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邊防戰士巡邏時遭狼群包圍 拉槍栓對峙一夜

2020-11-24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向西!向西!向西!

  從新疆喀什機場驅車一路奔西400多公裡,碾過雪山凍土,翻越冰峰達坂,紅其拉甫就在眼前了。

  這是一個艱險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地方。這裡有千裡冰峰、萬年積雪,巍峨的帕米爾高原;這裡有絲綢古道、血色峽谷,蒼涼的西部邊關;這裡有雲端國門、雪山哨卡,可愛的戍邊官兵。

  紅其拉甫邊防連組建於1949年,常年擔負中巴邊境線近百公裡的守防任務,最高巡邏點海拔超過5800米。他們還守衛著世界上最高的國門——紅其拉甫口岸。

  冰峰、雪谷、國門、界碑、青春……駐守在這裡的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將熱血灑在風雪瀰漫的巡邏路上,將青春站成祖國邊境線上莊嚴的界碑,在帕米爾高原上續寫著一曲當代軍人的青春之歌。

高原缺氧?但從不缺精神

  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這裡平均海拔47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的46%,風力常年都在七八級以上,年平均溫度3.3攝氏度,最低溫度零下43攝氏度,寒季長達8個月。

  走在紅其拉甫的大地,每一次呼吸都會提醒你生命的重要。在這裡生活、工作,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能力,還需要強大的信念和意志力來支撐。

  紅其拉甫是一個令弱者望而生畏的地方,也是強者精神生長的沃土——

  上世紀50年代,連隊老一輩戍邊人以「三峰駱駝一口鍋、三根木棍搭地窩,儲冰融雪當水喝」的豪邁氣概,在帕米爾高原紮下了根。數十年來,一代代戍邊人聽黨話、跟黨走,忠誠衛國、戍守邊關的信仰始終堅如磐石。

  那年寒冬,排長何玉帶領3名戰士前往邊境執行任務,返回時被暴風雪圍困。當救援人員趕到時,只看到4座無言的「冰雕」,懷抱鋼槍,向著連隊方向保持前進的姿勢。

  那年初秋,時任連長楊波在山崖上探路時,不慎跌下懸崖,所幸被一塊突出的巨石擋住,當場昏迷。戰友背著他往山下送,顛簸中醒來的楊波問的第一句話是:「到點位了沒有?」得知正在送他下山,他掙扎著從戰友的背上下來,帶領大家向山頂的點位爬去。

  在點位界碑前,楊波用毛筆和顏料為界碑描紅。那時,戰友們脫帽敬禮,齊聲唱起連歌:「紅其拉甫很高很高,紅其拉甫很遠很遠,我們這個地方叫邊關,界碑樹在雲裡面……」雄渾的連歌在冰峰雪谷久久迴蕩,成為官兵們永恆的記憶。

  「這就是一種信仰的力量。」因高原反應而頭痛欲裂,記者鼻子裡插著氧氣吸管,聆聽邊防連官兵講述戍守邊關的故事依然心潮澎湃。年輕的官兵言語樸素,不善抒情,卻讓記者屢屢動容抹淚。

身處邊關?緊繃戰備之弦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標準更高。」置身連隊,記者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登上紅其拉甫哨所,記者每走一步都氣喘籲籲。有人做過測算,人徒步行走相當於平地負重30公斤,訓練強度難度可想而知。

  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成為連隊降低訓練標準的藉口。儘管官兵不時地提醒記者走路要慢些,而上了訓練場,他們個個像小老虎,敢打硬拼。官兵們在一次次極限挑戰中,練就了「守得住、打得贏」的過硬本領。

  「海拔再高高不過使命,生命有禁區備戰無盲區」「不僅要守得住,更要打得贏」……「身處邊防,使命重大,堅持戰鬥力標準,就要按照習主席的要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態勢』。」連長楊映偉說,「我們就是祖國的眼睛,什麼時候都要睜得大大的!」

  為應對嚴峻複雜的邊境防控形勢,連隊堅持加強應急處突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始終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他們還協調武警、駐地派出所、民兵,每月舉行邊境防控、潛入潛出等聯合演練……如今,一絲風吹草動、一點異常響動、一張陌生面孔,都會被官兵敏銳捕捉,迅速作出反應。

  一次,駐守國門附近的紅其拉甫前哨班列兵楊建剛上崗時,發現路旁停放著一輛皮卡車。他透過車窗發現,車內空無一人,車座上放著幾件軍裝。他頓時警覺起來,立即向哨所報告。

  時任指導員梁超帶領3名戰士迅速趕來,突然一名男子鑽進車內,發動汽車掉頭就跑。梁指導員迅即通知連隊,啟動軍警民聯防預案。不到7分鐘,連隊官兵、駐地民兵、武警官兵同時在多處道路設卡攔截。20分鐘後,這名逃逸男子被抓獲。後來得知,該男子是犯罪嫌疑人,企圖冒充軍人越境。

  3年來,連隊在上級十餘次緊急戰備拉動考核中,次次都是全團第一。團長楊軍檢查連隊戰備工作時稱讚道:「紅其拉甫邊防連的兵就如同上膛的子彈,時刻準備出擊!」

山高路險?固守每寸國土

  「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帳。」這句話,在紅其拉甫邊防連不僅僅是喊得震天響的口號,更是官兵用生命履行使命的真實寫照。

  去年9月,連長楊映偉帶領戰士騎著犛牛,踏上了吾甫浪溝年度例行巡邏的徵程。

  吾甫浪溝執勤點素有「死亡之谷」之稱,每次巡邏官兵要翻越8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雪達坂,30多次涉蹚冰河,往返一趟上百公裡需要至少4天,是全軍唯一一條因山高路險而只能騎乘耐力好、擅走一線懸崖的犛牛執勤的巡邏線。

  蹚冰河、涉險灘。每走一次吾甫浪溝,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考驗——

  一次,巡邏分隊到達溝口克勒清河,軍醫楊海波騎犛牛到河中央時,一個大浪將他捲入河心,連人帶牛被衝出300多米,最後在下遊被戰友們救上岸;

  一次,班長姬文志從犛牛身上滑下,差點墜落懸崖;戰士王福龍為躲避飛石,險些掉進深谷;夜晚宿營,時任指導員王烈點燃大衣勇鬥狼群;涉蹚冰河,護邊員加尼丁摔倒在河裡,被衝出200多米遠……

  還有一次凌晨,巡邏隊正在宿營時,被狼群包圍。十幾雙綠油油的眼睛盯著營地,低沉的嘶吼聲讓哨兵毛骨悚然。官兵們聚攏在一起,點燃篝火,不住地拉動槍栓,與狼群對峙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放亮,狼群才散去,官兵們顧不得休息,又匆匆趕往下一個點位。

  近十年來,在巡邏途中,官兵近百次遭遇泥石流、暴風雪、冰雹、雪崩和猛獸的威脅,有30多名官兵曾掉入冰河、山谷和雪坑,15頭犛牛摔下懸崖,死於巡邏途中。

  一個個驚險的故事,聽得記者心驚肉跳。然而,到吾甫浪溝巡邏卻是連隊官兵共同的願望。他們說,只有經歷「勇士之徵」,才算優秀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士。

  胸懷家國?青春永駐邊關

  紫紅色的皮膚、乾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在這裡,惡劣的自然環境賦予邊關將士共有的、獨特的妝容。官兵脫去軍帽,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上都有一道高高的髮際線——頭髮稀疏。當他們伸出雙手,凹陷、變形的指甲讓人心疼……由於缺氧和缺乏維生素,官兵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室肥大等高原疾病。

  駐守邊關,才更懂家國。克服高寒缺氧的各種不適,官兵們在冰川雪山刻下胸懷家國、無私奉獻的詩篇。

  2010年,四級軍士長張洪順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當時,連隊正在執行重大任務,守防多年的張洪順默默走出連隊大門,在空曠的高原上,面對老家的方向,給母親磕了三個響頭。

  連隊官兵的默默奉獻也一直得到各級的關懷。十八大以來,連隊工作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如今,官兵住在新式營房裡,吸上了床頭氧,吃上了新鮮菜,用上了長明電。

  「看雲彩,看雲彩,光禿禿的哨所也有樂趣在。大雪能封住山,封住了路,封不住士兵多彩的情懷……」

  團政治處主任陳柏濤說,這是官兵最愛唱的歌曲《看雲彩》。都說紅其拉甫連有一種神奇魔力,是一個聽了不敢來、來了卻不願走的地方。這首動聽的歌曲,不就是對這種神奇魔力的註解嗎?

  「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如今已是紅其拉甫會談會晤站副站長的王烈對記者說,習主席的這句話,就是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青春寫照,這裡不僅是幹部成就事業的舞臺,也是戰士實現青春價值的好地方。

  「永遠忠於祖國,永遠忠於界碑」……高原的艱苦環境改變的不只是他們的外表,也鍛造了戰士們忠誠無言的強大內心。

  多年來,紅其拉甫連牢記黨和人民重託,忠誠戍邊、甘於奉獻,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模範連」榮譽稱號,連續12年被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連隊」「邊防執勤先進單位」,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5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8次。(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金臺點兵工作室 倪光輝,陳金財、王雪振參與採寫,圖片作者:姬文志、嶽小平)

相關焦點

  • 邊防戰士巡邏途中偶遇雪豹!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我們的責任!
    邊防戰士巡邏途中偶遇雪豹!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我們的責任!想見到「雪山之王」雪豹這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邊防官兵就很幸運與它短暫相遇,並拍下了珍貴畫面。▼近日,駐守在新疆阿克蘇防區的別迭裡邊防連烏宗圖什河哨所執勤官兵在巡邏時,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雪豹,在相遇不到30秒後,這隻罕見的「雪山之王」便消失在陡崖之間。
  • 新年伊始,邊防軍人踏上巡邏路!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邊防軍人依舊堅守在祖國的邊關遠眺萬家燈火守護萬裡平安新的一年他們再次踏上巡邏路01河尾灘邊防連2021年元旦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的官兵們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踏上了巡邏路(作者:陳偉)02西藏軍區邊防某團2021新年第一天西藏軍區邊防某團馬泉河邊防營組織了2021年第一次邊關巡邏巡邏之途艱險異常戰士們需要跨越荒原有時還需翻越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山再大的困難
  • 新疆邊防官兵巡邏祖國邊防線
    元旦期間,新疆阿克蘇軍分區別迭裡地區持續低溫,並伴隨有6級以上大風,氣溫降至零下18℃,邊防官兵頂著寒風踏上了邊關巡邏路。  一大早,執勤官兵就開始為巡邏做準備,他們將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3號界碑執行巡邏任務,這次巡邏的點位是別迭裡山口,距離連隊12公裡。別迭裡維吾爾語意為「達坂」。
  • 哪有歲月靜好,是有人負重前行,走進高原,看邊防戰士是怎麼樣的
    眾所周知,加勒萬河谷地區位於高原山區,海拔5000米,這不僅氣溫低,而且氧氣含量稀薄,一年裡幾乎大部分時間氣溫都在零度以下,邊防士兵們生活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刻苦。可能很多人會問,既然我國軍隊越來越強大了,那麼為什麼還要在這種偏僻,窮山惡水的地方建立哨所?為什麼不直接使用無人機來進行巡邏?難道是後勤保障沒辦法跟上嗎?
  • 廣西邊防巡邏官兵:差點遭蜈蚣咬 常遇劇毒蛇
    在泥濘的巡邏路上,官兵不小心摔倒。 宋邦穩 攝中新網南寧11月20日電(宋邦穩)陸軍駐桂某邊防旅27連下士孫曉海走著走著,一隻大蜈蚣落到了他的身上,差一點被這條大蜈蚣咬傷。這是近日筆者隨邊防戰士巡邏路上親眼目睹的一幕。
  •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保養功能使用「全攻略」,請查收!
    ,軍需能源部門著眼邊防巡邏官兵面臨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等特殊環境,對照現行裝備的07式系列被裝難以適應勤務需要的問題實際,專門抽調相關設計人員,成立科研課題組,先後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邊防一線部隊現地調研。
  • 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邊防的通電工程,很難 但新疆電力做到了!
    八一前夕,7月25日清晨8時,隨著平均海拔3600米的木吉35千伏輸變電工程投運,新疆喀什地區某邊防連從此用上大網電、「長明電」。這標誌著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提前5個月全面完成2017~2018年軍區邊防通電任務,同時也意味著新疆第一階段邊防通電任務圓滿結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進一步做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命題。
  • 新疆邊防官兵零下40℃踏雪巡邊
    徐明遠 攝  巡邏路被大雪覆蓋,地勢複雜,軍馬不易通行,官兵們由乘馬改為徒步,繼續執行巡邏任務。 徐明遠 攝  為防止軍馬在冰面上再次發生滑倒的情況,巡邏官兵給馬蹄綁上紗布。 徐明遠 攝  官兵們在界碑前宣誓。 徐明遠 攝  官兵們在夕陽下返回。 徐明遠 攝  為軍馬清理鼻腔內的冰霜。
  • 新疆官兵雪中拍到狼隊 支招:野外遇到狼群怎麼辦?
    狼隊  據@阿勒泰公安在線在新疆阿勒泰喀納斯,邊防官兵在巡邏途中發現了一隊在雪中行進的狼,並拍了下來,配文「真正的狼隊,走在前面的就是狼王!原始森林,野性的呼喚!」。網友紛紛使用了一個字的評論感嘆:哇!嚯!齊!帥!酷!
  • -30℃潛伏,他們不費一槍一彈驅散狼群
    一個深夜,駐內蒙古某邊防團5名官兵奉命執行潛伏任務,為便於配合,他們分別隱蔽在3處相距較近的位置。凌晨1點多,趴在雪窩的觀察組組長慕金洋,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草叢在輕微晃動,緊接著傳來踩踏荒草的響聲。「組長,有情況!」戰士小馬輕聲說,慕金洋立即示意小馬「不要出聲」。
  • 國家電網公司實施新疆邊防連通電工程紀實
    7月25日,隨著35千伏木吉輸變電工程投運,新疆克孜勒蘇某邊防連從此用上了大網電,標誌著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提前5個月完成了2017~2018年27個邊防連站的通電任務。     新疆,擁有5600公裡的漫長邊境線,守邊官兵像潔白的雪蓮,深深紮根在祖國的邊境線上。過去,部分地處偏遠的邊防連及哨所無法用上大網電,一些官兵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 海拔超4000米、氣溫零下18℃……邊防官兵踏雪巡邏祖國邊防線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元旦期間,新疆阿克蘇軍分區別迭裡地區持續低溫,並伴隨有6級以上大風,氣溫降至零下18攝氏度,邊防官兵頂著寒風踏上了邊關巡邏路。一大早,執勤官兵就開始為巡邏做準備,他們將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3號界碑執行巡邏任務,這次巡邏的點位是別迭裡山口,距離連隊12公裡。別迭裡維吾爾語意為「達坂」。 新疆阿克蘇軍分區別迭裡邊防連指導員 方甲強:我們給你們帶來一些藥品和防疫物資,希望你們在這裡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注意安全。 剛到九道彎,車輛就無法通行,巡邏分隊下車徒步前進。
  • 天文點邊防連翻譯歐陽文:這裡就是我的家
    新疆軍區天文點邊防連翻譯歐陽文剛剛休假歸來,便和戰友一起執行巡邏任務。「剛上高原就執行任務,能受得了嗎?」有人問。「在巡邏路上逐漸適應高原環境,這是我的習慣。」歐陽文憨厚地笑著回答。歐陽文出生在廣西百色一個農民家庭。2003年,他從西南民族大學外語系畢業,放棄其他工作機會,參軍入伍來到新疆。
  • 高原邊防傳來好消息,氧氣直通戰士床頭!
    高原戰士們11月28日,人民日報報導稱,近期,高原邊防又傳來好消息!氧氣直接通到戰士們的床頭,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的所有點位已經實現吸氧全覆蓋,保證戰士們在休息時,可以隨時隨地吸氧!通氧後的高原戰士們在高原環境中作戰,氧氣的供應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早年間,人類特地研究出了可以攜帶氧氣的氧氣瓶,只是,氧氣瓶的實用性還是太低了。
  • 新疆富蘊縣發生狼群襲人事件 6人受傷
    央廣網烏魯木齊8月12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通訊員隋文志)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11日發生一起狼群襲擊人事件,6位村民受傷,部分家禽、家畜受到狼群禍害。  凌晨2點前後,四、五隻狼竄入富蘊縣喀拉卓勒村,襲擊羊群。村民驅趕狼群時有6位村民受到狼群襲擊受傷,幸運的是沒有生命危險。目前,富蘊縣已出動警力巡邏搜尋,防止野狼再次襲擊村民及牲畜。
  • 軍馬無法通行解放軍騎犛牛巡邏
    在祖國帕米爾高原之巔,有一個叫紅其拉甫的地方,這裡有一支享譽全軍的犛牛巡邏隊,官兵們每一次巡邏都是對生命極限的一次挑戰。紅其拉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四十多攝氏度,塔吉克語是「血染的通道」的意思,早在西漢時期就是我國對外商貿的重要驛站。
  • 新疆發生狼群襲人事件 6人受傷1人耳朵被咬掉
    新疆發生狼群襲人事件/7) "← →"翻頁 8月11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喀拉布勒根鄉發生一起狼群襲擊人事件
  • 新疆狼群襲人 野外遇到狼群該怎麼辦?
    8月11日發生的新疆狼群襲人事件引發公眾關注。當天凌晨,新疆阿勒泰地區一座村莊的5戶人家遭到狼群襲擊,造成6人受傷其中2名重傷。此次新疆狼群襲人之所以令人震驚原因在於根據被襲擊村民的描述,這次襲人的狼群主動刨門群起而攻之非常的狡猾兇惡。在新疆狼群襲人事件發生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下野外遇到狼群該怎麼辦?
  • 蒙古國餓狼大規模過境 咬死新疆青河400隻牛羊
    蒙古國餓狼過境咬死新疆青河400多隻牛羊  1月12日中午,青河縣42歲的牧民木哈德斯匆匆吃了幾塊饢又跟著大家清雪去了。對於牧民們來說,越早打通牧道,就意味著將狼害損失減小到最低。
  • 新疆狼群襲人引恐慌野外遇狼怎麼辦 利用火但別主動攻擊
    8月11日晚,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喀拉布勒根鄉發生一起狼群襲擊人事件,導致6人受傷,一人耳朵被咬掉,6村民及家禽、牲畜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該縣森林派出所、鄉政府已迅速出動30餘人對野狼出沒地區開展巡邏防範搜尋,防止野狼對人及牲畜進行再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