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5月22日上午,為期三天的「湖北省2018年環境監測分析技術高級培訓班」在武漢市豐頤大酒店正式開課,共有近一百八十餘位來自湖北省環境監測領域的59家企業,15個地、市、州監測站的學員報名參加了本次培訓。本次培訓班由安捷倫科技與湖北省環保產業協會共同舉辦。
主席臺嘉賓
培訓班現場
培訓班正式開課之前,主辦方舉行了簡樸的開班儀式。原湖北省環保廳副廳長、紀檢書記王定濟,湖北省環保廳科合處主任肖擁軍,湖北省環保產業協會會長李虹傑、秘書長李漢武、副秘書長阮榮雄,安捷倫副總裁兼實驗室解決方案大中華區總經理陳亮出席儀式,並對本次培訓班的舉辦表示大力支持。湖北省環保產業協會會長李虹傑首先致辭:今年4月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考察長江,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今天我們主辦本次培訓班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和沿江考察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了更好地貫徹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樹立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形象,推動湖北省環境監測行業健康發展。確保長江「大保護」等工作數據準確,服務一流,同時也是為各位學員提供一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平臺,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競職的能力,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湖北省環保產業協會 李虹傑
安捷倫副總裁兼實驗室解決方案大中華區總經理陳亮的致辭熱情洋溢:一個月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剛剛完成了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讓一江清水浩蕩東流的號召。習總書記的這次調研,三天兩省四地——宜昌、荊州、嶽陽、武漢,大部分時間是在湖北省,可見總書記對湖北省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作為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湖北,不僅僅是在長江流域,即使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戰略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是在不到一周前的5月18、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了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的發展同生態文明的建設統籌起來,加大力度地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的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安捷倫作為一家從事與環保事業相關的跨國企業,我們深感榮幸能夠恰好在這個光榮的歷史時刻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之下,與湖北省環保產業協會及相關政府機構開展務實、切合實際需求的學術交流合作,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任重道遠。環境保護首先要做好環境的監測,環境監測的基礎又在於實驗室檢驗檢測方法的科學有效、數據的準確可靠。安捷倫願意憑藉自己先進的化學及生物分析工具與解決方案,為推動環境治理的標準化,實現環境安全科學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此次培訓班的開辦,標誌著安捷倫與湖北省環保產業協會第一次的合作和共同的願望,期待利用雙方的優勢,合作共贏,促進湖北省環境檢測科技水平的提高。展望未來,我們的合作還可以立足於共同促進環境質量體系的標準的制定,和方法技術的開發及不斷的延伸,寄望共同不斷分享最新的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切實地提高湖北省乃至全國人民的生活環境質量。
安捷倫科技 陳亮
湖北省環境保護廳環境監測處張晉菁副處長在隨後的講話中談到:環境監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是環境管理的「頂梁柱」。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離不開環境監測的基礎性支持。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重視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多次提及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開發的重要位置上,強調長江經濟帶需要搞發展,但不能違反生態這個底線和紅線。對我們環境監測人來說,環境監測的數據真實、有效,就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底線和紅線。湖北省從2015年全面開放了服務性的環境監測市場,但開放以後,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我們每一位監測人員都應該清醒認識到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汙染治理成效,支持環境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
湖北省環境保護廳環境監測處 張晉菁
在培訓班首日,來自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的專家、湖北大型環境監測實驗室研究人員、第三方檢測用戶、安捷倫高級應用工程師等分別為學員們授課並分享了各自在實際環境監測工作中的寶貴經驗。
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田一平
講座題目:固定汙染源排氣VOC監測方法與技術
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陳楠
講座題目:環境空氣中VOC監測及應用技術解讀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 董亮
講座題目:環境監測方法解讀與有機汙染物檢測技術
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熊晶
講座題目:土壤樣品製備與質量控制技術要點
實樸檢測 楊進
講座題目:Intuvo9000在環境樣品分析中的應用
安捷倫科技 徐俊俊
講座題目:「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項目整體解決方案——無機物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