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億年,宇宙年齡再一次被確認,宇宙大爆炸理論更牢固了

2021-01-13 網易

  雖然你可能不相信,但我們的宇宙確實極有可能產生於一次大爆炸。甚至還有你可能更不相信的事,那就是科學家連大爆炸發生的時間都推測得十分精確,儘管我們不可能親眼見證那一段歷史。

  

  在眾多解釋宇宙誕生的理論中,以大爆炸理論最為著名,也最牢固,科學家已經找到了不止一個證據能夠證明這個理論。這些證據告訴我們,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謬,但宇宙極有可能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誕生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大約在138億年前,我們的宇宙從一個擁有極大能量卻沒有任何體積的奇點爆發出來的。

  在大爆炸的瞬間,宇宙溫度高達1.4億億億億攝氏度。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裡,宇宙的溫度都相當高,以至於整個宇宙連質子和中子都無法形成,它們的基本組成粒子夸克混沌地分布在宇宙空間,形成了一種叫做夸克湯的結構。

  

  在混沌的宇宙中,連光子都無法自由移動。當時的宇宙還不夠大,物質過於密集,所以光子飛不了多遠就會一頭扎在物質中。那個時候,整個宇宙都是黑暗的。直到大爆炸的38萬年後,宇宙物質密度相對沒那麼高,質子和中子也已經結合成為氫或氦了,光子終於可以自由移動,於是留下了宇宙的第一抹光。在宇宙膨脹的過程中,這些光的波長在都卜勒效應的作用下被拉長到了微波範圍,這就是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CMB)。

  直到今天,CMB依然充斥在整個宇宙中,能夠被我們觀測到,因此被稱為大爆炸的餘暉。通過CMB,科學家們了解了大量關於宇宙大爆炸和早期宇宙演化的信息。

  CMB法測量宇宙年齡

  

  (圖片說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早期的宇宙中,整個宇宙內的密度和溫度並不是完全均勻分布的,而是會有一定的波動。而隨著宇宙不斷的膨脹,這個波動的尺度就越來越大。因此,通過對CMB波動的觀測,我們就能夠了解宇宙是如何膨脹的。

  平均來說,這個波動的尺度範圍大約是10億光年。通過這個數據,科學家們可以計算出宇宙膨脹的速度參數——哈勃常數,其結果大約是67.2-68.1公裡/秒/百萬秒差距。也就是說,一個天體和我們之間的距離每增加100萬秒差距(326萬光年),它遠離我們的速度就要增加六十多公裡每秒。距離越遠的地方,宇宙膨脹速度越快。

  

  這個理論看起來是沒什麼問題的,但科學是嚴謹的,我們不可能僅僅通過一個方法得出的數據就草草下結論。想要證明一個理論或是一個可靠的結果,是需要從不同的方面進行驗證的。

  超新星測量法

  想要測量哈勃常數,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直接測量。顯然,只要我們測量不同距離上天體的退行速度,就可以知道距離我們多遠的宇宙有多大的膨脹速度。

  對於那些河外星系,有一種測量方法很管用,那就是Ia型超新星。通過這種天體,我們就能夠測量河外星系的距離。然後,通過各個距離上的星系退行速度,計算出其變化梯度,就能夠得到哈勃常數。

  

  (圖片說明:Ia型超新星示意圖)

  科學家們寄希望於不同的方法能夠相互印證,但尷尬的是,利用這個方法計算出來的哈勃常數要比利用CMB測出的數據大一些,這意味著宇宙膨脹的速度比上一種情況更快。換句話說,宇宙膨脹到今天這麼巨大所需的時間比上一種理論更短,也就是宇宙要更年輕一些。

  兩種方法得到了兩個宇宙膨脹速度的數據,也得到了兩種不同的宇宙年齡,到底誰對誰錯呢?

  偏振光測量法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爭端。利用位於智利北部的

  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

  (ACT),科學家們再一次測算了宇宙的年齡。

  說起來,ACT也是利用CMB來測算宇宙年齡,但是和以往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以往科學家都是利用普朗克衛星這樣的天基望遠鏡在太空的優質環境下測量宇宙的溫度波動。而ACT則是地基望遠鏡,憑藉著安第斯山脈的絕佳地理環境和相對乾燥的氣候條件優勢,對宇宙中的一些偏振光進行觀測。

  

  (圖片說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偏振光的產生)

  前面我們介紹過,在大爆炸的38萬年後,隨著中性氫和氦的出現,宇宙中的光子終於能夠自由穿行,發出了宇宙黑暗時代之前的最後一道光。當這些光經過一些物質發生散射之後,就會引起偏振的現象。所謂的偏振,大家可以粗略理解為對電磁波振動方向的一種篩選。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CMB全都是偏振光,通過這些偏振光的方向,我們也可以了解早期宇宙的膨脹歷程。

  接下來的步驟就和普朗克衛星的方法類似的,通過測量均勻偏振區域的大小,就能夠計算宇宙的年齡。

  137.7億年

  

  (圖片說明: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

  正是通過這個方法,以及ACT的強大觀測能力,科學家們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計算出了宇宙的年齡和膨脹速度。他們的結果表明,

  哈勃常數在66.4至69.4公裡/秒/百萬秒差距之間。通過哈勃常數可以推導出,我們的宇宙年齡大約為137.7億年。

  這個結果和普朗克衛星得到的數據相同,令科學家們非常興奮,因為這意味著這兩個結果很可能就代表了正確答案。雖然兩種方法都是與CMB相關,但是其實用的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是可以互相驗證的。

  這樣看來,利用Ia型超新星計算星系距離來推導宇宙年齡的方法可能有些問題,但問題出現在哪了呢?

  

  此前我們也發文介紹過,目前世界上還是有一些科學家質疑Ia型超新星能不能精確測量天體距離了。不過,這樣的質疑力度還是很有限的,這個方法現在看起來仍然比較可靠。那麼,是不是其他方面出問題了呢?

  總之,即使這一次得到了精確的結果,也不代表宇宙年齡的問題得到了最終的解決。科學家們仍然需要從更多的角度來計算宇宙年齡,並且找到錯誤結果的原因,才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或者,宇宙大爆炸理論未來也可能會遭受質疑,誰知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 2021-01-14 10:17:28 來源:科技日報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
  • 137億年的嬰兒宇宙,真的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事實未必如此
    眾所周知,宇宙起源於大爆炸,距今大約137億年,但它實際上相當於人類的幼年時代。這是嬰兒的世界。據科學家們所知,宇宙並非無窮無盡,從最新的宇宙照片來看,嬰兒宇宙的出生地極有可能是超級黑洞,通過這張照片,可以對宇宙的演化和構成進行更精確的分析。
  • 為什麼宇宙年齡是137.98 ± 0.37億年?
    視界問題之所以會折磨原有的標準大爆炸模型,是因為空間的不同區域分離得太快,不足以建立起熱平衡。暴脹理論則減慢了在宇宙最最初期時刻的膨脹速度,使宇宙大火球有足夠的時間建立相同的溫度。然後,在完成了這個熱平衡後,宇宙經歷了一次短暫的爆發性的膨脹,而且越來越快,以對早期的緩慢膨脹做出補償,這就是暴脹這個詞的由來。
  • 宇宙年齡137億年左右,可觀察直徑920億光年!中間有多少星系?
    宇宙年齡137億年左右,可觀察直徑920億光年!中間有多少星系?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目前宇宙年齡是137億年左右,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920億光年,為什麼要說「可觀測」呢?因為920億光年之外的光線沒有達到地球,而且永遠也到不了了,因為宇宙還在超光速膨脹。
  •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回事?
    這個時間點,就是我們的宇宙誕生的時候,現在被稱為宇宙大爆炸。從那時起宇宙膨脹的體積有多大取決於它的增長時間和膨脹速度。哈勃宇宙望遠鏡和其他一些儀器收集到的精密測量數據都指向這一結果。 宇宙可以追溯到137億年前,那麼它的半徑理論上是一束光經過137億光年的時間能夠到達的距離,計算結果是大約1.3萬億公裡。而實際上宇宙的半徑比這更大且要大得多。為什麼它膨脹到這麼大,膨脹速度這麼快,直到本世紀還是個謎。早在1917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預言宇宙會膨脹,只是直到他看到哈勃和休馬森的證據,愛因斯坦自己才相信。
  •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回事?
    宇宙,它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的上的巨大尺度讓我們目眩神迷。它能夠延伸到多遠?它的終點在哪兒,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的星圖和星系流動延伸的範圍之外存在著什麼?能夠讓我們窺視宇宙中最遙遠的領域的可能會是一系列非同尋常的新的調查和技術,但也可能是對物質和能量在最小尺度上的行為的觀察。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我們對原子核內部的超微小王國的理解不斷加深,會使我們能夠看到空間和時間的最大遠景。
  • 科學家估算宇宙已活了137.7億歲 有望消除年齡爭議?
    【CNMO新聞】宇宙有多老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和科學家們,有的科學家認為是138億歲,有的給出了114億歲,但都沒有獲得廣泛認可。對此,美國科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並進行了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
  • 天文學家估算:宇宙年齡137.7億年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月4日報導,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處的一個天文臺,天文學家們重新分析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輔以一些宇宙幾何知識,他們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137.7億年的歷史——誤差約為4000萬年。
  • 宇宙多老了?最新估計是137.7億歲
    宇宙多老了?最新估計是137.7億歲科技日報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宇宙年齡究竟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得到的觀測結果,再加上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宇宙的具體年齡一直飽受爭議,藉助不同觀測方法,科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年齡數值:138億歲、114億歲……但都未獲得廣泛認可。
  • 宇宙在137億年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超光速膨脹是真的嗎?
    根據最新的宇宙學數據,我們宇宙的年齡約為137.5億年,正負不超過2億年。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在它137.5億年的生命中,從一個規模無限小的區域成長到現在令人無法想像的龐大疆域——約1000億光年。著名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以懷疑和開玩笑的方式將這個宇宙起源理論命名為「大爆炸」,它從一個熾熱、密集的能量點開始,擴展、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大規模星系集合體。很多人不相信大爆炸理論,尤其是宇宙如何在137.5億年的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的尺度?這種膨脹速度不是超光速了嗎?光速不是有限的嗎?光速不是不能被超越嗎?
  • 宇宙學家說宇宙已有137.7億年的歷史了,這可信嗎
    最近發表的一些論文顯示,宇宙已有137.72億年(正負3900萬年)。這很酷!不那麼酷的是,這似乎並不能緩解以不同方式進行的測量中日益擴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宇宙年齡縮短了幾億年。儘管這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兩組方法都應具有相同的年齡,但實際上並非相同。這意味著我們缺少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識。
  • 宇宙「芳齡」究竟幾何?最新數據「出爐」:137.7億歲
    宇宙究竟「芳齡」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藉助不同觀測方法,他們給出了不同的年齡數值:138億歲、114億歲.....但都未獲得廣泛認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使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管理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ACT),近日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得到的觀測結果,再加上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這一年齡值與標準宇宙模型提供的數值,以及歐洲航天局(ESA)的普朗克衛星對同一光線的測量結果相吻合。
  • 宇宙年齡從137億歲,又變成只有114歲了,誰正確?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宇宙似乎一天比一天年輕?新的計算表明,宇宙可能比科學家現在的估算年輕數十億年,甚至比今年公布的另外兩個計算結果更年輕,這兩個計算將宇宙的年齡削減了數億年。科學家估算的巨大波動(甚至這個新的計算可能會偏離數十億年)反映了對計算宇宙真實年齡這一棘手問題的不同方法。
  • 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時的奇點到底有多小?奇點的外面是什麼?
    關於宇宙的起源,我們平時聽得最多的應該就是「大爆炸理論」(The Big Bang Theory),我們一般都會將其理解為,一個體積極小、密度和溫度都極高的奇點,在137億年前發生了無與倫比的爆炸,並在隨後的膨脹過程中漸漸演化成了現在的宇宙。
  • 宇宙中存在比宇宙年齡還大的星球?或證明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錯的
    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是目前對於宇宙形成的一種合理推測,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當然這種理論也沒有被證實,但是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宇宙的年齡大概為138億年,這個年齡對於一生只有幾十年的人類來說不可謂不長,可是一些科學家們卻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比138億年還要久遠的星球,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科學家測量宇宙年齡達137.7億年正負誤差4000萬年
    利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處的一個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進行了新的觀察。他們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137.7億年的歷史,正負誤差為4000萬年。康奈爾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了兩篇關於該發現的論文之一,這為天體物理學界正在進行的辯論增添了一個新的轉折。
  • 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哪些證據,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又是什麼?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解釋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最佳理論,雖然該理論具有爭議,但還是有很多實驗數據能夠支持該理論;關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事,是該理論禁止談論的,因為那時候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我們宇宙開始於138億年前的一次暴漲,宇宙從一個半徑無限小的宇宙奇點,發展成如今廣袤的宇宙,而現階段宇宙還處於加速膨脹當中,膨脹速度用哈勃常數描述,目前的數值為Hc=67.80km/s*Mpc。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隨著羅傑·彭羅斯因發現黑洞的形成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再一次受到關注。認為現存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彭羅斯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宇宙就是在大爆炸-膨脹-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也就是他認為: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 科學家發現一顆140多億歲的恆星,宇宙年齡未必是138億年
    當今科學界對於宇宙起源之謎有諸多看法,而目前比較流行,也是比較多人認同的一種說法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由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的,伽莫夫認為我們的宇宙在137-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中產生,而在爆炸發生之前,所有的能量和物質都以一個「點」的形式存在,這個點就是奇點。
  • 宇宙年齡從137億歲,又變成只有114歲了,誰正確?
    宇宙似乎一天比一天年輕?新的計算表明,宇宙可能比科學家現在的估算年輕數十億年,甚至比今年公布的另外兩個計算結果更年輕,這兩個計算將宇宙的年齡削減了數億年。科學家估算的巨大波動(甚至這個新的計算可能會偏離數十億年)反映了對計算宇宙真實年齡這一棘手問題的不同方法。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Inh Jee說:對於恆星在星系中的運動方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