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生兒育女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工作,畢竟男性又沒有子宮,想生也生不了。
就算在自然界中有些看起來像是「爸爸生娃」的動物,比如袋鼠、海馬,實際上也是雌性生育,雄性只是承擔了帶娃工作。
男性沒有子宮,所以不能生孩子,科學家們還真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從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人造子宮,讓男人也能生孩子。
人造子宮最早由英國一位遺傳學家於1924年提出,並衍生出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孵化器,幫助早產兒在出生後繼續發育。
1969年,法國的科學家們最先利用研製出的人造子宮來孕育羊的胎兒,使之存活了兩天;
1992年,日本的科學家通過人造子宮分娩出一隻小羊寶寶,但藥物導致其存在生理缺陷;
2017年,美國費城的醫學家將一隻早產的小羊羔置於人造子宮內,4周後,小羊羔順利出生,發育正常,一年之後也依然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儘管人造子宮技術還不是非常完善,但網友們已經開始暢想:以後男人也能生娃了?更有不少人鼓吹這是「女性福音」。
從積極角度上考慮,人造子宮技術的成熟確實可能帶來很多好處,畢竟人造子宮實質上是一種體外胎兒培養,對於男女雙方來說都很省心。
1、減輕職場性別歧視
女性生育本來是偉大的使命,但在職場中,卻往往因此而受到性別歧視,因為生育意味著產假、補貼,這對公司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甚至有不少公司寧願賠錢也要辭退懷孕的員工。
如果女性可以通過人造子宮來孕育寶寶,自己就能毫無顧慮地在職場上奮鬥,這對職場公平化很有幫助。
2、提高生育率
二胎政策的開放依然沒有解決我國的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其實和年輕人面臨的生存壓力脫不開關係。
如果有了人造子宮,那麼夫妻倆在孕育寶寶的同時依然可以堅持工作,保證家庭收入,降低經濟壓力,生育意願也會提升。
3、改善婚姻制度
人們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把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當成年輕人最大的任務,但很多年輕人卻並不這樣想,他們嚮往自由,希望晚婚晚育,甚至根本不想生孩子。
人造子宮若能合法化,年輕人就可以通過購買精子或卵子孕育出自己的孩子,滿足老人的願望,而自己依舊過著自由的單身生活。
當然,人造子宮涉及到人類的出生,人類的未來,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相關的倫理問題也更是值得思考的,想要合法化、常態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人造子宮,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