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小藍終於「卸貨」了,經歷了孕期的漫長等待,丈夫早已按捺不住了,摩拳擦掌想和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但因為剛生產完身體有點不舒服,小藍就沒同意,說再等等吧!
可架不住丈夫天天嚷著要親親,幾個月後,小藍就答應了丈夫的請求。
開始前,小藍剛要去拿保險套,誰知丈夫攔住了她,說:戴什麼保險套啊,你還在哺乳期呢,不會懷孕的,我戴著也不舒服,這次咱就不戴了吧。小藍想了想,覺得也對,就沒強迫老公。
誰知就這一次,小藍又懷孕了!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妻子剛生產完,還在給大寶哺乳呢,就又發現懷孕了。出現這樣的問題,只因大家有一個「共識」:哺乳期不來月經,就不會懷孕,甚至還有寶媽人為地延長哺乳期,去作為避孕的手段。
那麼,我們就先捋一捋月經和懷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提前了解一下子宮內膜,它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
子宮內膜的功能層,每個月會在卵巢雌激素的影響下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卵巢在排卵前以分泌雌激素為主,雌激素支持著子宮內膜的增殖生長,在排卵後形成一個黃體,黃體分泌大量孕激素,如果在此期排出的卵子受精,黃體會在胚胎滋養細胞分泌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增大,轉為妊娠黃體,維持妊娠;
如果排出的卵子沒有受精,黃體會在排卵後9-10日開始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下降撤退,子宮內膜功能層從基底層脫落形成月經。
那麼,產後多久,身體就會恢復排卵呢?
產後什麼時候恢復排卵,跟個人體質、是否母乳餵養以及哺乳時間的長短都有關係,所以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
根據國內外統計的樣本數據顯示:母乳餵養、混合餵養和奶粉餵養的寶媽,產後恢復排卵的時間分別為:59天、50天和36天,50%以上的女性在產後60天就已經恢復排卵。
而大姨媽這個親戚啥時候來,受到的影響因素就比較多,比如:是否母乳餵養、母乳餵養的時間長短、個人體質等等。如果是不哺乳的順產媽媽,一般會在產後42~70天恢復月經;如果是身體素質較差或者混合哺乳的媽媽,月經會比上一類媽媽來得晚一些;如果是純哺乳的媽媽,月經恢復的時間個人差異很大:有的產後幾個月就來了月經,有的產後一年才來月經。
從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產後排卵和月經的恢復時間並不一致,沒來月經不代表身體沒排卵。如果暫時還不想要二胎,同房就需要採取避孕措施。畢竟,懷上後留還是不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兩難困境,避孕一定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