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馬茹娜的非凡旅程》(又譯《汪星人的奇幻漂流》)斬獲豆瓣高分和一眾「淚崩」評論,影片裡奇異的色彩碰撞,抽象線條天馬行空甚至是「扭曲」的呈現,構成了和好萊塢動畫體系迥然不同的觀感。
拍人類和狗狗的電影並不少,以汪星人視角擬人敘述的作品也並不罕見,但《馬茹娜的非凡旅程》相當獨特。
某些畫面讓人想到馬蒂斯或達利之後的畫家們,不拘泥於純粹的寫實映射,而有著更為主觀、更具有象徵意義的畫面呈現。
當然,比起視聽層面的特色,《馬茹娜的非凡旅程》更重要的特質在於淚與笑交織的溫柔韻味。
導演安卡·達米安說「我崇信情緒的複雜,笑中帶淚絕對是比哭泣更強烈的情緒。」
販賣情緒是一件好用但廉價的事情,悲劇情節中尤其如此,背景音樂不要錢一樣放送就能輕易催動生理淚腺,但廉價催動的眼淚反而更容易讓人產生厭煩;《馬茹娜的非凡旅程》中的呈現方式之所以顯得高級,本質原因並不是技法多成熟新穎(當然視覺確實值得誇獎),而是克制但真誠的情感呈現。
動物視角和象徵表達的奇妙融合。
電影中狗狗的配音是一把帶著親冷疏離的有幾分喑啞的嗓音,和我們熟悉的萌系溫暖質感很不相同。
最初的幾幀畫面中,屏幕上軟萌的小奶狗形態和音頻裡「過分聰明疏離」的聲音,甚至會略有一絲違和感。但很快,這份違和感就會消失,甚至成為了影片的重要特色。
暮年的狗狗在生命最後關頭追憶往昔人間世,生死離別愛恨糾葛,都是她切膚的溫暖和疼痛,卻又好像是一本抽離出自己寫的很克制的「她和人類的故事」。
這不是一個狗狗從屬於人類的傳統「鏟屎官——寵物」管事,而是一個狗狗操心人類的「我的人類」的故事(類似的視角其實也有過),值得注意的是電影中的翻譯不是「主人」而是人類。
(所以接下來的行文中,我不會寫「第一任主人」而是寫「第一任人類」)
電影中第一人稱的狗狗視角也不側重展現動物的可愛呆萌感,而突出她的敏感、聰慧等直覺屬性,畫面更是天馬行空充滿想像力。
一,超現實主義的象徵意蘊。
電影裡的人、動物,乃至街道、車輛都有非常奇妙的呈現。
略帶反派屬性的人衣冠楚楚,帽子鞋子一應俱全,但沒有臉、沒有肢體。
鳥上半身是鳥、下半身踩著尖尖的高跟鞋。
狗狗的第一任人類身上披著線條,這些線條會隨著他的心情變化變成手、胳膊、衣服或其他種種形態。
狗狗的第二任人類的妻子,要用肢體來討好他時會變出八爪魚一樣的多條手臂,黏黏糊糊纏上去。
影片畫面不注重寫實描摹,而注重對主觀情緒的「扭曲」式呈現,不論將其視作表現主義,抑或從中嗅到一些和野獸派線條感異曲同工的味道,抑或認為這是「超現實主義」式的表達旨歸,這份情緒表達裡的象徵感都非常鮮明。
對比《艾特熊和賽娜鼠》,同樣有象徵部分。
前者用角色族群設定、故事進展等因素來隱喻生活,後者則是純粹從畫面上以表達模塊來完成直觀的情緒和意義傳遞。
二,誇張表達和真實情緒的完美融合。
狗子眼中的主人能力非常誇張。
第一任人類是雜技演員,狗子視角裡的他簡直實力闡釋無所不能。
人類帶著狗子回家,狗子眼中的他,真·比幾棟樓還高。
第二任人類清理垃圾,將一堆垃圾裝車之後直接將車子抬了起來,非常威武可愛。
諸如此類的誇張手法,絲毫不讓人覺得誇大、違和,是因為動畫作品素來「不用恪守現實邏輯」,也是這部電影特有的種種表徵手法的優勢,更是狗狗視角、狗狗心理對位感的合理延展。
電影開端從小小狗的視角看大大的人,山一般的陰影籠罩感、非常具體直觀。
此後被人類抱著賣掉之時,帽子中小狗狗那份「全世界都在搖晃」的體驗,有著很強的代入感。
電影從符合現實邏輯的現象切入、自然而然調換視角,營造出代入感之後、又在狗狗視角中融入對人類的情感因素,順理成章接入種種「超現實」畫面。
雖然畫面常常是誇張的、抽象的、扭曲的、不真實的,但背後的情感卻又非常真實普遍。
畫面上的新鮮感,情緒上的共鳴感,共同構成了這部影片「炫目但又樸素」的兩極。
種種現代後現代的「主義」容易讓人覺得流於形式、晦澀難懂,也容易讓普通觀眾產生距離感,但《馬茹娜的非凡旅程》中則沒有這個問題,看似奇怪的扭曲的形式都對應著能輕易引發共鳴的樸素情感。
舒心醬唯一想吐槽的是電影裡小女孩家那隻傻喵,作為喵黨、我蠻不講理表示想看更多可愛貓貓的戲份(這純屬毫無道理的雞蛋裡挑骨頭了:老闆這碗面太好吃了求再來一碗飯!)
三,有限縫隙裡的信息增量。
電影中馬路上的車輛,是張著尖牙利齒的鱷魚的形象。
這顯然是「狗狗過馬路內心很害怕」這一情緒的具象表達,直觀又可愛,讓人印象深刻。
鱷魚大嘴巴車在狗狗過馬路找主人救生命垂危的外公等故事裡,零星出現過幾次,畫面鏡頭都很短。電影沒有刻意佔用過多時間來強調「看我這個想法好意思」,而是不著痕跡將有趣的細節融入敘述整體中。
類似的細節很多,都在有限的縫隙中有層次地展現出有意思的信息增量。
比如狗狗流落垃圾堆,此後放垃圾的院落被清理重建,重建工作中眾人的肢體都是標準的長方形等四四方方的形狀,毫無生氣。
下班鈴聲一響,這群人秒變歡天喜地,胳膊是胳膊腿是腿,擁有了肢體中該有的曲線和弧度,自然生動很多。
這是主線「狗狗要離開垃圾堆」裡的小細節,僅僅擁有一帶而過的短暫體量,但這份有趣的質感,成功在不過度佔用時長的情況下有效增加密度和趣味感。
當然,歸根結底,電影中最動人的是狗狗和人類的陪伴感。
四,遞進的三次別離。
電影中的第一次離別,是成全。
狗狗的第一任人類想要進馬戲團,但馬戲團裡的老闆不允許他帶狗,為此他拒絕了這個重要機會,依舊懷抱著狗狗回家。
狗狗能夠察覺他的失落。
從前這個貧寒小屋裡處處是夢幻般的瑰麗色彩,而今卻憂鬱又低沉。為了讓人類擁有他喜歡的工作,狗狗主動離開。
第二次離別,是遺憾。
建築師太忙只能將狗狗送給母親,母親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無法照顧狗狗、反而連累狗狗受傷。
妻子出於虛榮和三分鐘熱度的好奇心,將狗狗接回家,卻又反覆嫌棄「家裡都是狗的味道、我的肺裡都是狗毛」,違背狗狗的意願給她穿裙子穿鞋子、在朋友買了品種名犬之後對自家狗子更是百般嫌棄。
夾在妻子和狗子之間兩難的人類,只餘遺憾。
第三次離別,是生死天塹。
年幼之時的小女孩撿到無家可歸的小狗,不顧媽媽反對執意要留下狗。
長大以後的姑娘忙著她外面的精彩世界,對狗狗日漸冷淡。
起初,家人不接受狗狗的理由很實際,單親媽媽生活太累太辛苦,老邁病弱的外公嫌棄家裡「多一張吃飯的嘴」,但多年相處之後,外公、媽媽都將狗子當成了真正的家人。
而孩提之時擁抱無限天真歡喜抱回狗狗的小女孩,已然走向了遠方的花花世界。
電影中狗狗及時呼救、挽救了外公的性命,但最後狗狗一路追逐女孩而去、成功救下女孩卻沒能再一次跑贏命運的車輪。
忠犬護主喪身車輪下的情節或許很戲劇化,但狗狗透視出的「你大了嫌棄家人我了、我卻始終愛你如一」的心酸溫柔,毫無疑問,是樸素又長情的致命一擊。
舒心結語
狗狗的擬人視角是否暗戳戳融入了「上帝視角」?狗狗當真如此聰明懂事嗎?為什麼別人家的狗子都成精成仙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毫無保留的天真、是寸步不離的陪伴感。
舒心醬家裡兩隻貓,大的傻乎乎小的鬼精,但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遠遠遠遠沒有電影裡這份神奇敏銳的魔力,這兩貨的日常要麼追著抓自己掉下的毛,要麼打架打到雞飛狗跳、把家裡一切地方都開發成跑道和車禍現場,一度讓我認為《貓和老鼠》裡的毀滅性鬥爭場景是紀實的紀錄片。
聰不聰明不重要,電影有沒有上帝視角的誇張變形不重要,狗狗徹徹底底將你代入對位的視角中,讓你體會到那份沒有功利之心的陪伴感,何其溫暖難得。
《馬茹娜的非凡旅程》是我眼中「暖色調」的電影,所謂暖色調並不是說電影直觀的構圖色彩,而是敘事故事背後的價值基調。我敬佩某些現實作品入木三分讓人靈魂震顫的血色基調,但我可能更喜歡悲傷中帶著溫柔的暖色故事。
笑中有淚,傷感,但又充滿溫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