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樂隊」同樣也是將硬搖滾帶入重金屬時代的重要樂隊,而他們對於優美旋律的編寫能力,也對後來許多的旋律金屬樂隊,產生重要的影響,讓很多人知道重金屬音樂不僅僅只是刺耳的失真、咆哮的主唱,也可以有柔情萬種和浪漫儒雅的那一面。
演唱會海報
(文/愛地人)或者,故事可以從去年的《中國好聲音》講起。在當時的第一期節目中,除了陳梓童、李安之外,還有一位來自重慶的歌手譚軒轅,最終因為一曲《Still Loving You》裡比較有穿透力的高音發揮,從而贏得三位導師的轉身,並最終加入了庾澄慶的戰隊。
作為臺灣早年的搖滾黨,在音樂審美上一直西洋化、搖滾化、藍調化的庾澄慶,當然不會不知道《Still Loving You》這樣一首殿堂級的搖滾名曲。而或許他也正是因為在譚軒轅的歌聲裡,聽到旋律中自己的青春搖滾歲月,所以成為他轉身的助力劑。而《Still Loving You》,就是「蠍子樂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其實何止是庾澄慶!雖然上個世紀的中國內地,因為在經濟和文化等各種領域,還沒有真正融入國際的版圖,使得中國的音樂文化,與國際潮流相比,總會有一個滯後的過程,絕大多數的人,更不可能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同步聽到《Still Loving You》這首歌。不過,隨著在九十年代國門的逐漸開放,國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也使得音樂文化交流的阻礙逐步消除。
1993年,中唱上海公司就繼首度引進歐美流行音樂專輯(Michael Jackson《Bad》)之後,又從EMI唱片公司打包引進多張專輯(精選),並形成「百代巨星系列」,向當時還沒有聽歐美歌曲習慣的內地歌迷,系統介紹歐美頂尖的巨星作品。在個系列的目錄中,包括了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Enigma的《MCMXC a.D.》、Sinead O'Connor的《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Dave Koz的同名專輯、Richard Marx的《Rush Street》、Queen的《Greatest Hits》,以及「蠍子樂隊」的精選輯《Best Of Rockers N'Ballads》。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因此成為中國樂迷眼中的歐美樂壇先驅,甚至還成為人生最早的英語老師。在那個還沒有美劇,更沒有網絡的時代,這些樂隊和音樂人,也從此成為歐美音樂的領路人。
「蠍子樂隊」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第一代中國內地歐美樂迷心目中紮下了根,並成為更多好來的樂迷,打開歐美流行音樂世界的窗口。《Best Of Rockers N'Ballads》裡就有《Still Loving You》這首歌曲,也可以說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國的很多歌迷同樣已經聽到了這首歌曲。
不僅僅是中國歌迷的老朋友,「蠍子樂隊」在西方搖滾音樂史上,同樣是一支真正殿堂級的樂隊,是和Pink Floyd、The Rolling Stones等齊名的老炮級樂隊。樂隊早在1965年就已經成立,而那個時代成立的樂隊,如今還能夠活躍在舞臺上,真的已經寥寥無幾。
雖然很多人知道的是《Still Loving You》這樣的經典搖滾情歌,但來自德國北部工業重鎮漢諾瓦的「蠍子樂隊」,卻是一支非常典型的重金屬樂隊。其快速的吉他演奏風格,雙吉他的互飆,再加上極具侵略性的鼓擊,以及主唱Klaus Meine既有穿透力、又有爆發力的聲線,都讓他們成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重金屬音樂的時代推動者,並直接影響了後來德國重金屬音樂的發展,還間接催化了Kreator、Destruction和Sodom這些巨頭級的樂隊問世。
「蠍子樂隊」同樣也是將硬搖滾帶入重金屬時代的重要樂隊,而他們對於優美旋律的編寫能力,也對後來許多的旋律金屬樂隊,產生重要的影響,讓很多人知道重金屬音樂不僅僅只是刺耳的失真、咆哮的主唱,也可以有柔情萬種和浪漫儒雅的那一面。
其實,「蠍子樂隊」可不僅僅只有一首《Still Loving You》傳世,他們的另一首作品《Wind of Change》,同樣是搖滾王國的經典之作,更一度在東西德合併後,被譽為德國的國歌。《Wind of Change》也是一首非常具有人文主義關懷的作品,作品的創作背景源自前蘇聯的解體和柏林圍牆的倒塌,「蠍子樂隊」也因此有感而發,寫下了冷戰結束後東德青年迷茫的心理狀況,堪稱是和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齊名的人文搖滾作品。
雖然有著重金屬的音樂標籤,但「蠍子樂隊」在音樂上也有著海納百川的肚量。2000年,他們與柏林愛樂樂團的合作,這也是繼1999年Metallica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S&M》之後,又一支班霸級的重金屬樂隊與古典交響樂團進行跨界融合,而與「蠍子樂隊」合作的柏林愛樂樂團,其在古典音樂界的地位和影響力,顯然也要更高。
除此之外,在近二十年來,「蠍子樂隊」也在雅典、裡斯本等許多城市,都舉行過不插電演唱會。眾所周知,不插電演出對於樂手往往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那些對效果器有著重度依賴的搖滾樂隊,不插電更是考驗他們基本功的一次機會。但這一切對於「蠍子樂隊」來講,顯然沒有構成任何障礙。
今年已經是「蠍子樂隊」成立的第五十一個年頭,一般老資格的搖滾樂隊,越往後自然在創作力上就會出現枯竭,往往只能靠昔日的經典,去撐起一次又一次的巡演。但「蠍子樂隊」卻不是一支在創作意義上,雖然活著卻像是已經死了的樂隊。比如2004年的《Unbreakable》、2010年的《Sting in the Tail》、2015年的《Return to Forever》等近年來的專輯,就依然能夠獲得相當好的評分和口碑,也足以說明這支樂隊創作力的旺盛。
記憶需要親歷才完美。去年五一的長江國際音樂節,「蠍子樂隊」在中國的首次登臺,也引來無數中國老一代搖滾歌迷,以及金屬音樂愛好者的強力追捧,甚至很多歌迷就是為了「蠍子樂隊」在長江國際音樂節的專場演出,特意去鎮江捧場。
對於「蠍子樂隊」這樣殿堂級的樂隊來講,雖然中國是他們非常嚮往的國度,但對於演出現場高規格的整體要求,也使得他們在來中國之前,還是會對這個文化上很神秘的國家,在演出細節配合上也會心生一種神秘感。不過,去年長江國際音樂節製作方「華江億動」,在舞臺、音響、接待、配合等硬軟體上的國際同步水準,也讓「蠍子樂隊」得到了和國際巡演其它站點完全一樣的演出體驗,這也使得他們完全可以放心將「回歸永恆」的巡演,繼續放到中國這片土地,並決定在8月14日,回到北京舉辦他們「回歸永恆」的中國演唱會。
毫無疑問,「蠍子樂隊」這次的中國演唱會,也將成為今年必看的演唱會,甚至說這是有生之年不得不看的演唱會,也沒有任何的誇張成分。畢竟,這是「蠍子樂隊」組建50年的全球紀念巡演,你想想現在還有多少50年隊齡的搖滾樂隊,還活躍在第一線,甚至是還存在著?
無論是圓夢還了心願,對於真正的歌迷來講,「蠍子樂隊」的演出都將是一次不能錯過的現場。有一種遺憾,就是在你明明能夠看上卻選擇了不看,而再不看「蠍子樂隊」的演出,或許真的就會留下終生遺憾。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李丹_NK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