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裡面沒有小白船。只有一棵桂花樹,玉兔在旁邊不停地蹦來跳去,嫦娥每日倚著桂樹遙望塵世,思念人間的丈夫……
這是我小時候,聽過的關於月亮的神話故事。
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所以不死;而人,都有壽命限制,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自然過程。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神話中的那輪明月,幾千年一直高懸夜空。
關於生死,最浪漫的思考,就是神話中的描述:長生,不老。
希臘神話中,宙斯不會死;中國神話中,女媧也不會死。神靈不死,是多少民族的信仰。
可北歐神話不是這樣:神偉大,但不是萬能的,不是永生的,有生必有死。
《北歐神話》的出世,比希臘神話晚了近一千年;國人了解北歐神話,則是通過上世紀二十年代茅盾先生的譯著和整理。
不錯,是寫《子夜》和《林家鋪子》的茅盾,原名沈德鴻,《北歐神話》出版時,他用的筆名是「方璧」。
《北歐神話》中,在諸神的天堂裡,不僅可以看到變化萬端的神力,更有人性的氣息——死亡與毀滅的命運。
然而,感知死亡和面對毀滅,沒有使神性黯淡,反而增加了生命與智慧的美感,呈現出一種詩性美。
01.北歐神話中的創世紀——生
北歐神話,大部分來源於古籍《大埃達》中保留的神話材料,還有後來的《散文埃達》,一起成為北歐神話的原始版本。
洪荒時代,沒有地,沒有海,也沒有空氣,只有一道極大的無底鴻溝,鴻溝北邊是霧與黑暗之國,叫尼福爾海姆,尼福爾海姆噴出十二道大川,凍成了;鴻溝南邊,是真火之國穆斯貝爾海姆,穆斯貝爾海姆噴出的火焰落在冰丘上,形成水汽,又被北邊吹來的寒風凍結。
這樣,經過千萬年冰與火的循環往復 ,中孕育出了冰霜巨人伊米爾。
伊米爾以母牛奧德姆拉的奶為食,他的腋下和足下生出了許多巨人子孫,他們是世界秩序的破壞者和諸神的敵人。
母牛奧德姆拉舔食冰塊,出現了人形物——祖神布利。布利和他的兒子包爾一出生,就和巨人們戰鬥起來。
神代表了善,巨人們代表了惡,他們絕不能和平共存。
戰鬥勢均力敵,直到包爾娶了伊米爾的孫女貝絲特拉 ,生了奧丁、維萊和維伊,相當於精神、意志和神聖,這是最初的神祗。
奧丁三人加入和伊米爾的戰鬥,殺死他,並用他的軀體創造了世界 :他的血和汗成為海洋,肉塑成大地,,骨頭造成山 ,牙齒成了,頭髮形成樹木百草 。
諸神從真火之國採來許多火,布滿天穹,這就是群星,創造了黑夜和白晝 ,創造了太陽和月亮。
諸神又指派了日、月、晝、夜四神在天空駕車巡行,派定四季之神,奧丁還率領諸神,在不凍之川建造了家園——阿斯加德,和平而快樂地度過許多年,這是諸神的黃金時代。
地上還沒有人類。奧丁率兩兄弟以和榆樹造了一男一女,讓他們繁衍人類。
奧丁又創造了一棵巨大的梣樹——伊格德拉西爾,為宇宙之樹、時間之樹、生命之樹,葉子常青,供養神羊、神鹿。
02.北歐神話中的毀滅——死
最初的神祇——奧丁、維萊、維伊,是在和冰霜巨人伊米爾的戰鬥中被創造出來的。
戰鬥創造了世界,世界也因戰鬥而遭到毀滅。
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中牢不可破的觀念,諸神亦不能例外 。
「諸神的黃昏」,是所有神話體系中,最悲壯最無可逃避的命運。
北歐神話,就像一步步走向頂點或悲劇的戲劇。
諸神容納惡的代表——洛基雜居在他們的聖地阿斯加德,並聽從洛基的提議,捲入了困難的漩渦,犧牲了他們的道義與和平,洛基盜走了他們最寶貴的光明神巴德爾。
世界的終結從光明神巴德爾的死亡開始。
諸神的黃昏降臨阿斯加德,天狼逼近太陽和月亮,可怕的嚴冬整整持續了三季 ,之後又延長了更壞的三季。
惡的代表洛基、芬裡爾狼和惡犬加姆進入戰場,毒龍咬穿了生命之樹伊格德拉西爾的根。
諸神知道他們的末日到了,而且他們的無準備無遠見,使他們的處境不利。
奧丁、提爾、弗雷等眾神應戰。
儘管眾神威武,但是命運早已指定諸神必得失敗。
奧丁被芬裡爾狼活吞,弗雷被刺中,提爾、海姆達爾傷重而死 ,索爾中蛇毒身亡,維達殺死芬裡爾狼為奧丁報了仇,其餘的神們也死傷將盡。
火焰巨人蘇爾特爾揚起大火,燒盡了空、陸、冥三界的一切,善與惡同歸於盡。
大地沉入沸滾的海水中,世界末日降臨,混沌的黑暗籠罩著宇宙。
若干年後,在「惡的廢墟」上,大地從海水中浮起來,蘇爾的女兒架起日車,在天空巡行,花和果實又繁榮茂盛起來。
兩個在密林中躲藏的人類——利弗(生命)和利弗特拉希爾(生命的希望),做了甦醒大地的主人,傳承著第二代的人類。
03.生死智識之神——奧丁
世界末日中,眾神遇劫。
巴德爾的死亡是世界末日的預兆,他的重生,則是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到來。
這種死亡或毀滅的深刻意義是精神的再生,是更美好的超越,「死亡變成了通達復活與永生的路徑。」
「諸神之父」奧丁,之所以成為「智者」,源於他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超越了一般英雄生命力的張揚。
他渴求的,是對未知世界的探求。這一點,格外具有人性。
為了求得一口智慧之泉水,他毫不猶豫地挖掉了自己的一隻眼睛。
為了發明北歐古文字——盧恩文字,奧丁更是自懸生命之樹的巨枝上,以矛自刺九日九夜。
得到神秘文字之後,奧丁刻在他的矛上,馬的牙齒上,熊的爪上,以及無數生物與非生物身體上。
有沒有體會到,人在獲得一項新技能之後的狂喜之態?奧丁甘願付出如此代價,可知在他心裡,窺探古今的滿足感,遠遠勝過了求知的痛苦。
對未來的洞察和預知,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求知本身就是一個無限的過程。所以,愛知識,求知識,具有永恆的意義。
這意義,給了神以人性,也使人的生命,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在這種追求上,神和人,有了共通。
喝了智慧之泉的水,奧丁預知了世界末日,深深體悟到生命的有限;為了超越生命的有限,他才不畏艱難,發明盧恩文字,希望了悟決定神族命運的神秘力量。
可悲的是,即使奧丁掌握了文字,在命運面前,依然那麼無力,那麼渺小。宇宙間的無窮,是有限生命無法企及的。這是更深一層的「宿命」。
面對無可挽回的死亡和毀滅,他曾陷入憂鬱。但他並沒有放棄生存,更沒有放棄世間萬物。
「生存」,在毀滅的陰影下似乎沒有多大意義,奧丁在這看似徒勞的追求與探索中,充實了自己的生命,並賦予他那有限的生命,相對無限的意義。
生存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這就是北歐諸神的特殊之處,有生有死才能活出極致,生命才更加絢麗。相對於無盡,有限的生命更有意義——在有限的生命裡激蕩無限的生機。這就是奧丁的生存價值。
奧丁,以及他所代表的北歐諸神,他們追求的不是死而復生,而是「重生」!
一切舊的、惡的,在蘇爾特爾的大火中毀滅,新的更美好的世界,在海水中新生,熠熠生輝。光明神也從冥間再生,帶來春天的生機。
《北歐神話》彰顯了北歐式的生命勇氣,超越——對於死亡與毀滅的超越;生命,在毀滅的恐懼中,不斷抽芽新生,正像他們的宇宙樹「伊格德拉西爾」……
生死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而生死觀,是各民族文學表現的主題。
茅盾先生在《楚辭與中國神話》中指出:「就文學的立點而言,神話即是原始人民的文學。殆及漸進於文明,一民族的神話即成為一民族的文學的源泉。此在世界各文明的民族,大抵皆然,並沒有例外。」
茅盾稱希臘神話與北歐神話為世界神話「雙璧」,而對北歐神話的介紹及評價,是在他認為重要的內容上,投注較多的筆墨。
在「例言」中,他說:此書的目的是為「供給文學上關於北歐的一些古典」,「而非解釋北歐神話」。由此可見,《北歐神話》中,茅盾先生的研究,重點在於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