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小羊多利在蘇格蘭出生,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
這麼多年過去了,又是羊 …… 再一次幫助人類在 " 造物 " 的路上越走越遠!
近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模擬人類子宮環境以及供養方式研製出了 " 人造子宮 ",美其名曰——「生物袋」(the Biobag)
" 人造子宮 " 和一般的育嬰設備不同,它可以被視為一種充滿液體、無菌且溫度適宜的 " 塑膠袋 ",很像是傳統育嬰室或孵化器的一個升級改良版本....
其實,早在小羊多利出生的 20 年前,日本順天堂大學就曾成功地進行過山羊胎兒的培育。不過在那個時期,由於機械泵頻頻出問題,實驗的動物常常受傷,很難繼續進行研究。
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生物袋 " 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它不再需要總是搗亂的機械泵,而是用一些經過合成的液體來模擬子宮:
——一個聚乙烯大塑膠袋替代子宮提供無菌環境;
——人工羊水:電解質溶液,替代羊水。人工羊水從一端流入,從另一端流出,模擬代謝,屏蔽細菌感染;
——血液循環系統:模擬臍帶,讓胚胎能跟外界進行血液循環,得到氧氣和養分,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
科學家們將八隻羊羔胎兒放入裡面進行培育,花了四個禮拜的時間進行試驗,最終,小羊們一個個都順利 " 出生 " 了!而且在出生後,這些在 " 人造子宮 " 裡的羊羔們都發育正常,可以正常的吞咽和呼吸!
朕知道,很多女孩子都想有個可愛的寶寶,但又不想承受生產的痛苦.....「人造子宮」的發明,也許在未來可以使「造人」真正達到「無痛」的境界!
其實對「造人」,人類早已有過無數幻想...
從《科學怪人》中用屍體拼湊而成的怪人Frankenstein
到《黑客帝國》裡的人造胚胎....
人類通過模擬環境而誕生的胚胎就像克隆技術一樣,有社會和人性發展的衝動使然,更有技術與道德的拷問。
如今技術已發展成熟,那人類需要思考的,就變為體外培育的倫理界限是什麼,以及如何界定 " 體外胚胎 " 和人類的關係之類的倫理問題...
保證在不危害全人類發展的情況下使用這項技術,這才是最關鍵的!
因此,科學家表明,「人造子宮」發明更重要的用途不是「無痛生產」,而是對早產兒的保護和養育之用。
科學家之所以選擇 110 天大的羊羔進行四個禮拜的測試,也正是因為這麼大的小羊相當於人類胎兒 23 或者 24 周的壽命是早產兒最早的出生時刻了。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有 1500 萬例早產兒。並且有相當大的比例因為早產併發症而沒有存活。即便沒有重症監護設施,具有成本效益的現有幹預措施也僅能夠挽救這個龐大人數的四分之三!
看著小嬰兒可愛又可憐的臉龐,朕只希望這項技術可以早日成熟,用到它該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