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媒體創造了一個成語「正龍拍虎」,和今時爆紅網絡的「耗子尾汁」恰能互為映襯,都是執拗於荒唐中的不肯醒來。馬保國口中虛虛實實的生平裡,或許真的有過高光時刻吧,卻又從此以為那光亮永在頭頂,所有滅了那道假象之光的舉動都是偷襲,是不講武德。他好像不知道,這世上除他以外,還有無數人在追夢與求生,在努力和成長,被打敗、被替代、被淘汰,是自然而然。
這種武者之間的約戰,就像技術領域的競爭,任何能迭代既往的新科技都不是憑空而來。德國特拉多姆水處理裝置以靶向物理技術為核心科技,顛覆了傳統水處理方案中的藥劑添加、電極電磁等方式,因此在全球100餘國家和地區暢銷並大受好評。對於傳統水處理技術而言,這種取而代之是不講武德的偷襲嗎?那特拉多姆用50年完成的本輪偷襲,時間可太久了。
水垢、菌藻、鏽蝕,向來是用水企業必須面對並著力解決的工業用水頑疾。特拉多姆面市之前,傳統水處理方案中藥劑添加、電極電磁等方式是主流,被廣大用水企業選擇。其利處在於不同程度都有一定效果、且單次成本適中;弊端在於難以根治水垢,反覆操作累積成本高,並且在使用過程中對於溫度、濃縮倍數等各類工況條件以及後續維護的要求相對苛刻,而且,添加了化學藥劑的工業水排放,讓地球水環境雪上加霜。
百餘年來,眾多水處理專家在尋找全新治水之道,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德國科學家華格納博士用了整整20年才初步研發成功特拉多姆水處理設備,又在後續投入應用的30年間,接力兩代研發團隊,完善核心科技、穩定輸出效果、採集全球水樣、甄別用戶差異,使之最終成為傳統水處理方案的終結者。
這種長達50年時間的替代,恰恰佐證了特拉多姆水處理技術的成長和成熟,也給用水企業充分的時間用以遴選、判斷和接納。無論是全新的用水設備和管道、還是已經使用了若干年限的設備和管道,在安裝了特拉多姆水處理裝置後,其即可通過向水體釋放靶向性的超精微信息能量波,使垢類物質的分子結構產生畸變,晶體變得疏鬆,難以形成硬垢,從而達成有效除垢、長期阻垢的預期效果。無需任何物耗,不用人員維護,菌藻與鏽蝕頑疾同步消解,處理後的工業水實現零汙染排放。因此,特拉多姆水處理設備拯救了全球眾多用水企業的垢病困擾。
從燭火到燈光,從信件到電郵,從快馬到列車,歷史長河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更迭的戲碼,但從主流被淘汰到邊緣也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消失,就像水處理方案中被捨棄的化學藥劑,也許會在其他領域再度大顯身手,只不過當下確實得承認特拉多姆的「後生可畏」。如果馬保國們因為被後生打敗,繼而夢醒,那不失為一件好事,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在廣場舞收穫一票大媽的青睞,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德國特拉多姆 中國工作中心
陝西省西安市經開區未央路170號
EHB企業總部大廈13F
400-081-1858
阻垢除垢 | 緩蝕防腐 | 殺菌滅藻 | 去除石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