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疫情多次暴發 溯源調查發現了什麼

2021-01-07 環球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消息,溯源青島疫情時,中國疾控中心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10月18日,對廣州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的溯源也得出結論:王某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與其工作的隔離酒店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可以完全確認王某感染來源於隔離酒店的境外輸入病例。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東北地區(黑龍江綏芬河和吉林舒蘭)、北京新發地、新疆烏魯木齊、遼寧大連、山東青島等地相繼出現小規模聚集性病例。這幾次局地暴發疫情,溯源調查發現了什麼?在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突破4000萬、單日新增病例連創新高的形勢下,我國疫情防控尤其應當注意和防範什麼?記者採訪了中國疾控中心專家。

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跨境輸入觸發疫情

10月11日,山東省青島市出現3例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受到各方關注。

經過連續72個小時的調查,「案情」終於水落石出:青島港2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青島市胸科醫院隔離觀察期間,離開封閉病區做CT檢查,因防護、消毒不規範致使CT室被病毒汙染,進而傳染了次日到同一CT室檢查的結核病區住院患者和陪護者,並將病毒帶入結核病區,導致疫情在院內傳播。

作為此次青島疫情的「零號病人」,董某某、陳某某是青島大港裝卸工人,於9月19日夜班裝卸了來自境外進口的冷凍海鮮。青島市疾控中心對兩人的工作環境進行了採樣。根據他們採集提供的樣本,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今年6月,北京在連續56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後,再次出現本地病例,感染「源頭」被鎖定為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7月,大連在連續100多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後出現本地病例,前五日確診病例中近八成是凱洋海鮮公司員工及家屬。專家分析,冷凍儲存的汙染進口海產品在兩地疫情的觸發和傳播上很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疫情溯源調查雖然檢測到冷鏈水產相關物品及外包裝核酸陽性樣本,但從未分離到活病毒,傳播鏈和證據鏈並不完整。

此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在國際上尚屬首次。這提示新冠病毒可以冷鏈物品為載體遠距離跨境輸入,也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過去在樣本中『檢測出』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核酸陽性不一定是活病毒,此次『分離到』活病毒,意味著一定存在活病毒,且能造成傳播或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說。

「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從科學的角度看有兩大意義:一是表明新冠病毒在冷鏈外包裝的物理環境下能長時間存活,從而使得病毒得以通過這一載體跨境輸入,造成疫情的傳播擴散;二是為受新冠病毒汙染、經冷鏈跨境運輸的食品及外包裝觸發新冠暴發或聚集性疫情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學依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釋說,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仍然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被汙染的冷鏈食品相當於一個導火索,「在一個沒有疫情或已經成功控制本地疫情傳播的地方,病毒經汙染物帶進來,人因接觸汙染物感染,產生新的『零號病例』,從而觸發聚集性新冠疫情或暴發疫情。北京新發地是這樣,大連、青島也是這樣。在觸發疫情之後,疫情傳播擴散主要的方式還是人傳人(經飛沫)。」

此前多次局部地區疫情均指向冷鏈食品,為何直到此次青島疫情才從環境中分離出活病毒?參與青島疫情環境樣本病毒分離工作的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P3實驗室副主任劉培培解釋,能不能分離出活病毒,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物品的受汙染程度、物品從境外運到國內的時間等等,「例如,將海產品從冷凍車搬到冷凍庫,通常要經過常溫環境,九十月份比六七月份冷,病毒存活時間會長一些,分離出活病毒的概率就要大一些」。

自疫情發生以來,青島立即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流調排查和分類檢測。圖為青島網紅小麥島變檢測點,市民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李中傑介紹,此次青島疫情有三個特點:一是病毒來自境外輸入,是同一個傳播鏈;二是發生在特定場所,波及範圍局限;三是病例發現及時處置迅速,沒引起社區傳播。吳尊友也指出,此次青島疫情的特殊性在於,最早被感染的兩個人並沒有造成疫情在冷鏈加工業更大範圍的擴散。這也有助於排除關於疫情來源的其他可能性,證實疫情正是由於被汙染的海產品通過冷鏈運輸到國內進而造成了傳播。

外防輸入應強調「人物並重」

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表明我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是正確的。」吳尊友解釋說,現在外防輸入強調「人物並重」,即既要防止境外感染的人返回國內造成本地的傳播擴散,又要防止在境外汙染的冷凍食品通過冷鏈運輸把病毒帶到國內,這顯然是極為必要的。

此次分離出活病毒是在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上,進口海產品因此受到格外關注。吳尊友提醒,這並不意味著通過冷鏈進口的肉食品就沒有帶入病毒的風險。「此前歐洲美國不少肉食品加工企業暴發過聚集性疫情。如果他們在復工復產時沒有規範防疫,從境外疫情嚴重國家進口的牛羊肉、雞肉等,同樣也有可能通過冷鏈運輸把病毒帶到國內,因此對肉食品的檢測也不容鬆懈。」吳尊友說。

對老百姓來說,進口海產品、肉食品還能不能吃?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指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但其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比如從事冷鏈產品裝卸、加工、銷售等的人員,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極低。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證實,我國市場流通冷鏈食品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風險很低。截至9月15日,全國24個省份報送了298萬份檢測結果,其中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67萬份,從業人員樣品124萬份,環境樣品107萬份,僅在22件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病毒核酸載量較低,此前未曾分離到活病毒。

「活病毒、死病毒以及病毒碎片都可以檢測出核酸陽性,但其中只有活病毒具有傳染性。從298萬份中檢測出22件核酸陽性,而且沒有分離出活病毒,這表明吃冷鏈物品感染疫情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吳尊友提醒,如果還是不放心,也可以更小心些,比如注意生食熟食分開、案板別混用;接觸過海產品、冷凍肉的手,切莫在洗乾淨之前去觸摸嘴巴、口腔、鼻子和眼睛等等。

對於工作中經常與具有較高新冠病毒汙染可能的冷鏈產品密切接觸的行業從業人員,中國疾控中心建議他們增強防護意識,做好日常防護。比如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汙染的冷鏈產品,接觸冷鏈產品後未脫掉可能被汙染的工作服並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後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進行核酸篩查。

加強境外輸入病例的閉環管理,做到病區隔離

近日,山東煙臺邊檢機關根據防控疫情境外輸入邊防檢查流程,為來自巴西的40萬噸巨輪辦理邊防檢查手續。針對該輪20多名中國籍船員需上下船舶換班的情況,邊檢機關專門派出多組執勤人員,分別對上下船船員進行人員查驗,保證下船船員第一時間能夠接受核酸檢測。

當前全球仍然處在大流行的高峰期,單日新增病例連創新高。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0月20日凌晨,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4015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11.5萬例。僅在過去7天,各國的新增確診病例就超過250萬例,是新冠肺炎出現以來最高的單周新增數字。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0月18日1時43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數較前一日增加392471例,創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大增幅,並且已連續兩天創新高。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多地新冠確診病例加速上升,尤其是歐洲和北美地區。

「眼下全球第二波疫情反彈勢頭明顯,外防輸入是當下疫情防控的重點。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必須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高福說。

最近局地疫情暴露了一些地方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比如,青島新冠病毒感染者與普通病區患者共用CT室。再比如,廣州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被感染,是因為他在協助隔離酒店部分隔離人員處理快遞時,未按照規範開展防護,僅佩戴口罩,沒有戴手套、穿鞋套,隔離衣穿著不規範,且與隔離人員有近距離交流。

「目前,中國的社會環境應該說是比較安全的,只有像海關、醫院、實驗室存在新冠病毒。各地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風險點的防控。」吳尊友提醒,在境外輸入病例的閉環管理方面,要注意病區隔離,防範交叉感染風險。各地對境外輸入病例的管理都設有定點醫院或指定醫院,定點醫院有些是專門接收新冠病例的,也有在接收新冠輸入病例的同時為社會其他病人提供服務的。後一種情況要注意病區劃分是否嚴格隔離,大型儀器設備有沒有交叉使用,各地要對接收輸入病例的醫院進行一條龍檢查,看整個閉環是否有漏洞。實驗室防護方面,要按規定做好實驗室操作,同時也要查看疫情防控的閉環是否還有隱患,要不要進一步查漏補缺;個人防護方面,要繼續保持常態化防控意識,常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仍然很重要。

最近在局部地區突然出現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如青島港工人董某某、陳某某,廣州花都感染者王某,均為無症狀感染者,這又意味著什麼?吳尊友解釋,在今年年初疫情發生早期,人們更多的是關注及時撲滅疫情、救治患者。在隨後發生的幾起疫情中,看似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增多,這其實是由於疫情防控窗口前移、檢測能力提升,使我們能夠更及時地發現處於早期感染的病例。「經過9個多月的實踐,我國積累了有效的前期防控經驗,即使有疫情再發生,也不會出現像武漢早期那樣嚴重的疫情。我們有信心應對秋冬季疫情的考驗。」吳尊友說。

青島疫情為破解新冠病毒溯源之謎提供新思路

已持續很久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地方,為何突然暴發疫情?專家分析指出了兩種可能性:一是來自疫區的感染者造成了輸入性傳播;二是被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食品通過冷鏈運輸到國內市場造成了傳播。

「四五月份東北幾個城市發生的疫情,基本都屬於輸入病例引發當地的局部傳播。北京、大連、青島等局部疫情,基本上則是由被汙染的海產品或外包裝通過冷鏈運輸到國內之後引起的。」吳尊友說。

此前武漢暴發疫情,在華南海鮮市場檢出大量新冠病毒,人們曾懷疑疫情與野生動物有關。但隨著對新冠病毒認識的深化,專家認為,有必要進一步開闊思路,將一些新的技術方向也納入研究範圍。

今年6月疫情在北京反彈,同樣在批發市場集中暴發,但北京出現野生動物導致疫情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疫情溯源的調查最終指向冷鏈食品。此後大連、青島疫情都和海產品有關。「武漢早期調查,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例同樣集中在海產品銷售區的從業人員中。以前我們病毒溯源更多考慮野生動物,如今一些新的流行病學的數據和實驗室的數據提示我們,還要進一步打開思路。除了既往的技術線路以外,病毒溯源也應該考慮新的線路,比如海產品有沒有可能。當然,這需要經由科學探索之後才能得出結論。」吳尊友說。

相關焦點

  • 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至於為什麼首先在武漢率先發現了疫情?
  • 喀什疫情溯源:本土病毒的可能性不大,暫未發現「超級傳播者」
    喀什新冠疫情來得突然、病例增長迅速,且病例來源地相對集中,其中有沒有「超級傳播者」?溯源:疏附縣本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次喀什疫情,病毒是本土出現還是從境外來,尚無法判斷。「她不一定是此次疫情中最早被感染的病例,只是先發現了她,她只是指徵病例。」
  • 中疾控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
  • 國內六地新冠疫情「零號病人」仍未確定,病毒溯源到底難在哪
    10月16日青島市疫情防控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本次疫情由新冠病毒感染者與普通患者共用CT室引發。不過,健康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黑龍江綏芬河、新疆烏魯木齊、遼寧大連、吉林舒蘭、北京新發地、廣東深圳等地已接連出現過小規模聚集性病例,但這些地方的 「零號病人」至今依然成謎。
  • ...部回應:美國疾控中心有關的說法,再次印證疫情在世界多地多點暴發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多點暴發,你剛提到的美國疾控中心有關的說法,再次印證了這個說法,也再次說明,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必須要秉著科學的態度由科學家在世界範圍裡面開展調查和研究。中方也一直同世衛組織就此保持著密切的溝通,我們希望其他的國家也能和中國一道,秉持這樣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同世衛組織開展合作。
  •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趙曉展閱讀提示近期全球多個研究發現,早在武漢暴發新冠疫情之前,病毒已在多國出現。這也說明,疫情的暴發地不一定是病毒的發源地,也不一定是最早的人感染發生地。已經導致全球6000多萬人感染和140餘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起源於何時何地,目前仍有待揭開。不過隨著全球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多個醫學研究和例證表明,在武漢暴發疫情之前,新冠病毒或已在多國出現。
  • 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意味著什麼?專家:以前我們...
    此前在溯源青島疫情時,中國疾控中心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10月18日,對廣州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的溯源也得出結論:王某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與其工作的隔離酒店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可以完全確認王某感染來源於隔離酒店的境外輸入病例。
  • 本輪疫情峰值到了嗎?6次檢測才呈陽性意味著什麼?馮子健回應
    來源:央視原標題:本輪疫情峰值到了嗎?6次核酸檢測才呈陽性意味著什麼?馮子健最新回應→近期,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多地局部暴發,從1月2日至1月14日10時,河北省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23例,其中石家莊市494例;截至14日17時,黑龍江綏化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92例,無症狀感染者110例。本輪疫情峰值出現了嗎?溯源難度是什麼?有人多次核酸檢測才呈陽性,有必要緊張嗎?今晚的《新聞1+1》採訪了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 新冠傳播新發現引眾多關注,外交部:再次印證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
    路透社稱,這一發現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更早在中國以外傳播。報導稱,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在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間,對959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進行一項肺癌篩查試驗,並留下了血液樣本。疫情暴發後,研究人員對這些留存的血液樣本進行了檢測。研究發現,有111人(11.6%)在今年2月以前就出現了新冠病毒抗體。
  • 市疾控中心舉辦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
    2020年9月29日,市疾控中心舉辦「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市衛生健康委吳兵副主任,市疾控中心夏俊傑主任、馮鐵建副主任,市、區疾控中心相關科所負責人等40餘人參加了演練,還邀請了北京、大連、廣州3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前來指導、交流。
  • 駐法大使館:在病毒溯源問題上,還有哪個國家接待過世衛專家考察?
    值此之際,部分西方媒體仍在陰陽怪氣地污衊中國「掩蓋事實」。曾多次發漫畫諷刺美國政客的中國駐法大使館,再次發出「靈魂拷問」,14日以《停止政治操弄,讓新冠病毒溯源回歸科學本源》為題發文,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病毒溯源問題上,還有哪個國家接待過世衛專家考察?哪個國家比中國做得更多?」駐法大使館官方推特當天也發帖,專門點出這句話,並在推特頁面置頂了法語全文。
  • 朝陽疫情溯源結果公布:源自香港抵京病例,與順義疫情非同一來源!中...
    疾控機構迅速開展溯源工作,對感染來源進行調查,經過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和環境標本核酸檢測以及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初步確定疫情源頭,基本掌握了傳播鏈條。截至2021年1月12日24時,此次疫情共涉及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境外輸入1例,本地3例,臨床分型為輕型3例,普通型1例,無重型和危重型。
  • (熱點觀察)科學再次證明 只有摒棄偏見方能共抗疫情
    近日,備受全球關注的新冠病毒溯源話題再起漣漪。據《華盛頓郵報》11月30日公布的一項政府研究報告顯示,早在去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在美國傳播,這比中國正式發現新冠病毒還要早幾周,比美國發現第一例患者要早1個月。
  • ...在確診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溯源中,發現均有北京新發地農...
    【疫情防控中失職失責 北京豐臺副區長周宇清等被免職】14日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關於對豐臺區有關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職失責問題初步調查和處理的事項。市委書記蔡奇主持會議。6月11日以來,北京市連續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確診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溯源中,發現均有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或有關人員接觸史。
  • 疫情當前,日本多地暴發禽流感,雞蛋還能吃麼?
    在日華人圈 思華人之所想,做華人之所需 為百萬華人打造最務實的品質 三連休剛過去的這一周裡,日本全國新增感染人數約為1.5萬人,累計確診已超14.2萬例,比前一周增加了4000人以上,在這樣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下,11月25日,一天之內,相隔約400公裡的福岡縣和兵庫縣,接連暴發養雞場禽流感
  • 安徽省一非洲豬瘟疫情的暴發原因調查:汙染源可能來自生豬屠宰場
    摘要:2018年9月,安徽省銅陵市某豬場暴發非洲豬瘟疫情。為查明疫情可能的來源、波及範圍,繼而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建議,對該豬場的飼養管理、豬群發病現狀以及相關流行病學關聯場點進行了現場調查。調查發現,此次暴發可能由飼餵泔水引起。
  • 香港疫情反覆增41宗病例 有救護站及醫院現小型暴發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疫情反覆增41宗病例 有救護站及醫院現小型暴發 中新社香港1月1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連日來香港疫情反覆,截至11日零時,香港新增41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青衣救護站和瑪嘉烈醫院出現小型暴發,兩個群組均出現多宗確診及初步確診病例。
  • 美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12月在美出現,外交部回應:美國疾控中心有關的說法,再次印證疫情在世界多地多點暴發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多點暴發,你剛提到的美國疾控中心有關的說法,再次印證了這個說法,也再次說明,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必須要秉著科學的態度由科學家在世界範圍裡面開展調查和研究。
  • 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縣暴發愛滋病疫情
    原標題: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縣暴發愛滋病疫情  新華網華盛頓4月2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衛生機構24日說,美國印第安納州斯科特縣暴發愛滋病疫情,自去年12月以來已發現至少142人感染愛滋病病毒,而原因主要是共用被汙染的毒品注射針頭。
  • 北京疫情是「第二波」?其實只是「餘震」!北京疫情未出現社區傳播...
    但是也正因如此,讓我們在下一次真正大流行之前,發現了一個漏洞,打了一場阻擊戰。總體來講,這次疫情小規模暴發之後,北京和周圍地區的反應和措施是及時而有效的。上次突發事件後建立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在這次北京的疫情中都發揮了作用。從疫情上報、流行病學調查到普遍檢測和患者處置,應該說做得都是可圈可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