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今晚,不知道寫些什麼,就推薦我很喜歡的一首現代詩吧!
《靜點》R·S 託馬斯(威爾斯)
宇宙裡一個
世界在雲葉
之下。世界裡
有個城鎮。城鎮裡
有棟房子,裡面
有個失明的孩子
從宇宙邊緣俯身
凝視著愛的深淵。
R.S.託馬斯(RonaldStuart Thomas,1913-2000),他生於英國威爾斯卡迪夫港,是一位船長的兒子,託馬斯的寫作生涯持續了五十年,創作了二十本詩集,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視為威爾斯詩壇泰鬥。我猜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城鎮」就是卡迪夫吧?相對於英格蘭的繁榮與都市化,威爾斯在自然景致、風土民情及語言文化就顯得純樸與鄉村化,那裡處處是碧水青山,幽谷湖泊,草場羊群還有那長長的由山石堆成的圍牆。威爾斯差不多是江蘇省四分之一的面積,作為威爾斯的首都卡迪夫,人口不足中國的一個小縣城的人口多,曾經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港,然而在百年的歷史變遷中,現在又回歸為一座海邊小城,既寧靜又有生氣,既古老又現代。R.S.託馬斯是一個一生都在威爾斯當牧師的詩人,無論是早期的田園詩還是後期的宗教詩,託馬斯都力求直達人的內心,到最後,他回歸到上帝那裡,為了一個缺席的存在而靜心等待,是一位有一定神學色彩的詩人。
我猜詩中那個「從宇宙邊緣俯身 /凝視著愛的深淵」的孩子就是託馬斯本人吧?為什麼說是「失明的孩子」,因為,我們不過身處茫茫宇宙中的一個小小世界,這個世界偶爾在一片雲葉之下,在世界遼闊版圖上一個小小城鎮卡迪夫,這個城鎮裡的一棟小小房子,房子裡的一個小小孩子,居然要不知天高地厚,在宇宙的邊緣之邊緣,一心要去尋找作為終極存在的上帝,怎麼可能找得到呢?
上帝在這個世界上是看不見的,我們都是失明的孩子,但託馬斯這個失明的孩子,仍然倔強地俯身凝視深淵,相信上帝既是無限大,又是無限小,相信上帝不會被任何言辭所概括、所限定,所以上帝可以什麼都是,卻同時什麼也不是。託馬斯認為,上帝是「既聾又啞」的——上帝聽不見人們的禱告聲和懺悔聲,也不會向人們布施憐憫和寬恕,而我們則是「失明」的,我們永遠看不到上帝向我們顯現。但即使上帝聾且啞,即使我們失明且無知,上帝永遠是上帝,無論如何上帝也依然存在,只不過他在世俗世界通常是不可見的。但是,如果鏡頭拉遠,越來越遠,遠離那一棟小小的房子,遠離那一個小小的城鎮,視點越來越高,越過那一片偶然的、早已消散的雲葉,當層層疊疊的宇宙裡的無窮世界被觀察到,也許我們能意識到,這個偉大的缺席者好像是在場的。這個終極存在迫使我們對他傾訴,但不要奢望回答。
卡迪夫是地上一座城,地球是天上一顆星。地球是太陽系當中的一顆不大也不小的行星,銀河系有4000多億個太陽系,宇宙有無數億個銀河系。茫茫宇宙,億兆群星,失明的我們面對一個始終缺席的上帝。即使這樣,還是要確信上帝是存在的,但他無法被思想定義,在宇宙之中或者是在顯微鏡下,我們都不能找到上帝的影子。這種深淵般的愛與徒勞的尋找,也許就是信仰。信仰是一個孤獨的決定,而沒有信仰許多事看起來都是不可理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