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相信大家也知道,太陽通過源源不斷地核聚變反應,釋放大量的能量,溫暖著世間萬物,如果太陽消失,我們這一切將不復存在。作為太陽系的能量來源,太陽釋放的能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太陽活動也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研究表明,太陽活動周期大約為11年,在每個周期內,會有一個太陽極小期和太陽極大期。在極小期,太陽活動水平最低,釋放的能量也最少,在極大期,太陽活動水平最高,釋放的熱量也多。
太陽或在本月進入新一輪活動周期
據2020年4月9日的一則系外行星,美國NOAA太空天氣預報中心主任柯林頓·華萊士預測,太陽可能會在本月進入新一輪活動周期。根據過去多太陽活動周期的記錄情況來看,首個有記錄的太陽活動周期是1755年至1766年,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太陽活動周期1,以此類推,上一個太陽活動周期是太陽周期24,時間為2009年-2020年。如果太陽在本月進入新一輪太陽周期,也就意味著太陽周期25要到來了。
當新的太陽周期到來,也意味著太陽活動的變化。因為在一個周期開始或者結束時,太陽的活動水平會達到極小期,新的一輪周期開始後,太陽活動水平會增加,然後在某個時刻達到峰值。按照目前的預測,柯林頓·華萊士表示預計在2025年夏天,太陽活動會達到峰值,到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大約115個太陽黑子。也就是說,如果在本月太陽進入新一輪活動周期的話,在接下來5年多的時間內,太陽會越來越活躍。
地球會進入小冰期嗎
關於太陽活動水平的變化,前段時間相信有一些朋友也看到關於地球是否會進入「小冰河」的觀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太陽活動會達到200年來最低水平。因此諾森比亞大學專家瓦倫蒂娜·扎爾科娃提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觀點,即預測地球平均氣溫預計會下降1℃,局部地區可能會降至-50℃。如果真的出現降溫,地球局部地區可能會進入小冰期。
當然,這一個觀點是備受爭議的,所以也有科學家提出了質疑的聲音。NOAA科學家道格·比塞克表示,即將到來的太陽周期25和太陽周期24的水平相當,暫時還看不到太陽活動達到最低水平。雖然現在太陽即將迎來第25周期,在新的周期開始階段太陽黑子相對較少,並不意味著整個周期的太陽黑子也是比較少。既然第25周期和第24周期太陽活動水平相似,或許意味著地球接下來10多年內的氣溫水平可能會和過去11年相當,所以進入小冰期的可能性不大。
地球或許會更熱
不過,鑑於當前氣候變暖趨勢,地球的平均氣溫也趨於上升,在第25周期和第24周期太陽活動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預計在第25周期,地球的氣溫可能會更高。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的氣溫高1.1℃,在2020年,地球的氣溫趨勢也不會出現降低。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在未來幾個月內,很多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比平均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