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打算翻譯法布爾《昆蟲記》 託人到國外買英文版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魯迅曾打算翻譯法布爾《昆蟲記》(附照片)

居裡夫人1903年發表關於鐳的論文,同年,魯迅便向國人介紹了這一重大科學發現;魯迅參與編著的《中國礦產志》,是國內最早運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論述我國地質礦產的著作;魯迅還是中國第一位在課堂上講人體構造的教師;他還曾經打算翻譯長達十數冊的法國科學家法布爾的科學巨著《昆蟲記》,他甚至託人到國外去買英文版,可惜還沒有動手翻譯便病逝了……

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學者王錫榮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他最近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時發現大文豪魯迅其實也非常關注和熱愛自然科學。魯迅一生都在從事科學啟蒙工作,希望通過介紹科學知識,啟發國人正確認識世界、認知自己。據不完全統計,魯迅寫過和翻譯過的科學論著不下數十種,涉及化學、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等諸多領域。

《中國礦產志》曾是「國民必讀書」

據王錫榮介紹,還在童年時期,魯迅就喜愛有關草木蟲魚的自然科學讀物;而系統地接觸自然科學知識,則是在進入南京的水師學堂和路礦學堂之後。在學堂裡,他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感到「非常新鮮」。據記載,那時候中國已經引進介紹了達爾文的《天演論》,魯迅特地在假日趕到城南買回來,如饑似渴地學習。直到很多年以後,魯迅依然能背誦它的一些段落。

除了自己努力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魯迅總是及時地把世界上最新的重要科學研究成果介紹給國人。1902年,魯迅前往日本留學,第二年便根據日文譯本轉譯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兩部科學小說《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這一時期,魯迅還親自寫了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著作,包括《說鈤》、《中國地質略論》、《中國礦產志》。其中,《說鈤》一文,首次把放射性元素鐳介紹到中國。而有感於中國礦產豐富、國人卻知之有限,魯迅與同窗顧琅合作編著了《中國礦產志》。該書詳盡地介紹了中國18個省份的礦產資源及分布情況,另附錄《中國礦產全圖》,書後有《中國各省礦產一覽表》。這本書不僅讓當時的國人了解了祖國的富饒礦產,同時也呼籲同胞們抵禦列強對國家資源的覬覦和掠奪。《中國礦產志》出版後,被當時的教育部門推薦為「國民必讀書」和「中學堂參考書」。至1912年10月,6年間再版了4次。

首開先河在課堂上講解人體構造

魯迅十分重視用先進的科學知識啟迪學生,把它作為「立人之要」。1909年,中國還處在清朝末年,他就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開設《化學》與《生理衛生》課程。學堂沒有教材,他就自己編。現尚保存完好的《生理學講義》長達11萬字,共248頁,內容主要包括生理學、解剖學和衛生保健的知識。講義中還附有魯迅自繪的插圖72幅,附表5個,末附14項實驗,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生理衛生學講義之一。

王錫榮透露,魯迅教生理學時,曾應學生的要求,加講生殖系統的內容,這在當時簡直不可思議,魯迅卻很坦然。上課前,他對學生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在他講授的時候,不許笑。他曾對同事說:「在這些時候,『不許笑』是個重要條件。因為講的人態度是嚴肅的,如果有人笑,嚴肅的空氣就破壞了。」

上世紀20年代以後,魯迅的工作重心放在文藝和思想領域,但他並沒有放棄對於自然科學的學習,也從沒有中斷過科學啟蒙的工作。直到晚年,魯迅還翻譯了《藥用植物》,寫了《「蜜蜂」與「蜜」》等科普文章,鼓勵周建人編《進化與退化》並為之寫小引。

(本報記者 李婷)

相關焦點

  • 昆蟲的史詩——法布爾與《昆蟲記》
    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爾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螢火蟲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1859年,法布爾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在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
  • 蛟川書院2013年暑假必讀閱讀《昆蟲記》解析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 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 讀書快樂——給4-8歲孩子推薦一套繪本書:法布爾昆蟲記
    在孩子四歲左右時,我買了一套10冊的美繪版《法布爾昆蟲記》,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韓國人高蘇珊娜改編,金成榮繪圖,李明淑翻譯。這套書用簡潔的語言、可愛的彩繪、生動的故事,以童話的形式,描繪出法布爾先生原著中的一些昆蟲。講述它們的生活,展現它們的個性,其間還運用一些兒歌,來敘述昆蟲們的特點,非常受孩子喜歡。
  • 法布爾與《昆蟲記》:人性對蟲性的深度剖析
    羅大岡先生曾在1992年中譯本初版《昆蟲記》的序言中寫道:《昆蟲記》之所以受讀者廣泛歡迎,主要由於它有兩大特點:1. 它記載的情況真實可靠,詳細深刻;2.文筆精練清晰。沒有一般文學作品,一般抒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態,它文風質樸,別有風趣,自成一格。
  • 昆蟲文字寫生——法布爾細心觀察,撰寫《昆蟲記》
    《昆蟲記》《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螢火蟲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1859年,法布爾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在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
  • 昆蟲的史詩—《昆蟲記》
    如今,由於疫情,孩子們的超長假期,酷爽無比,再玩耍之餘,是不是依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去鑽研一下昆蟲方面的相關知識呢?昆蟲生長在大自然中,通過讓孩子們的讀書與觀察一同進行,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大自然。正如魯迅《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所講,即使只有一些野草,那也是他們的樂園。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其中的昆蟲也是他們最好的夥伴。
  • 讀《法布爾昆蟲記》,感受生命科學
    大家好,我是華陽小學二年級三班的葉嶸江,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法布爾昆蟲記》,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作者法布爾。法布爾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他用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昆蟲記》。
  • 《昆蟲記》: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昆蟲學的傳世佳作
    長大後,法布爾對昆蟲更加痴迷了,他立志要為昆蟲寫一本書,終於在1879年,《昆蟲記》的第一卷問世了。不過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哦!之後,法布爾專門買下一個荒廢的園子,日復一日地觀察和記錄昆蟲的生活習性。86歲時,他終於創作完第十卷,完成了整部《昆蟲記》。
  • 初中語文:《昆蟲記》名著導讀+知識點+中考真題練習
    法布爾(1823—1915年),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身為現代昆蟲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聞名,被世人稱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因貧病交加,於92歲逝世。
  • 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持續更新中,現12個故事)
    不相信的話,跟隨法布爾一起去發現螞蟻的神奇世界吧。《鐵嘴伐木工天牛》「咯吱,咯吱!」原來是天牛在啃樹枝!天牛的嘴巴真鋒利,簡直就是鐵嘴啊!除了有一張厲害的嘴巴,天牛還有一對長長的觸鬚,就像天線一樣。天牛為什麼長著這麼厲害的嘴巴呢?為什麼它要不停地啃樹枝呢?天線一樣的觸鬚有什麼作用呢?
  • 圖畫本《法布爾昆蟲記》 激發小朋友們的好奇心
    法布爾先生是一位熱愛自然的偉大科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19世紀末,傑出的法布爾先生捧出了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讚嘆之聲,並且這片讚嘆聲響徹了100多年,直到今天!  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非常樸素和優美,他把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寫成了優美的散文,讓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更能獲得一種美的享受,並由衷地產生一種對大自然深深的熱愛!  作為一位科學家,一位用心去觀察、用愛去體會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的科學研究是充滿詩意的,他從不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是充滿愛心地在田野裡觀察它們,跟它們親密無間。
  • 周末閱讀——《昆蟲記》
    他整理了20餘年來研究搜集的資料,完成了《昆蟲記》第一卷。1880年,法布爾購得一老舊民宅,周遭是一塊不毛之地,長滿雜了草。日復一日,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他飛舞尖鎬平鏟又刨又挖,終於建成一座百蟲樂園。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這是法布爾非常愜意和得意的活動天地,因為它可以成為昆蟲的家園。法布爾常住在這裡,繼續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筆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
  • 《法布爾昆蟲記》讀後感
    《昆蟲記》系列書中「菜粉蝶」這本非常有意思,書中有好玩圖片,優美的句子,還有特殊的設計,比如菜粉蝶的卵像塑料薄膜做成的橢圓形膠囊。
  • 隧蜂:《昆蟲記》中曾記載
    《昆蟲記》與隧蜂我們知道,《昆蟲記》是一本極其出色的巨著,其作者法布爾也被人們稱作「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布爾曾寫道:「多一隻少一隻隧蜂,對世界的平衡無足輕重。然而太遺憾了!以各種名目從事掠奪,已經成為芸芸眾生之間的既成法則……佔有特殊地位的人類自身,本應超脫這些災難;卻不料在他身上,野獸的貪婪欲望竟表現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 觸摸法布爾昆蟲之美
    在讀到《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中關於蟬的生命故事時,正值春天的微風輕拂過書頁。  忍不住用指尖溫柔地撫摸精緻的畫面,撫摸紙頁間栩栩如生、經過漫長的等待後終于振翅高飛的精靈——蟬。這個時候,我似乎聞到了田野和森林的清香,感受到卑微卻崇高的小生命心中巨大的喜悅。在這個春天,這一套美麗的昆蟲記把我的心靈帶離鋼筋水泥築就的城市,引我走進長久淡忘卻依然神秘而美麗的大自然。
  • 好書精讀 ▏《昆蟲記》內容簡介+精彩片段+讀後感
    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 一個視昆蟲為朋友與生命的男人 ___法布爾的一生
    法布爾的幼年時期是在農村的祖父母家生活的。這裡的自然環境及其優美,有各種花鳥蟲魚,法布爾在昆蟲記的前言裡就描寫了年幼時期對於水塘的觀察和關於自然的思考,這也是他對於神秘大自然首次開始產生興趣。六歲的時候法布爾回到撒·雷旺村,進入利卡爾老師開辦的私塾就讀,上課中,常有小豬、小雞會跑進教室覓食。
  •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45年前,我還是個中學生,暑假裡的一天,我到電影院去看一部印度電影《兩畝地》。看電影前,我在公園的樹蔭下讀一本書,那就是法國人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書裡所寫的蜣螂滾糞球的情形,令我覺得比偵探故事還精彩。因為讀書著迷,幾乎忘記了還有場電影等著自己,匆匆走進放映廳時,電影已經開始了。那部電影講的是一對農民夫婦在社會工業化的進程中,失去了他們賴以為生的兩畝地的悲劇。
  •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 蜘蛛為什麼不是昆蟲,難道是法布爾研究錯了?
    學習強國裡有一道選擇題,蜘蛛是不是昆蟲?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蜘蛛不是昆蟲呢?蜘蛛屬於節肢動物中的蛛形綱。蜘蛛和昆蟲屬於節肢動物中的不同分支。我們都知道,蒼蠅、蚊子、螞蚱、螞蟻、蜜蜂、蝴蝶都是昆蟲。它們共同的特徵是:身體分節,形成頭、胸、腹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