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宮生兒育女是福還是禍?

2020-11-23 中國科學院

生孩子還需不需要女人?這一原本是玩笑的問題卻成為科學界和倫理研究界的一個嚴肅話題。最近,在一次令人關注的國際會議上,會議的主題是「自然母親的終結」。引發這一話題的科技新進展就是人造子宮技術。人造子宮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主要原因是在美國工作的科學家已經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子宮。這一成果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殖醫學與不育症研究中心取得的,科學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製造了一個仿子宮形式的框架,然後從一個婦女的子宮內膜提取了部分細胞,把這些細胞放到這個框架內,然後再向這一框架內注入有關的激素和養料,這樣細胞就開始大量繁殖,並最終分化形成子宮組織,原先的框架與子宮組織融為一體,一個子宮就形成了。研究人員把人胚胎植入這個人造子宮中,胚胎隨即在其中著床生長,其過程如試管嬰兒一樣。
不過,研究人員在人胚胎植入人造子宮6天後不得不停止了實驗,主要原因是受美國體外授精條例規定的限制。該條例規定的這類實驗人胚胎植入的最長天數為14天。在即將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計劃讓人胚胎在子宮內生長14天,以觀察到胚胎能否在人造子宮中長出原始的胎盤。此外,他們還計劃利用老鼠和狗進行這一試驗,讓老鼠和狗胚胎在老鼠和狗的人造子宮中進一步發育,以取得更多的數據。如果條件成熟,研究人員計劃向立法機構提出修改美國體外授精條例規定的最長天數。負責這一研究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殖學和不育症研究中心的劉宏清博士說,希望在未來幾年中,能夠利用這種技術製造出完美的人造子宮。那些子宮不健全的婦女就可以自己生孩子了。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利用子宮不健全的婦女的子宮細胞培育出人造子宮,那麼這種子宮孕育該婦女自己的胚胎,就不會產生排異反應,更有利於優生。
確實,人造子宮可以幫助許多家庭解決生育問題,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令人頭痛的倫理問題。英國《觀察家報》在報導時說,此項科研受到一些無兒女家庭的熱烈歡迎,甚至有一些大男人口出狂言:「我們不需要女人啦!」人造子宮技術可以使人類繁衍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這樣性與生殖就可以從根本上分離,男女兩性結合目的何在?家庭的基礎會不會動搖?父母與子女將是什麼樣的關係?孩子將由誰撫養和教育?除了人類繁衍的過程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以外,人造子宮技術還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利用人造子宮生出的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如果把克隆技術和人造子宮技術結合,會不會像「孩子製造工廠」一樣大批量生產相同的人類?如果把轉基因技術與人造子宮技術結合,會不會設計製造出各種各樣奇特的人類?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母親的終結」國際會議召開了。不過,關於人造子宮技術的爭論剛剛開始,它的雙刃劍效應剛剛開始顯露,它的利和弊,怎麼有益地利用這種技術,還有待於專家的研究和更多人的積極參與。(姜巖)
(據北京晚報 )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出「人造子宮」,網友暢想:以後男人也能生娃了?
    眾所周知,生兒育女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工作,畢竟男性又沒有子宮,想生也生不了。就算在自然界中有些看起來像是「爸爸生娃」的動物,比如袋鼠、海馬,實際上也是雌性生育,雄性只是承擔了帶娃工作。男性沒有子宮,所以不能生孩子,科學家們還真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從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人造子宮,讓男人也能生孩子。人造子宮最早由英國一位遺傳學家於1924年提出,並衍生出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孵化器,幫助早產兒在出生後繼續發育。
  • 中國要送人造月亮上天,是福還是禍?
    除了為項目的大膽創舉讚嘆外,也有不少人表達了對「人造月亮」可能帶來的生態災害的擔憂。事實上,「人造月亮」的想法由來已久,卻從未實現,而其對地球生態、氣候等系統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需要在項目設計和進行過程中審慎周全的考慮。
  • 蜜蜂來家裡是福還是禍?
    蜜蜂來家裡是福還是禍?蜜蜂是一種群居性昆蟲,蜂巢是它們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環境。蜜蜂對於築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都是在蜜源豐富的山丘地區,但也會跑到有人居住的地方築巢。蜜蜂來家裡築巢是福還是禍?下面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看看蜜蜂來家裡是福還是禍吧。風水學所謂天上飛來之物,屬於陽氣,陽氣入宅,就是天光下臨,自然風水也好。風水角度認為,這是生財的象徵,勤勞的蜜蜂能為你帶來財富。所以凡是有燕子、黃蜂、蜜蜂來結巢的房子,往往風水是很不錯的。比如說有一年燕子、蜜蜂、黃蜂來結巢,家裡喜事好事往往會很多。
  • 白頭鵯築巢居民陽臺「平安樹」「生兒育女」
    既然白頭鵯看中了陽臺上的「平安樹」,可能是覺得這裡視野開闊,比較安靜,有安全感,那就讓它們在這裡放心「安家」「生兒育女」。徐女士說,自從發現白頭鵯築巢後,家裡人都儘可能不去陽臺上隨意走動,怕影響鳥兒孵化。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她發現雌鳥長時間趴在窩裡不動,雄鳥則早出晚歸外出覓食。5月24日,徐女士聽到微弱的鳥兒叫聲。是不是鳥兒孵化出來了呢?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這些年科學家前赴後繼地研究,目前,人造子宮研究最具開創性意義的事件發生在2017年。「人造子宮」技術發展到哪裡了?2017年4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關於人造子宮首次通過了動物試驗的文章。
  • 女人,長得漂亮是福還是禍
    如果利用外表甚至通過整容來獲得不應該得到的利益,會有損自己的福報,隨著年歲增長,漂亮會變形,甚至醜陋不堪,那是心靈的醜陋在臉上表現出來了。所以,有人說,現在社會,人人希望美麗,本身好看的更想好看,醜的東整西整,大家都整成一個樣子。再好看也審美疲勞了。所以與其修飾外表,不如修煉靈魂。好看的外表千遍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讀不厭。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六運助聽說後大為振奮,趕緊去翻閱了國外的新聞和相關資料,發現傳聞跟現實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今天我們就跟大家針對這事兒嘮上一嘮。子宮,最初的搖籃子宮是雌性哺乳動物的生殖器官之一,是容納胚胎發育的器官。
  • 使用塑料,是福還是禍?
    塑料的特性是福亦是禍:它們非常耐用,這也恰恰也是塑料降解速度極慢的原因。 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塑料都能保持自身特性,不同的成分決定了其韌性和硬度。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結實、有韌性、透明度高,因此用於製作薄膜。 另一方面,聚酯材料既不透氣,也不透水,所以是製造飲料瓶的基礎材料。聚丙烯熔點高、耐化學腐蝕,多用於盛裝熱的液體。
  • 解決生育難題面臨倫理困境 人造子宮有望成現實
    關於人造子宮的話題日前引起了世人關注。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弗裡達·西蒙斯坦最近在巴塞羅納舉行的一次關於倫理道德與醫療技術的會議上說,人們希望早產兒有一個更好的結果,又要求提高試管受精的效率,這些要求最終會導致人造子宮研究的開展。但這一技術面臨著巨大的倫理挑戰,在未進行全面的倫理辯論之前不應該推廣這項技術。
  • 人造子宮的歷史
    研究人員意在用羊膜囊模擬母羊子宮環境,從而使未發育完全的胚胎繼續成長。在這個人造環境中,羊胚胎逐漸從一個粉紅色的、形如外星人的生命體發育成一隻會呼吸、會吞咽的動物。隨著人造子宮的消息傳開,一些人認為,這種旨在提高人類早產兒存活率的醫療設備正使我們朝著奧爾德斯·赫胥黎1932年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畫的未來前進。
  • 人造子宮初現曙光 人造子宮優點為什麼要用人造子宮代替人類生育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讓早產的小羊撐過危險期順利存活,生理機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無幾。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人類,將會提高早產兒的生存機會。有人甚至預測,未來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嬰兒由人造子宮孕育出來。2017年4月25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
  • 歷史上的人造子宮之辯
    《使女的故事》劇照。在這個科幻設定中,生態急劇惡化的未來,極端宗教組織控制了政權,在他們的統治下,只要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就會被徵用為「使女」,唯一使命就是為國家生產胎兒。並不是所有英國內戰時期的知識分子都持有這種激進觀點。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現在,人造子宮可能成為第六代或第N代人工生殖技術,推廣到人類的生育中。自己不願意生育的夫婦提取自己的精子和卵子在體外授精後,培養成胚胎,可植入人造子宮孕育,這種人造子宮類似現在的生物袋,裡面不僅有羊水、血液循環系統,以供給胎兒養分和氧氣,還可能模擬母親自然子宮的無菌、溫暖和富有彈性的條件。
  • 人造子宮要來了
    人造子宮的實現再近一步。 日前,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和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的研究團隊獲得了來自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的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以在5年內建造一個可運行的人造子宮原型。
  • 人造子宮,將來男性也能生孩子,你願意自己生,還是讓丈夫生?
    可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放棄對人類生命起源地的研究,甚至對於女性子宮的研究已經很多年,並且已經致力於研製類似女性子宮的替代物了。最早提出人造子宮的是英國一位遺傳學家在1942年提出,甚至當時已經開始研究並在臨床上使用孵化器。是特意為早產兒寶寶準備的體外生長環境。縱使對於子宮研究這一路都是困難重重,但研究小組一直都沒有放棄。
  • 如何製造一個人造子宮?
    (喬治·德福斯基/文)人造子宮一直是科幻的一大主題。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正離最終實現完全體外培育嬰兒的目標越來越近。本文討論的是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技術。不只是一個保育箱完整功能的人造子宮將比現代保育箱複雜得多。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而開發半人造子宮的團隊,在3D列印領域深耕多年,其團隊領導本身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泌尿科主治醫生,曾完成過多項器官移植手術,總共為七名患者換上了自己開發的人造膀胱。當然有些研究只局限於實驗室的動物實驗中,這就意味著,技術向人類的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兔子或者小鼠的生理構造和人類相差太大,就比如人造子宮,即使在兔子的實驗中獲得巨大成功,人體也不一定可行,因為人類有月經周期,在整個周期中子宮會伴隨著發育改變,而兔子沒有月經周期,這種差異可能導致排斥反應。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研究團隊將實驗動物自身的細胞接種到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並進行培育,證明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子宮能發育出天然組織樣結構,支持正常的生殖功能。二十多年來,該團隊發明了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和尿道;這一次,他們希望這種技術最終能夠取代子宮移植手術,讓患有子宮功能性障礙的女性有機會孕育後代。
  • 「人造子宮」要來了?到底是來造福人類,還是違反自然法則?
    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從這一消息傳出至今網絡上的言論出現在了很大的分歧,有的人認為這是造福子孫的好事,同樣也有人認為這是餵飯自然法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