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宮」要來了?到底是來造福人類,還是來毀滅世界?

2020-11-23 騰訊網

近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

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關於「人造子宮」的新聞了,早在1969年,法國科學家率先嘗試,將羊胎兒置於人造子宮內,活了兩天。

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Alan Flake等人開創新記錄:讓早產小羊在人造子宮內,生活4周之後,通過「剖宮產手術」,從模擬子宮的「生物袋」裡面取出小羊,除部分小羊有輕微肺炎外,其他各項生理機能正常。

1年後,研究人員對小羊再做檢測。結果顯示和正常降生的小羊並無區別。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生育的遊戲規則,或因此改變。

這個消息一出,可以說是又讓網友們炸了鍋,有的網友覺得,將來人造子宮研究成功,男女平等的時代才能真正到來,這樣男人也可以生孩子,或者說大家都不用生孩子,也就沒有什麼關於生育的煩惱了。

有的網友卻認為:這樣生出來的孩子是沒有靈魂的,是違反了正常的人類生育規律,甚至有人覺得,這種違反了自然法則的繁衍方式,會給人來帶來滅頂之災。

小編倒是覺得,如果人造子宮真的可以在2025年研製成功,就算我們拋開對於男女平等,男人生娃這些可能帶來的改變不談,就從對於不孕婦女和早產兒們的命運來說,能夠有「人造子宮」的幫助,她們的命運可能就會改變。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說某某某,身邊的朋友或者親戚,不幸早產了。那麼到底多早才算「早」呢?

早產(preterm birth)的定義,指的是妊娠滿28周,不足37周,也就是妊娠天數在196~258之間,就已經分娩了的新生兒,此時分娩的新生兒就稱之為早產兒。

因為本來應該在媽媽身體裡面再呆一段時間,卻提前出來了,早產兒的體重一般會比較輕,在1000~2499g,而且因為沒有足夠成熟,早產兒的各器官發育尚不夠健全,出生時候的孕周越小,體重越輕,預後就越差。

根據人衛出版社第八版《婦產科學》中的數據,我國國內早產約佔分娩總數的5%~15%,在出生一歲以內就死亡的嬰兒裡,約三分之二是早產兒。

不過,讓我們更加欣慰一些的是:隨著早產兒的治療和監護手段的不斷進步,目前早產兒的生存率明顯提高,傷殘率下降。有的國家已經將早產的時間下限調整,定義為妊娠24周,或者20周。

早產分為哪些類型呢?

根據早產發生的原因,可以把早產分為三類,分別是:

自發性早產

這類早產是早產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大約佔到了早產裡面的45%,造成這種

早產發生的原因主要有:

孕酮的撤退,蛻膜的活化以及縮宮素的作用。

孕酮的妊娠期最重要的孕激素之一,而蛻膜可以是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床鋪」,縮宮素可以造成子宮收縮,導致宮頸管縮短和開放,所以這幾個因素出現問題,最容易引起自發性早產。

那麼自發性早產的高危因素都有哪些呢?

曾經有過早產史,兩次妊娠間隔小於18個月或者超過5年;

早孕期存在先兆流產,比如陰道流血;

宮內感染,細菌性陰道病,牙周疾病感染等;

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每日吸菸≥10支,以及酗酒;

孕期高強度勞動,子宮張力過大,比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

未足月胎膜早破早產

病因以及高危因素包括:營養不良,體重指數BMI<19.8KG/M 、 宮頸機能不全、子宮畸形比如雙角子宮、單角子宮、宮內感染、子宮過度膨脹、吸菸等等。

治療性早產

這種情況屬於因為母親或者胎兒的健康不允許繼續妊娠,只能選擇在未滿37周的時候,採取引產或者剖宮產來終止妊娠,這種情況我們就稱為治療性早產。

比如常見的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窘迫,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出血,胎兒先天性缺陷等等。

那要是萬一要早產了,應該怎麼治療呢?

早產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子宮收縮,剛開始是不規律宮縮,常常會伴隨有少量的陰道流血或者血性分泌物,繼續發展可成為規律宮縮,過程和正常的足月臨產相似。

對待早產的治療上,只要胎膜沒有破,母胎情況允許的時候,儘量保胎到34周。

同時應該:

臥床休息

先兆早產,僅僅出現宮縮但是宮頸並沒有縮短或者開放,而且宮頸分泌物也正常,那麼可以減少活動的強度和長時間的站立。

宮頸已經有改變的,建議住院並且相對臥床。已經早產臨產,需要住院絕對臥床。

促胎兒肺成熟,並且抑制宮縮

促使胎兒的肺成熟,能夠幫助改善早產兒的預後。而儘量地抑制宮縮,延長孕周,可以為促胎肺成熟治療贏得更多的時間。

控制感染

感染是早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發生了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先兆流產和早產臨產孕婦,需要進行陰道分泌物的細菌學檢查,尤其是B族鏈球菌的培養。

發現陽性的話,可以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對於胎兒安全的抗生素,對於未足月的胎膜早破,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果說這些早產的胎兒,在離開母體以後,如果能夠在人造子宮裡面得到進一步的生長和成熟,那麼就可能改善很多胎兒的預後,減少死亡。

小編覺得,如果從這個方面上來考慮,那麼這個人造子宮並不應該被看作什麼「擾亂倫理綱常」的大逆不道的研究,而是一個有著很大意義是醫學進步。

這世間太多的東西都是雙刃劍,就好像愛讓人溫暖幸福,也讓人悲傷痛苦。科學,醫學,這些東西同樣如此。

在一個新的技術或者產物被製造出來前,比起如何看待它,也許我們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一下,我們應該如何使用它。

畢竟,如果用在了不正確的地方,那麼也許真的會化身魔鬼危害人間,但是用在正確的地方,就可以是化身為天使挽救人的生命。

相關焦點

  • 「人造子宮」要來了?到底是來造福人類,還是違反自然法則?
    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從這一消息傳出至今網絡上的言論出現在了很大的分歧,有的人認為這是造福子孫的好事,同樣也有人認為這是餵飯自然法則的。
  • 人造子宮要來了
    人造子宮的實現再近一步。 日前,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和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的研究團隊獲得了來自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的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以在5年內建造一個可運行的人造子宮原型。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按照設計,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此外,研究小組將在人造子宮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模擬媽媽的體溫、心跳。2018年荷蘭設計周期間,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邀請藝術家,搭建人造子宮的模型,並註明其工作原理。有參觀者稱,「《黑客帝國》、《逃出克隆島》要成真了。」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荷蘭科學家獲數千萬元,研發人造子宮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生育的遊戲規則,或因此改變。
  • 人造子宮來了,真的可以讓男人生孩子?
    醫生,我子宮全切術後,健康狀況良好,現代科技這麼發達,請問是否有人造子宮呢?要是以前寶孕君肯定會說,傻姑娘,別想多了,還是回家洗洗睡吧……但最近一則人造子宮的消息轟炸了整個醫學圈,說不定不久的將來真的會實現大家的願望。最近一個歐洲的實驗小組拿到2000多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專門用於研究人造子宮。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果告訴你,科學家們正研究能替代母體的「人造子宮」,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你覺得未來人類的生育狀況會變成怎樣呢?人造子宮最早在1924年,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J.B.S.Haldane提出。就在去年,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
  • 人造子宮初現曙光 人造子宮優點為什麼要用人造子宮代替人類生育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的早產兒平均佔所有新生兒的1/10,在早產兒中,每年又有約110萬新生兒們由於發育不充分而無法存活下去。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讓早產的小羊撐過危險期順利存活,生理機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無幾。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人類,將會提高早產兒的生存機會。有人甚至預測,未來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嬰兒由人造子宮孕育出來。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未來人類有可能將此技術應用於子宮的移植,正因為如此,該項技術的發展前景頗受爭議。當然有些研究只局限於實驗室的動物實驗中,這就意味著,技術向人類的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兔子或者小鼠的生理構造和人類相差太大,就比如人造子宮,即使在兔子的實驗中獲得巨大成功,人體也不一定可行,因為人類有月經周期,在整個周期中子宮會伴隨著發育改變,而兔子沒有月經周期,這種差異可能導致排斥反應。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而開發半人造子宮的團隊,在3D列印領域深耕多年,其團隊領導本身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泌尿科主治醫生,曾完成過多項器官移植手術,總共為七名患者換上了自己開發的人造膀胱。當然有些研究只局限於實驗室的動物實驗中,這就意味著,技術向人類的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兔子或者小鼠的生理構造和人類相差太大,就比如人造子宮,即使在兔子的實驗中獲得巨大成功,人體也不一定可行,因為人類有月經周期,在整個周期中子宮會伴隨著發育改變,而兔子沒有月經周期,這種差異可能導致排斥反應。
  • 人造子宮來了,以後真的不需要女人了嘛
    研究團隊稱,來自歐盟的資助讓他們有望在五年內製造出一個人造子宮原型,並在2025年前完成相關試驗,以便投入臨床使用。那麼,這樣一款人工子宮的問世,對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可挽救極度早產兒生命根據外媒報導,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
  •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是造福人類還是毀滅?
    基因技術在人類發掘出來之後,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為了給人類造福,因為可以通過這樣的技術來將很多以前無法治癒的病給治癒好,但是很多時候結果就不會是這樣額,我們人類是目前以我們科技水平來說,發現的最高智慧的一種生物了,但是也不排除著世界上還有這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並不能夠發現的更高智慧的生物,但這些當我們的科技到了一定的程度後就會慢慢得知了。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簡單地說,上帝毀滅人類太容易了,不用大火大水,讓人類女性集體失去生育能力,等個一百年(都用不了),人類自然就從地球上消失了。你說重要不?研究人員製造了一個充滿人造羊水(含有鹽和其他電解質的溫水)的聚乙烯薄膜袋來模擬母羊的子宮,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在聚乙烯薄膜袋外,配置一臺機器胎盤,胎盤的「血管」與早產小羊的臍帶連通。這樣一個模擬子宮環境已經培育出了健康的小羊!也就是引起我們廣泛討論的所謂的「人造子宮」。奔走相告?喜大普奔?恐慌?不可思議?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會成為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之一嗎?現在看來,還為時過早!首先要看到的是,這種人造子宮技術並不足以支撐全部的生育過程。在羊身上試驗成功的並非完全的人造子宮孕育小羊,而是母羊的天然子宮和人造子宮共同孕育小羊,並且是自然孕育佔了絕大部分,那些小羊是在母羊子宮中長到105~120天大,成為早產羊,以模擬人的早產兒,此後早產羊在人造子宮中僅生長了4周。
  • 體外懷孕將引發「地震」 人造子宮代替母體懷孕
    「人造子宮」代替母體懷孕  這是一個神秘的世界:胎兒生活在一個充滿了水分的空間,在胎兒剛剛形成的最初日子裡,它本身就像個可愛的泡泡一樣四處漂移,最後被溼軟的羊膜囊所包裹和保護起來。如果一切安好,胎兒會依然在羊膜囊內宛如吐煙圈一樣,吐著一個又一個的水泡,在母親子宮內愉快地成長著。
  • 人造子宮的歷史
    研究人員意在用羊膜囊模擬母羊子宮環境,從而使未發育完全的胚胎繼續成長。在這個人造環境中,羊胚胎逐漸從一個粉紅色的、形如外星人的生命體發育成一隻會呼吸、會吞咽的動物。隨著人造子宮的消息傳開,一些人認為,這種旨在提高人類早產兒存活率的醫療設備正使我們朝著奧爾德斯·赫胥黎1932年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畫的未來前進。
  • 人造子宮生兒育女是福還是禍?
    引發這一話題的科技新進展就是人造子宮技術。人造子宮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主要原因是在美國工作的科學家已經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子宮。 不過,研究人員在人胚胎植入人造子宮6天後不得不停止了實驗,主要原因是受美國體外授精條例規定的限制。該條例規定的這類實驗人胚胎植入的最長天數為14天。在即將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計劃讓人胚胎在子宮內生長14天,以觀察到胚胎能否在人造子宮中長出原始的胎盤。此外,他們還計劃利用老鼠和狗進行這一試驗,讓老鼠和狗胚胎在老鼠和狗的人造子宮中進一步發育,以取得更多的數據。
  • 人造子宮,將來男性也能生孩子,你願意自己生,還是讓丈夫生?
    可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放棄對人類生命起源地的研究,甚至對於女性子宮的研究已經很多年,並且已經致力於研製類似女性子宮的替代物了。最早提出人造子宮的是英國一位遺傳學家在1942年提出,甚至當時已經開始研究並在臨床上使用孵化器。是特意為早產兒寶寶準備的體外生長環境。縱使對於子宮研究這一路都是困難重重,但研究小組一直都沒有放棄。
  • 歷史上的人造子宮之辯
    這本書描繪了一個人類胚胎受精在試管中完成的世界,用化學的方法來排列社會生物等級,從「阿爾法」一直到「埃普西隆」,「阿爾法」代表最重要的那些精英,而「埃普西隆」則是在大型火葬場工作、從燒焦的人骸骨中挖磷的奴隸。然後這些胚胎會被帶到「孵化場」培育成型。
  • 世界第一臺人造機器人,當初揚言要說「毀滅人類」,如今成這樣!
    ——卡萊爾導語:科學技術始終是第一生產力,一個社會只有足夠發達的科技,才能夠保證人類生活的進步,也能夠讓很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物質的優越感。就像在現實生活當中,若是沒有高鐵和飛機,人類的出行將是極其不方便的。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也非常的發達,機器人在很多城市都已經遍及,比如北京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