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
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關於「人造子宮」的新聞了,早在1969年,法國科學家率先嘗試,將羊胎兒置於人造子宮內,活了兩天。
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Alan Flake等人開創新記錄:讓早產小羊在人造子宮內,生活4周之後,通過「剖宮產手術」,從模擬子宮的「生物袋」裡面取出小羊,除部分小羊有輕微肺炎外,其他各項生理機能正常。
1年後,研究人員對小羊再做檢測。結果顯示和正常降生的小羊並無區別。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生育的遊戲規則,或因此改變。
這個消息一出,可以說是又讓網友們炸了鍋,有的網友覺得,將來人造子宮研究成功,男女平等的時代才能真正到來,這樣男人也可以生孩子,或者說大家都不用生孩子,也就沒有什麼關於生育的煩惱了。
有的網友卻認為:這樣生出來的孩子是沒有靈魂的,是違反了正常的人類生育規律,甚至有人覺得,這種違反了自然法則的繁衍方式,會給人來帶來滅頂之災。
小編倒是覺得,如果人造子宮真的可以在2025年研製成功,就算我們拋開對於男女平等,男人生娃這些可能帶來的改變不談,就從對於不孕婦女和早產兒們的命運來說,能夠有「人造子宮」的幫助,她們的命運可能就會改變。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說某某某,身邊的朋友或者親戚,不幸早產了。那麼到底多早才算「早」呢?
早產(preterm birth)的定義,指的是妊娠滿28周,不足37周,也就是妊娠天數在196~258之間,就已經分娩了的新生兒,此時分娩的新生兒就稱之為早產兒。
因為本來應該在媽媽身體裡面再呆一段時間,卻提前出來了,早產兒的體重一般會比較輕,在1000~2499g,而且因為沒有足夠成熟,早產兒的各器官發育尚不夠健全,出生時候的孕周越小,體重越輕,預後就越差。
根據人衛出版社第八版《婦產科學》中的數據,我國國內早產約佔分娩總數的5%~15%,在出生一歲以內就死亡的嬰兒裡,約三分之二是早產兒。
不過,讓我們更加欣慰一些的是:隨著早產兒的治療和監護手段的不斷進步,目前早產兒的生存率明顯提高,傷殘率下降。有的國家已經將早產的時間下限調整,定義為妊娠24周,或者20周。
早產分為哪些類型呢?
根據早產發生的原因,可以把早產分為三類,分別是:
自發性早產
這類早產是早產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大約佔到了早產裡面的45%,造成這種
早產發生的原因主要有:
孕酮的撤退,蛻膜的活化以及縮宮素的作用。
孕酮的妊娠期最重要的孕激素之一,而蛻膜可以是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床鋪」,縮宮素可以造成子宮收縮,導致宮頸管縮短和開放,所以這幾個因素出現問題,最容易引起自發性早產。
那麼自發性早產的高危因素都有哪些呢?
曾經有過早產史,兩次妊娠間隔小於18個月或者超過5年;
早孕期存在先兆流產,比如陰道流血;
宮內感染,細菌性陰道病,牙周疾病感染等;
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每日吸菸≥10支,以及酗酒;
孕期高強度勞動,子宮張力過大,比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
未足月胎膜早破早產
病因以及高危因素包括:營養不良,體重指數BMI<19.8KG/M 、 宮頸機能不全、子宮畸形比如雙角子宮、單角子宮、宮內感染、子宮過度膨脹、吸菸等等。
治療性早產
這種情況屬於因為母親或者胎兒的健康不允許繼續妊娠,只能選擇在未滿37周的時候,採取引產或者剖宮產來終止妊娠,這種情況我們就稱為治療性早產。
比如常見的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窘迫,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出血,胎兒先天性缺陷等等。
那要是萬一要早產了,應該怎麼治療呢?
早產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子宮收縮,剛開始是不規律宮縮,常常會伴隨有少量的陰道流血或者血性分泌物,繼續發展可成為規律宮縮,過程和正常的足月臨產相似。
對待早產的治療上,只要胎膜沒有破,母胎情況允許的時候,儘量保胎到34周。
同時應該:
臥床休息
先兆早產,僅僅出現宮縮但是宮頸並沒有縮短或者開放,而且宮頸分泌物也正常,那麼可以減少活動的強度和長時間的站立。
宮頸已經有改變的,建議住院並且相對臥床。已經早產臨產,需要住院絕對臥床。
促胎兒肺成熟,並且抑制宮縮
促使胎兒的肺成熟,能夠幫助改善早產兒的預後。而儘量地抑制宮縮,延長孕周,可以為促胎肺成熟治療贏得更多的時間。
控制感染
感染是早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發生了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先兆流產和早產臨產孕婦,需要進行陰道分泌物的細菌學檢查,尤其是B族鏈球菌的培養。
發現陽性的話,可以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對於胎兒安全的抗生素,對於未足月的胎膜早破,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果說這些早產的胎兒,在離開母體以後,如果能夠在人造子宮裡面得到進一步的生長和成熟,那麼就可能改善很多胎兒的預後,減少死亡。
小編覺得,如果從這個方面上來考慮,那麼這個人造子宮並不應該被看作什麼「擾亂倫理綱常」的大逆不道的研究,而是一個有著很大意義是醫學進步。
這世間太多的東西都是雙刃劍,就好像愛讓人溫暖幸福,也讓人悲傷痛苦。科學,醫學,這些東西同樣如此。
在一個新的技術或者產物被製造出來前,比起如何看待它,也許我們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一下,我們應該如何使用它。
畢竟,如果用在了不正確的地方,那麼也許真的會化身魔鬼危害人間,但是用在正確的地方,就可以是化身為天使挽救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