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宮」問世,以後的孩子,可能都是從「塑膠袋」裡出來的....

2021-01-20 留學帝

20 年前,小羊多利在蘇格蘭出生,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


這麼多年過去了,又是羊 …… 再一次幫助人類在 " 造物 " 的路上越走越遠!



近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模擬人類子宮環境以及供養方式研製出了 " 人造子宮 ",美其名曰——「生物袋」(the Biobag


" 人造子宮 " 和一般的育嬰設備不同,它可以被視為一種充滿液體、無菌且溫度適宜的 " 塑膠袋 ",很像是傳統育嬰室或孵化器的一個升級改良版本....



其實,早在小羊多利出生的 20 年前,日本順天堂大學就曾成功地進行過山羊胎兒的培育。不過在那個時期,由於機械泵頻頻出問題,實驗的動物常常受傷,很難繼續進行研究。


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生物袋 " 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它不再需要總是搗亂的機械泵,而是用一些經過合成的液體來模擬子宮:


——一個聚乙烯大塑膠袋替代子宮提供無菌環境

——人工羊水:電解質溶液,替代羊水。人工羊水從一端流入,從另一端流出,模擬代謝,屏蔽細菌感染

——血液循環系統:模擬臍帶,讓胚胎能跟外界進行血液循環,得到氧氣和養分,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




科學家們將八隻羊羔胎兒放入裡面進行培育,花了四個禮拜的時間進行試驗,最終,小羊們一個個都順利 " 出生 " 了!而且在出生後,這些在 " 人造子宮 " 裡的羊羔們都發育正常,可以正常的吞咽和呼吸!



朕知道,很多女孩子都想有個可愛的寶寶,但又不想承受生產的痛苦.....「人造子宮」的發明,也許在未來可以使「造人」真正達到「無痛」的境界!



其實對「造人」,人類早已有過無數幻想...


從《科學怪人》中用屍體拼湊而成的怪人Frankenstein



到《黑客帝國》裡的人造胚胎....



人類通過模擬環境而誕生的胚胎就像克隆技術一樣,有社會和人性發展的衝動使然,更有技術與道德的拷問


如今技術已發展成熟,那人類需要思考的,就變為體外培育的倫理界限是什麼,以及如何界定 " 體外胚胎 " 和人類的關係之類的倫理問題...


保證在不危害全人類發展的情況下使用這項技術,這才是最關鍵的!



因此,科學家表明,「人造子宮」發明更重要的用途不是「無痛生產」,而是對早產兒的保護和養育之用。


科學家之所以選擇 110 天大的羊羔進行四個禮拜的測試,也正是因為這麼大的小羊相當於人類胎兒 23 或者 24 周的壽命是早產兒最早的出生時刻了。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有 1500 萬例早產兒。並且有相當大的比例因為早產併發症而沒有存活。即便沒有重症監護設施,具有成本效益的現有幹預措施也僅能夠挽救這個龐大人數的四分之三!


看著小嬰兒可愛又可憐的臉龐,朕只希望這項技術可以早日成熟,用到它該用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人造子宮問世了,以後會被問"這孩子是你親自生的嗎"?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醫生們搞出了一個「人造子宮」,他們還真的將八隻羊羔胎兒放入裡面進行培育,花了四個禮拜的時間進行試驗,最終小羊們順利「出生」了。現在是用動物做實驗,有一天這項技術將用在對早產兒的呵護上。
  • 人造子宮取得重大突破:「塑膠袋」裡培育出8隻羊羔
    而這次的「人造子宮」可能與大家想像中的育嬰設備不太相同,它極具顛覆性,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充滿液體、無菌且溫度適宜的「塑膠袋」,很像是傳統育嬰室或孵化器的一個升級改良版本。圖 |費城兒童醫院兒童外科研究所主任Alan Flake他又補充說:「妊娠早期對於胎兒的發育至關重要,其中的很多步驟一旦被人工手段替代掉的話,則很有可能會導致嬰兒最終的發育異常。而作為醫生來講,我們一直試圖避免的就是出現更多帶有先天性缺陷的生命個體。」相比之下,Flake顯然對於用「人造子宮」來挽救早產兒的應用給予了厚望。
  • 人造子宮問世,以後「親生」的意思是「親自生的」?
    微信公眾號:xingxingzhaohu365 或搜索公眾號:星星照護健康資訊 編者按 除了健康大PK欄目外,我們轉發的其他圖文都不代表本公眾號的立場和看法,閱讀時請注意區分。
  • 「半人造子宮」問世 家電品牌未來能否參與人體器官製造?
    【家電網HEA.CN 7月5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製造的子宮組織能夠成功修復兔子子宮,使其產下存活後代。儘管該研究只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沒有製造出整個子宮,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用這種技術取代子宮移植。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研究由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攜手進行。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 「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研究由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攜手進行。
  • 人造子宮來了,以後真的不需要女人了嘛
    研究團隊稱,來自歐盟的資助讓他們有望在五年內製造出一個人造子宮原型,並在2025年前完成相關試驗,以便投入臨床使用。那麼,這樣一款人工子宮的問世,對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可挽救極度早產兒生命根據外媒報導,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
  • 科學家研究出「人造子宮」,網友暢想:以後男人也能生娃了?
    眾所周知,生兒育女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工作,畢竟男性又沒有子宮,想生也生不了。就算在自然界中有些看起來像是「爸爸生娃」的動物,比如袋鼠、海馬,實際上也是雌性生育,雄性只是承擔了帶娃工作。男性沒有子宮,所以不能生孩子,科學家們還真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從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人造子宮,讓男人也能生孩子。人造子宮最早由英國一位遺傳學家於1924年提出,並衍生出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孵化器,幫助早產兒在出生後繼續發育。
  • 如何製造一個人造子宮?
    但是,即使是現有最好的醫療條件,也無法使胎兒在中-晚孕期(懷孕13-40周)之前離開子宮。在這個限制被突破之前,母親的子宮仍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唯一選擇。未來的保育箱,或者說更成熟的人造子宮,將能夠把胚胎在母體中培養所需時間逐漸縮小直到能夠實現體外完成整個妊娠周期。
  • 人造子宮來了,真的可以讓男人生孩子?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如果研究出來,生育的這場遊戲規則,或許真的因此改變。讓男人懷孕的幻想從來沒聽過讓男人懷孕生子,這是無數女人幻想過的場景。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所以比起「人造子宮」,這個實驗成果更像是一個體外孵化器。人造子宮技術有多難?人造子宮技術難在你要時刻清晰胎兒需要什麼樣的環境。因為子宮是一個持續的變化的環境,懷胎九月每一步都要正確模擬。胎兒生長、發育的環境,不僅僅是調節激素這麼簡單,你不能指望簡單地加幾滴激素或蛋白質,就複製出一個子宮。
  • 人造子宮的歷史
    這個小圈子裡產生了一種反叛的烏託邦主義,一定程度上是出於他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恐懼——未來可能與過去截然不同,而科學和技術將是這場進步革命的關鍵驅動力。對霍爾丹而言,「體外發育」是證明科學可以帶來根本性社會變革的完美例子:通過將女性從懷孕中解放出來,性和生殖將相互分離。他相信這將極大地改變社會權力的不平衡。「『體外發育』的基本原理漸漸成形,」他寫道,「生物學家擁有的知識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
  • 人造子宮要來了
    根據外媒報導,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此外,研究小組將在人造子宮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模擬媽媽的體溫、心跳。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人造子宮的目的是幫助極端早產的嬰兒度過24至28周的關鍵時期。」
  • 人造子宮20年後變現實
    「生孩子還是製造孩子」的倫理大爭論  科學家預言,人類有望在20年內製造出讓胎兒在女性體外完全發育的人造子宮。  同性戀無需找代孕媽媽  這項創舉尤其對那些早產時間太長的嬰兒具有優勢,它可以讓早產兒在人造子宮裡繼續吸收營養,直到孕期結束;另外,這一技術還對那些不能自然生育的婦女具有很大吸引力,比如子宮受傷或子宮被切除的婦女可以利用人造子宮圓自己做媽媽的夢;同性戀者也可以用人造子宮生孩子,無需找一個代孕媽媽。
  • 「人造子宮」出現了,已成功培育出小羊,女人再也不用生孩子?
    母親十月懷胎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生孩子更是一道鬼門關,所以很多女人都不敢生孩子。有些好不容易懷上孩子的,卻提前出生了,也就是所謂的早產兒,因為早產兒發育還未完全,能活下來是非常艱難的,又不可能再塞回到孕婦的肚子裡,難道只能等奇蹟嗎?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這樣的後果是產婦和她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但如果有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母體對早產兒繼續進行孕育,使其能夠接著在類似母體子宮的環境中完成應有的發育,是否可以極大地降低以上風險?子宮全切事實雖然很殘酷,但子宮全切是不少年輕患者面臨的問題。她們或許已婚未育,甚至可能還沒有結婚。
  • 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網友評論卻很扎心
    根據了解,人造子宮其實是由一個聚乙烯塑膠袋,以及通過臍帶接口連接的氧氣迴路所組成,可以完全模擬嬰兒在母體內的生活環境,裡面充滿了類似於羊水的特殊液體,胎兒可以通過仿真臍帶,進行呼吸,並且獲取營養。
  • 通過人造子宮孵化出的嬰兒已經出世了?沒這回事,還早得很
    文章說,在德國的一家公司裡,」世界上第一對孵化器嬰兒問世,用此孵化器生孩子,開鍋就出世,母親也不再痛苦了。」這種黑科技真的已經面世了嗎?《較真》為您查證。」在搜尋引擎檢索「新人類公司」,出來的結果基本都是這篇文章;而「山打根八號」根本不是德國的地名,而是70年代日本電影名作《望鄉》裡面的一家妓院,甚至電影的日語名稱其實就是《山打根八號娼館》。顯然,這篇文章就是生造的假新聞。
  • 歷史上的人造子宮之辯
    赫胥黎的觀點是如此具有爭議性和影響力,以至於即使在90年後的今天,任何支持子宮外胎兒生存的技術,幾乎都不可避免地被和他的反烏託邦聯繫在一起。人造子宮被視為一個技術分層未來的象徵,在那個時候,我們將放棄與演化史、動物祖先以及彼此之間最後的也是最深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