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塑膠袋、智慧型手機、汽車儀錶盤,隨處可見塑料的身影。但近一半的塑料製品在不到一個月後就變為垃圾,被回收的僅是一小部分。
矛盾:塑料耐用,卻也降解極慢
1950—2017年,人類共生產了92億噸塑料。以目前的全球人口計算,人均塑料使用量達1噸以上。但大部分塑料的生產和消費主要集中在四個地區:東北亞、北美、中東和西歐。
塑料耐用、質輕、易成型的特性使其成為許多工業產品和日常用品的理想材料,但與其原本高品質材料的定位不同的是,現在塑料主要用於包裝和一次性產品。日常生活中,許多物品只用一次,使用時間也很短,然後就被扔進垃圾箱裡。塑料的特性是福亦是禍:它們非常耐用,這也恰恰也是塑料降解速度極慢的原因。
圖 | 《塑料圖集》P14
由於各種原因,塑料最常用於食品等產品的包裝。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塑料都能保持自身特性,不同的成分決定了其韌性和硬度。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結實、有韌性、透明度高,因此用於製作薄膜。
另一方面,聚酯材料既不透氣,也不透水,所以是製造飲料瓶的基礎材料。聚丙烯熔點高、耐化學腐蝕,多用於盛裝熱的液體。聚苯乙烯質硬、發脆、透明,用途多樣,可製成泡沫、保護性包裝和食品容器。PVC可用於製作硬質或有韌性的密封包裝,防止氧氣和水逸出。
現狀:各行各業對塑料需求極大
塑料正越來越多的用在建築領域,如地板覆蓋物、門、窗和管道。這些材料不僅使用周期長、有韌性,而且抗黴、耐腐蝕,穩定性非常高。相比其他材料,它們更易於安裝和維護,而且能夠隔熱防寒,有助於節約能源。
建築中最常用的塑料是PVC。和食品行業一樣,塑料用在建築方面也有幾大優勢:一方面,它們耐用、機械剛性強。另一方面,它們重量輕。高密度聚乙烯製成的管道不僅防水,耐環境影響,不易生鏽,而且有韌性,可彎曲通過現有的管道。
圖 | 《塑料圖集》P15
汽車、飛機、火車和船隻的製造也離不開塑料,因為它們不僅耐用、重量輕,而且有韌性、可回收。塑料部件幾乎不需要維護,韌性足以承受持續振動。如果沒有塑料,現在的汽車都沒法上路。汽車保險槓、內飾、座椅、座套、電子設備和儀錶盤是最常用到塑料的地方。隨著低燃耗輕型船隻需求的增長,造船業正在更多地使用纖維增強塑料,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這類材料不會生鏽,也不受海水影響,有助於延長維護周期,降低船隻運營成本。
航空航天行業使用的材料必須能耐受極端溫度、抗腐蝕、能承受噴氣燃料和化學品。PVC、丙烯酸和聚醯胺等塑料已經成為飛機和太空飛行器製造必不可少的材料,例如儀錶盤表面、隔斷牆、飲料推車、廁所、行李架和箱蓋。20世紀70年代以來,塑料在飛機上的使用率從4%上升到了50%左右。
圖 | 《塑料圖集》P15
噩夢:僅1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
塑料需求的增長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垃圾處理問題。根據目前的估計,約40%的塑料製品不到一個月就變成了垃圾。不斷增長的海量塑料垃圾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回收只是減少垃圾的次優選擇。預計2025年,塑料生產量將超過6億噸。如此龐大的數量是目前的回收系統無法應對的。縱觀歷史,上世紀50年以來生產的90多億噸塑料中,僅有10%被回收。最好的解決方法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一開始就不要生產這麼多塑料。
*文章來源於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發布的《塑料圖集》中的《使用:是福亦是禍》一文,小標題系小編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