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江姐的兒子留美不歸,孫子哈佛畢業後回國,替父完成奶奶遺願

2020-12-04 歷史回憶室

人的選擇都是自由的,或生或死,或於某地紮根生家,這都是一個人的自由。但相反的,世人偏生就以最低的要求來看待自己,得多且過,卻要以極高的要求來看待別人,甚至還要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不失為一樁笑話。

當機遇從你身邊經過,抓得住的才是真正聰明的人,而為了一些名譽,因為害怕質疑,活在某些光環裡一直無法從心而活的人,他們絕不會是什麼智者。

但很多時候確實如此,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會被迫吸進一個某種光環的漩渦,在這個光環裡,你根本沒辦法做回自己,必須依照別人的意願來生活。那便真的快樂嗎?而這些人每日辛苦維持的,也不過只是一個名號罷了。

這名號如同一把枷鎖,困住了想擁有它的每一個人,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不就是為了從心而活嗎,若連這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來這人間走一遭的意義是什麼呢?

所謂枷鎖的堆就

當然,這枷鎖並非他本意,尚且,這枷鎖本是榮譽,而之所以成為枷鎖,則是因為可能就是因為這個世界有時候的惡意太多了吧,但值得慶幸的是,他並沒有被這層枷鎖束縛,活出了自己的姿態。

彭雲的枷鎖,其實是父母皆是革命烈士的榮譽,這些榮譽使他自豪,但沒有束縛住他的發展。因為父母的關係,留在美國發展的彭雲受人質疑,受媒體關注。可這是屬於他們一家的榮譽啊,為什麼要任由它成為媒體的工具呢?

對於留在美國發展,對於彭雲來說才是更好的選擇,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也能更好地為國效力,幫助祖國人才在出國後打通渠道,更能發揮他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但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類似彭雲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且能力越高的人,這個社會對他的惡意好像就越大,給他的道德綁架就越多,一旦有什麼事在大眾眼裡看來是不合理的,他們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而這些帶著「枷鎖」的人裡,又有幾個能獨善其身呢?

年幼成孤

對於彭雲的身世,是令人心疼的,也是自豪的。

彭雲的母親便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姐,名叫江竹筠,一位出生於農民家庭的革命鬥士,自小嘗盡苦頭,10歲便開始當童工,但命運的悽慘並沒有束縛住她的思想,沒有改變她的性格。

自小便十分要強的性格讓她並沒有被生活的艱辛打倒,戰爭爆發之後,江竹筠覺得自己也該為國家民族作出一份貢獻,於是於1939年她考入重慶中國公學。在入學期間秘密加入革命組織,彼時年僅19歲的她就已投身於革命事業當中。

後來學校停止創辦,她想去延安參加工作,被我黨要求留在重慶,後她考入中華職業學校會計訓練班,以學生身份掩蓋自己,同時負責組織學生運動、發展新黨員的工作。她時刻生活在危險的邊緣,仍毅然決然地開展革命工作,她的勇氣和意志絕對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1941年秋,彭詠梧奉中共川東特委之命到達重慶任市委委員,為了順利開展工作,於1943年與江竹筠結為夫妻,在長期的相處下,兩人互生情愫,在1945年正式結為夫妻。

一年後,江竹筠生下了兒子彭雲,且為了更好地配合革命工作,並向醫生申請了絕育手術。

但由於兩人的情報傳遞工作十分危險,這種看似平穩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率遊擊隊轉移陣線時被尾追而來的國民黨軍隊包圍,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堅毅的革命者毫不畏懼,毅然將情報吞下,在掩護戰友的途中,中彈身亡。

此後,江姐強忍悲痛接替了丈夫的任務,但是不幸再次發生。於同年6月中共川東地區區委書記塗孝文背叛組織,江姐因此遭出賣被捕。

入獄後,即使敵人嚴刑拷打,受盡酷刑,她也並沒有屈服過。1949年11月14日,年僅29歲的江姐被殺害,還被鏹水毀屍滅跡,

其子彭雲就此成為烈士遺孤。江姐在獄中以惡劣的條件下偷偷寫下託孤遺書,通過監獄看守把信交給了表弟譚竹安。信中向其託付自己的孩子,隻言片語,告誡其無需嬌養,粗茶淡飯即可,望其長大可以報效祖國,將革命事業進行到底。

有著如此的父母,彭雲該是幸福的。

此後人生

由於烈士遺孤的身份,彭雲在解放後頗受照顧,但他憑藉自我的能力也並沒有令已犧牲的父母失望,1965年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在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之後,已走出校園參加工作的彭雲選擇了繼續深造,先是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後又作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深造,被任為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後選擇了定居美國。

而當記者問及他何時回國時,他說:「當時擔心國內的科研環境不好,於是錯過了回國的最佳時機。現在自己老了,乾脆就留下來。自己沒能完成母親的遺願,剩下的就留給兒子來完成。」

其實彭雲所言非虛,彼時的國內發展前景確實不算理想,無論是就業環境還是在生活水平上,都和其他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異,本著「擇良木而棲」的原則,彭雲選擇留美發展是無可厚非的,而我們也沒有任何的權利來要求別人因為自己是烈士遺孤的身份,必須就跟祖國捆綁在一起,束縛別人的人生。

而他的兒子彭壯壯1974年在北京出生,後在美國讀書,成功考進哈佛大學數學系,後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

而對兒子的發展,彭雲亦是尊重他自己的選擇,而彭壯壯沒有讓他失望,畢業後決定回到北京,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華區電信及高科技行業的核心成員,主要負責大中華地區的諮詢工作

不回國發展意味著什麼呢?我覺得是沒什麼值得質疑的,本身這就是彭雲的自由,且彼時來到美國的彭雲已不是少年,他有著更為理智的思維,在作出縝密思考後,他才會作出這種選擇。

對於彼時的他來說,留在美國才能有真正的發展空間,讓自己在學術道路上有所進步。人都是想要向上走的,想要向前發展的,我們又憑什麼要求別人非要回國拘束自己,斷了後路呢?

畢竟客觀角度來說,回國,對於彭雲來說,可能除卻收穫一個「愛國」的好名聲,依舊被烈士遺孤的枷鎖束縛,實質的助力爾爾。

而且,留在美國便是不愛國了嗎?這能說明什麼呢?烈士遺孤的名號對他而言是助力也是枷鎖,讓他可以在國內享受一些優厚的待遇,可同時,也會讓他受到更多的關注,甚至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仔細思量,來防止被別人挑錯,間接地好似失去了自由。

同時他也並非是與祖國斷絕了關係,依然心繫祖國人才的培養。

今時的他已經在美國有了立足之地,有了足夠的能力為後來者們提供人際關係和學習環境,可以為中國提供人才資源,這不亦是實質有效的貢獻嗎?

小結: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同樣的,我們都無法真正地站在彭雲的角度,這個倍受關注的烈士遺孤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量他的處境,那我們又有何權限來對他的選擇指指點點呢?願諸位皆可以從心而擇,掌控自己的生活,把握機遇,恣意生活。

相關焦點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一大批有著優秀學習、科研能力的學子,在出國留學之後卻往往會選擇「出國不歸」。在《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中便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馬上回國就業的也不過只有28%。這一點上,作為我國最為頂級的大學之一的清華大學,更是猶有過之。在清華大學自己發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之中,留美的留學生之中更是有著高達81%的人選擇了留在美國。 那麼,又是何種原因讓這些留學生都選擇不回國呢?這一點上,作為著名的學者、科學家施一公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籍,如今突然回國引熱議
    在國外,謝曉亮見識到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他完成不需要為設備而煩惱,在加州拿到博士學位後,又受到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弗萊明邀請,為了更加充實自己,謝曉亮選擇當了他了助手。1999年受聘為哈佛終身教授之後,謝曉亮選擇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這一舉動讓身在北大的父母十分痛心,兩人多次勸他回國,但謝曉亮似乎並打算放棄優厚的科研條件。
  • RE0:劍鬼的悲慘人生,兒子廢材,孫子實力強大,卻兩次害死奶奶
    眾所周知劍鬼老爺子的孫子萊傲天是個開掛一般的傢伙,那麼他兒子呢?劍鬼老爺子的兒子可以說是丟盡了家族的臉,沒能繼承家族裡傳承的範字,副團長的位置也是靠兒子上位。身為家主還把自己家的領地隨便就割讓給一個傲慢的貴婦,然而人家根本都不想要,還在聚會上滋事,惹了貴婦生氣被貴婦打個半死,差點沒把他一刀劈了,身為副團長連反抗都做不到,實屬菜,關鍵時刻還託萊因哈特的後腿,怕死還綁架王女候選人讓萊因哈特無法離開,我都不禁懷疑他該不會是被撿來的孩子吧,一代劍聖和傳奇的劍鬼居然能生出這麼這種的兒子也是時代的悲哀,幸好萊因哈特沒繼承他爹的那點秉性。
  • 進城看孫子兒媳給我吃剩飯,夜裡聽到兒子說的話,讓我淚流滿面
    我是個農村婦人,小的時候父母不重視我,好不容易長大了結了婚,有個疼我的丈夫,可是在兒子出生沒多久丈夫就因為意外去世了,那時候我上有公婆,下有剛出生的兒子,我感覺我的人生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希望,可是看著還在襁褓中的兒子我也只好振作起來,我把兒子交給公婆帶,我就去鎮上找些活幹,因為去遠了我也不放心家裡,兒子從小就很聽話不會給我們惹什麼麻煩。
  • 10歲孫子哄奶奶「眨眼又點頭」,了解真相後奶奶痛斥:他就是一條狼!
    「我銀行卡裡有5萬,臘月二十幾隻剩兩萬多了,我不曉得出什麼事兒,我就給我兒子了。」胡婆婆說,銀行卡裡面是她辛辛苦苦存下的5萬元,主要是自己和孫子的生活費和學費。隨後,胡婆婆的兒子又在卡上匯入了5000元,這時卡上的餘額是3萬塊。可是4月3日,胡婆婆到銀行去處理這件怪事時,不查不要緊,一查差點把她氣暈:只有200多塊錢了!5萬5突然變200,錢到底跑哪兒去了?
  • 物理學家尹希,13歲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如今不肯回國
    導語:我國自古以來並不缺乏人才,甚至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但卻似乎面臨一個難題:留不住人才。經常也可以看到類似新聞,某位科學家出走國外,隨之改變國籍。尹希自身成就也和家庭密不可分,據公開資料,尹希父母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且都是大學教授。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及天賦,造就「神童」尹希。為兒子,尹希父母專門制定培養計劃,希望兒子健康成長有所成就。尹希從小也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有著驚人天賦,甚至8歲就看量子力學和微積分。
  • 不到33歲就當上哈佛教授,被問為何不回國,他說:要帶團隊回國
    而近些年,像我國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紛紛出國留學,在國外畢業後沒有多少同學願意回國奉獻。而近日,我國的中國科技大學卻增添了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才。這位小夥名叫尹希,是哈佛大學的一名教授,而近日哈佛大學發布了新聞祝賀尹希成功成為一名教授,而他的年齡也僅僅只有三十三歲。尹希來自中國科技大學,他的年齡成功刷新了中國科技大學擔任哈佛大學教授的年齡記錄。
  • 奶奶給9歲孫子治溼疹 讓其生吞百餘蝌蚪(圖)
    原來,胖胖回了趟開封杞縣農村老家後,茶飯不思,並嚷嚷胃像針扎一樣疼。到醫院查了一圈後,發現是他生吞100多隻蝌蚪惹的禍。  ■商報記者陳永君實習生溫麗燕通訊員劉妍  奶奶讓孫子生吞百餘蝌蚪  胖胖的老家在杞縣泥溝鄉紀寨村,跟著父母在鄭州市祭城中心小學上三年級。
  • 10歲孫子哄奶奶「眨眼又點頭」,竟是在……奶奶痛斥:他就是一條狼!
    「我銀行卡裡有5萬,臘月二十幾隻剩兩萬多了,我不曉得出什麼事兒,我就給我兒子(打電話)了。」胡婆婆說,銀行卡裡面是她辛辛苦苦存下的5萬元,主要是自己和孫子的生活費和學費。可過年期間她去銀行取錢時卻發現,卡上只剩下了25000元左右,另外的25000元不翼而飛。
  • 奶奶打麻將,兩個孫子卻電死在家中
    王老太有一個兒子,兒子跟兒媳都出去打工了,兒子育有兩個兒子,出去後把兩個兒子留給了王老太,王老太就照顧兩個孫子的生活。一個周日的下午,王老太哄著兩個孫子睡覺,孫子剛睡著,鄰居來叫她打麻將,說三缺一,王老太說孫子剛睡著不去了,鄰居說沒事,來吧,這麼近中途可以回來看看的。王老太心想也是,於是就跟著鄰居去了。這一去沒回來的時候了。
  • 中國物理神童加入美國國籍,32歲成哈佛教授,尹希如今怎樣了?
    2015年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了一則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這一年,尹希剛剛32歲。  自小天賦異稟,尹希13歲就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18歲畢業後又考入了哈佛大學並且拿到了全額獎學金。
  • 13歲考入中科大,哈佛畢業就留美,不願再回國
    提起神童,相信讀者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傷仲永這個著名的神童故事,如果天生神童不經後天的培養,那麼神童終將泯然眾人。而在霍金離世後,對於是否能有人接替霍金,成為下一個大師,這無人能確定。而有這樣一位中國神童卻備受誇讚,被人們認為很可能是下一位霍金,因為早在2006年,哈佛大學為了留住這位天才,甚至不惜打破了300年以來的傳統。這位神童就是尹希。
  • 10歲孫子哄奶奶「眨眼點頭」破解人臉識別,奶奶痛斥:他就是一條狼!
    而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10歲的孫子!銀行卡裡5萬5隻剩200「我銀行卡裡有5萬,臘月二十幾隻剩兩萬多了,我不曉得出什麼事兒,我就給我兒子了。」胡婆婆說,銀行卡裡面是她辛辛苦苦存下的5萬元,主要是自己和孫子的生活費和學費。
  • 留學生畢業之後,回國還是留下?
    原標題:留學生畢業之後,回國還是留下? 這個問題貫穿著整個留學時光 從出國前到畢業 不論自己能否拿到籤證留下 去留一直都是留學生們最糾結的問題 以下的是有著美國求學經歷,後回國定居的清華大學教授的演講,他是這麼建議我們留學生的。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照看孫子是爺爺、奶奶的法定義務嗎?今晚7點,聽聽律師怎麼說~
    照看孫子是爺爺、奶奶的法定義務嗎?先來看案例李奶奶夫妻二人,與小兒子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小區。老兩口一直幫忙照料小兒子的孩子,他們的小孫子樂樂。樂樂從出生就一直由奶奶精心的照料,李奶奶的兒媳產假結束之後,樂樂多數的時間是在奶奶的看護下生活的,後來樂樂三歲開始去幼兒園,也是李奶奶老兩口接送,甚至包括幼兒園的基本費用也是老兩口支付的。
  • 65歲奶奶把秋天留在樹葉上,這也太美了吧
    只有把整塊雕刻完才能看出效果」網友看後紛紛為都奶奶的手藝點讚>照著書上的樣式和教程做衣服兒子小時候的衣服都是她親手做的兒子不穿的舊衣服她都會進行改造改造後變得很有時尚範有的魚胸骨、肋骨像菊花瓣受到啟發後高奶奶將這些骨頭清理乾淨試著把它們粘合在一起
  • 物理天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從未打算回國,9年後他終於說出原因
    ——葉聖陶導語:很多家長都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出國深造,就是為了讓孩子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順利找到一個好工作,讓孩子可以提高一些競爭力,其實出國深造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不過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是自己省吃儉用,也會去供孩子出國讀書,中國物理天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從未打算回國發展,9年後他終於說出原因。
  • 畢業深造哈佛,如今入美國籍!
    今天小編小編要說的這位也是非常了不起,年僅12歲就考入了中科大,後出國深造於哈佛大學!被稱為「物理天才」的他為何選擇加入美國國籍而不回國報效國家呢?
  • 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生,畢業後在美國至今未歸
    北大清華是中國的頂尖學府,每年培養出無數優秀的人才,而且大多數都在高科技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2000年後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前後湧現出一批極富天賦的數學人才,他們在數學領域也獲得了無數的獎項,取得過巨大的成就,這一批人在當時被稱為黃金一代,這其中就包括了北大數學系的四大才子:許晨陽、張偉、惲之偉和朱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