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第209場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北京: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1月12日0時至24時,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持續增加
防控形勢嚴峻複雜
徐和建介紹,北京疫情總體可防可控,但疫情傳播風險持續增加,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持續增加,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持續嚴峻複雜。
嚴格控制村內聚集性活動
加強農村大集防疫管理
徐和建介紹,要持續加強社會面防控不放鬆,強化常態化防控舉措,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嚴格公共場所防疫管理,嚴格控制村內聚集性活動,加強農村大集防疫管理,倡導節慶文明新風,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和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等的探頭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嚴格落實中高風險地區
進京人員核酸證明查驗
徐和建介紹,要做好中高風險地區進京人員監測管控,嚴格落實核酸證明查驗、集中和居家醫學觀察等防疫措施,持續加強進口冷鏈貨物監管。
朝陽大山子漢庭酒店疫情
共涉及4例確診病例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2020年12月14日,本市報告1例隔離期滿後核酸檢測陽性的確診病例,隨後與其密切接觸者中新增3例本地確診病例。疾控機構迅速開展溯源工作,對感染來源進行調查,經過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和環境標本核酸檢測以及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初步確定疫情源頭,基本掌握了傳播鏈條。
截至2021年1月12日24時,此次疫情共涉及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境外輸入1例,本地3例,臨床分型為輕型3例,普通型1例,無重型和危重型。
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
調為低風險地區
龐星火介紹,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自2020年12月18日起調整為中風險地區,該地區近14天內無新增確診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經市疾控中心評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分級標準》,自2021年1月13日起,調整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為低風險地區。
北京中風險地區降至7個
龐星火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風險地區7個,均在順義區,分別為南法信鎮西杜蘭村、高麗營鎮張喜莊村、高麗營鎮東馬各莊村、南彩鎮南彩村、仁和鎮河南村、北石槽鎮西趙各莊村、趙全營鎮聯莊村。其他地區均為低風險地區。
朝陽大山子確診病例疫情溯源報告
與順義疫情非同一來源
龐星火介紹,2020年12月14日,本市報告1例隔離期滿後核酸檢測陽性的確診病例,隨後與其密切接觸者中新增3例本地確診病例。疾控機構迅速開展溯源工作,對感染來源進行調查,經過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和環境標本核酸檢測以及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初步確定疫情源頭,基本掌握了傳播鏈條。
一、病例報告情況
截至2021年1月12日24時,此次疫情共涉及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境外輸入1例,本地3例,臨床分型為輕型3例,普通型1例,無重型和危重型。
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病例1(某男,27歲),2020年2月至11月在中國香港工作,11月28日從中國香港乘坐香港航空HX336航班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海關經健康篩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經閉環管理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集中隔離期間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12月12日隔離期滿後,入住朝陽區某酒店主樓三層;12月13日晚出現發熱等症狀,12月14日前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當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2(某女,48歲),某包子鋪員工,與病例3(某女,46歲),某包子鋪員工同住一職工宿舍,其宿舍位於該酒店配樓三層,主樓與配樓之間有通道相連。12月15日病例2和病例3作為病例1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2月17日在該酒店主樓與配樓之間的過道、配樓宿舍房間及公共區域外環境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12月18日,病例2、病例3先後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4(某男,4歲),因其父親曾有某包子鋪暴露史,12月19日對其一家進行居家醫學觀察,病例4直接接觸過其父親買回家的某包子鋪食品外包裝袋,12月2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另據調查,與病例1同航班另有1例中國香港輸入病例(某男,60歲),2020年12月11日,在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前被確診,該病例與病例1航班座位相距較遠,同乘過程中無接觸史,同航班無其他確診病例,隔離酒店無接觸史。
三、基因測序分析
市疾控中心對中國香港輸入病例(某男,60歲)、朝陽區散發疫情涉及的病例1至3,以及相關環境陽性樣本的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提示,此次疫情病毒均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1,為同一傳播鏈。該病毒與本市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本地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也非英國或南非新型變異毒株。因病毒載量較低,難以對病例4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
四、溯源結論
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及基因測序分析判斷,從中國香港抵京的病例1為此次疫情的傳染源頭,其通過環境的汙染傳播給病例2和病例3;根據現有的流調循證依據,病例4有與某包子鋪確診病例相關的暴露因素,不排除與此次疫情之間的關聯。
分析判斷,本次疫情與本市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非同一來源。
北京常態化疫情防控社區(村)
工作指引10萬冊已下發至全市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辦公室成員、市黨的建設研究所所長王大廣介紹,社區(村)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為全面落實國家有關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總結首都社區防控工作的經驗做法,指導基層進一步科學、精準做好工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由社區防控組負責,編寫《北京市常態化疫情防控社區(村)工作指引》。
《指引》由北京市黨的建設研究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組織中疾控、北京大學、市疾控、市屬醫院以及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家、學者參與,歷時三個多月,反覆修訂,經基層試用,進一步完善,完成編寫工作。日前,已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首批印刷10萬冊,已下發至全市所有社區、村。
北京:已繪製社區、村出現病例後
應急處置15步《流程圖》
王大廣介紹,《指引》所有政策性口徑均來自國家權威機構發布的政策文件,起草過程中廣泛徵求了有關部門、各區、街鄉、社區村等各方面意見,行文力求精練簡潔、通俗易懂,既有很強的權威性,也充分考慮了基層學習、使用的實際。
《指引》分日常防控、分級管控及應急處置兩部分7方面內容。圍繞社區、村人員管理,從卡口的設置與優化、健康人群自我監測、特殊人群管理與服務、重點人群居家觀察、健康監測人員服務管理、外出防護等六個方面提出了規範和標準;圍繞環境與空間管理,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基本規範,並根據不同環境與空間的特點,針對陰暗潮溼地下空間、樓道、小區公共廁所、垃圾桶及周邊清潔和病媒防制五個方面提出了防控要求;圍繞公共場所管理,針對工作和休閒場所、經營場所兩方面提出了管理規範;圍繞做好常態化的防控準備,從防控機制和物資儲備兩個方面明確了相關舉措;提出了社區宣傳教育的總體要求和宣傳要點;針對高、中、低不同風險等級,提出了分級管控的針對性措施。特別是,總結新發地、順義疫情處置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低風險地區出現局部散發病例的應急處置方案,明確了社區、村出現病例後應急處置的15步標準化流程,並繪製了《流程圖》。
北京對全市社區、村一線防控人員
開展全覆蓋培訓
王大廣介紹,當前,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國內多地暴發聚集性疫情,疫情輸入風險和本地病例零星散發交織,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下一步,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對全市社區、村一線防控人員開展全覆蓋培訓;定期組織社區防控專家開展巡查指導,查找工作漏洞,持續優化防控策略。
來源:北京日報、勞動午報
記者:王路曼
原標題:《朝陽疫情溯源結果公布:源自香港抵京病例,與順義疫情非同一來源!中風險地區降至7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