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水,菩提樹葉」吟唱的是神奇印度的古老情節,這條對於印度人來說象徵著生死輪迴母親河,實際狀況卻是一片狼藉,水面上總是飄滿垃圾,可印度人絲毫不嫌棄,照樣捧起來就喝,跳下去就洗,難道浸入這充滿著屍油和骨灰的恆河水只為求得一個快樂似神仙的來世?
河到底以何為聖?
首先得說一下印度國教印度教,至今信徒穩居世界第三寶座,可以說當地八成以上的人都信奉該教。
有宗教勢必有流傳下來的傳說,這才使得人們趨之若鶩去尊崇。相傳印度教的起源三大神決定著人的轉世及靈魂,主神之一溼婆更是化身為恆河水,幫助信徒流向永恆的生命。現世的教徒深信在這裡能洗刷罪惡成就下一個轉世,免入輪迴之苦,以此實現與神共生的效果。
當然,印度教中所謂的共生並非長生不老,他們是把肉體當作了能量釋放。恆河則是相當於一種洗刷靈魂的媒介,在這裡生死自由交織,即是最終的歸宿,也是永恆的起點。
還有一種說法是把恆河當做了下凡的銀河,當時的印度王為了超度先祖靈魂,用凡人之軀抵住了天上銀河水的衝擊,溼婆大神因此大為感動,把頭髮阻擋銀河分成幾股水流,這才變成了人間的恆河。
無論如何,印度人堅定不移相信,恆河水是古神賜予他們的福澤之水,繁衍出了印度的燦爛文明。
既然如此神聖,為何又汙染嚴重?
源於宗教信仰,漂浮的屍體幾乎成為了恆河上的一大景觀。象徵著輪迴永生的恆河水使得印度人克服了他們內心對於死亡的恐懼,數千來來在恆河邊火化遺體便成為了教徒們心中不可動搖的傳統。
在這裡,死亡是一件極富有儀式感的事情,人去世之後先將屍體浸入恆河洗刷生前罪,再抬出來放到擺放好的木堆上,點上不分晝夜24小時燃燒的天火,焚燒3-4個小時後家屬才能把骸骨扔進河中,這才能超度先人到另一個世間開始新生。
長居在河邊的焚屍者曾經統計過,通常像這樣的儀式每天都完成300次,燒一具屍體則需要200公斤木頭,加上那永不可熄滅的天火,這樣造成的循環汙染可想而知其威力。
死後被焚燒是印度人的理想終點,可還有幾類人得不到火化,死後只能被拋屍河中。印度是種姓制度,即有著階級上的貴賤之分,只有聖人,孕婦,小孩被看做是宗教依據必須直接拋入河中的人,死後尚且能維持生而為人的尊嚴。
低種姓死後若攢不夠那些燒屍的木頭,只能就這麼維持原樣回歸所謂的母親懷抱。
當從上遊飄過來一具爬滿蛆,蒼蠅橫飛的屍體時,嚇得就像正在做著驚世噩夢一樣的,只有可能是泛舟河面的遊客。
每個焚燒過的第二天清晨,三三兩兩的印度人如常在河邊刷牙洗澡,直接把換下來的衣物在河裡清洗乾淨。你看它是飄著垃圾和骨灰的汙水,印度人卻覺得世界上沒有比這更乾淨的地方。
世衛組織曾經明文警告過,若是將恆河水當做生活用水會提高6倍感染皮膚病和消化道疾病的機率。除了骨灰與屍體外,承襲著古代習慣肆意往河水中傾倒垃圾亦無法為沿河居民帶來神佑,有的只會是無窮無盡的臭氣和飛速蔓延的傳染病。
這樣還不治理?
上個世紀80年代前,恆河曾經吸引了許多環保專家前去考察,當時的河水還有著世界首屈一指的自淨能力,甚至在雨季還能達到飲用水標準。
遺憾的是當年的環保學界還沒來得及研究出恆河為什麼能有著充沛的氧氣自主分解汙染物,恆河的水質狀況就急轉直下。
因為當時印度開始大力發展工業,肆無忌憚排放的汙水直接扼殺了這條恆河的生機。可見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教徒信仰並不是盲從,神奇的河水只是被現代化所湮滅了。
生活質量被影響,生態環境受到永不可逆的破壞,印度人依舊不以為然,就算鐵證如山擺在面前,這裡的人絕不會改變頑固的生活方式,反而還是源源不斷往河裡「投放」著各種汙染源,讓形勢急劇持續惡化。
從1985年開始,印度政府陸續投放的整治費用高達2億多美元,最終的「收益」卻只有不斷失敗,加上階級分化嚴重,印度的高階層把控著全國最好的資源,維持了一貫的品質生活。那些平民中即便有人知道河水早就被汙染到不能再用,為了生存也只能重複舊俗。
此外,2009年印度曾向世界銀行貸款10億美金重啟治理恆河計劃,可錢一到手就故態復萌,沒有合理的治河措施,反而一再增長預算,僅僅過了一年就想再次貸款5億,毫無成效申請自然得不到應允,政府便又能合理地將治理計劃第N次擱置。
諷刺的是,在本次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印度為了防止蔓延實施了封城,卻意外見到了多年來都無法實現的成效,河水變得清澈閃光,歸根結底這一切還是人禍所致。
印度人可以冷靜考慮一下,只有自己人不作妖,幹了這碗恆河水才能來世再做印度人吶。
否則一切只是現世的痛苦輪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