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免費領資料↑↑)
大家都知道,我國常用導線標稱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
電工在選擇電線大小的時候,是要根據電線的載流量來選擇的。通過經驗的積累與計算,總結出以下口訣,相信大家都會背:
那麼,字面後又代表什麼意思?該怎麼用呢?
(1)、第一句口訣指出鋁芯絕緣線載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數來計算。口訣中的阿拉伯數碼表示導線截面(平方毫米),漢字數字表示倍數。
「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載流量都是截面數值的五倍。「100上二」(讀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載流量是截面數值的二倍。
(2)、截面為25與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處。這就是口訣「25、35,四三界」。
(3)、而截面70、95則為二點五倍。從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間的導線截面是每兩種規格屬同一種倍數。
例如:鋁芯絕緣線,環境溫度為不大於25℃時的載流量的計算:
當截面為6平方毫米時,算得載流量為30安;
當截面為150平方毫米時,算得載流量為300安;
當截面為70平方毫米時,算得載流量為175安;
從上面的排列還可以看出:倍數隨截面的增大而減小,在倍數轉變的交界處,誤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與35是四倍與三倍的分界處,25屬四倍的範圍,它按口訣算為100安,但按手冊為97安;而35則相反,按口訣算為105安,但查表為117安。
不過這對使用的影響並不大。當然,若能「胸中有數」,在選擇導線截面時,25的不讓它滿到100安,35的則可略為超過105安就更準確了。同樣,2.5平方毫米的導線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實際便不止五倍(最大可達到20安以上),不過為了減少導線內的電能損耗,通常電流都不用到這麼大,手冊中一般只標12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