生的東西) 【助記】:安是房子下一個女,本義安全。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弱女子只有在房子裡(家裡)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 蘭州市2018年《中考大綱》公布
    《中考大綱》對今年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生物、體育與健康10個學科的考試性質、目的、命題原則及內容做了詳細的說明。今年的《大綱》有哪些變化?考生如何複習?本報邀請一線教師對《中考大綱》進行解析,並為考生提出備考建議。
  • 重慶中考語文古詩篇目大調整 英語作文加到18分
    原標題:中考語文古詩篇目大調整英語作文由16分加到18分  近日,重慶市2017年中考《考試說明》出爐,各個學科也分別召開了研討會。昨天,重慶晨報記者邀請重慶知名中學的老師,對《考試說明》進行了解讀。
  • 2018-2019年中考語文及英語滿分作文大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8-2019年中考語文及英語滿分作文賞析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序號 詳情   1 2019年中考語文滿分作文賞析大匯總
  • 2020年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7、議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 中考英語,把握命題趨勢,及時調整九年級英語學習及複習策略
    進入初三也就進入了中考的備考階段了,這一年既要學習新課又要複習備考。內容多,頭緒繁,初三英語學習不同於初一初二那樣有特點和規律。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中考的特點,在有效時間內強化基礎,鞏固提高,衝刺中考是我們每個初三同學必須面對的問題。
  • 2019中考語文知識點:信息的提取與概括題
    新一輪 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 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 語文知識點:信息的提取與概括題》,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