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技術研究新發現:PSSA襯底可提高倒裝晶片LED的效率

2020-12-09 LEDinside

據報導,武漢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公布了採用PSSA(patterned sapphire with silica array)襯底來降低氮化鎵接合邊界失配問題的方法,提出PSSA襯底可提高銦氮化鎵、氮化鎵(InGaN/GaN)倒裝晶片可見光LED的效率。

PSSA是一種具有二氧化矽陣列的圖形化藍寶石襯底。今年初,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周聖軍教授提出PSSA襯底可大幅提高銦氮化鎵、鋁氮化鎵(InGaN/AlGaN)UV LED的效率。

本次研究描述了PSSA襯底在提高三族氮化鎵LED效率方面的潛力巨大。相比正裝晶片,倒裝晶片LED能夠解決散熱和電流分布不均勻等問題。在倒裝結構中,光主要通過透明襯底發射出來。

周教授指出,採用傳統圖形化藍寶石襯底(PSS)生長氮化鎵,由於氮化鎵在圖形化的側壁上生長會出現定位錯誤,而降低氮化鎵薄膜的穿透位錯密度向來是一大挑戰,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內量子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PSS襯底上倒裝晶片LED在光提取效率方面難以實現突破,因為藍寶石和空氣之間界面上的大折射率對比度是預先確定的。

反觀PSSA襯底,由於二氧化矽陣列錐面側壁不會形成氮化鎵島狀,因此在PSSA襯底上生長的LED可有效減少側壁區域和襯底C平面區域上氮化鎵之間接合邊界上出現的失配問題。

周教授表示,相比傳統PSS襯底的方案,PSSA襯底上的倒裝晶片LED裡的矽陣列和空氣之間具有更小的折射率對比度,因此有更多的光從矽陣列折射到空氣中,從而提高光提取效率。

另外,基於結晶質量和光提取效率的提高,PSSA襯底上倒裝晶片LED的外量子效率也高於PSS襯底上的倒裝晶片LED。

武漢大學兩項研究皆表明PSSA襯底能夠比PSS襯底更好地起到反射和折射的作用。採用PSSA襯底降低了穿透位錯密度並提高了光提取效率,從而改善了InGaN/AlGaN UV LED以及InGaN/GaN倒裝晶片LED的效率。(LEDinside Janice編譯)

轉載請標註來源!更多LED資訊敬請關注官網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LED倒裝技術及工藝流程分析
    倒裝晶片技術應用於LED器件,主要區別於IC在於,在LED晶片製造和封裝過程中,除了要處理好穩定可靠的電連接以外,還需要處理光的問題,包括如何讓更多的光引出來,提高出光效率,以及光空間的分布等。所謂薄膜倒裝LED,就是將薄膜LED與倒裝LED的概念結合起來。  在將LED倒裝在基板上後,採用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技術將藍寶石襯底剝離掉,然後在暴露的N型GaN層上用光刻技術做表面粗化。  如圖2所示,這種薄膜結構的LED可以有效地增加出光效率。但相對來說,這種結構工藝比較複雜,成本會相對較高。
  • 矽襯底完敗藍寶石襯底,晶片結構已玩不出新花樣?
    熱可以由晶片直接傳遞到如陶瓷等基底材料上,而不用通過導熱能力較差的藍寶石襯底,因此注入電流可以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的光通量也可以顯著提升。缺點是晶片是五面發光的,給需要精確二次光學設計的場合,如小角度射燈、手機閃光燈、車燈、超薄背光及平板燈等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此外,也存在正裝五面出光晶片所面臨的顏色不均勻的問題。
  • LED晶片倒裝工藝原理以及發展趨勢
    倒裝晶片與與傳統工藝相比所具備的優勢:  通過MOCVD技術在蘭寶石襯底上生長GaN基LED結構層,由P/N結髮光區發出的光透過上面的P型區射出。由於P型GaN傳導性能不佳,為獲得良好的電流擴展,需要通過蒸鍍技術在P區表面形成一層Ni-Au組成的金屬電極層。P區引線通過該層金屬薄膜引出。為獲得好的電流擴展,Ni-Au金屬電極層就不能太薄。為此,器件的發光效率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通常要同時兼顧電流擴展與出光效率二個因素。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金屬薄膜的存在,總會使透光性能變差。此外,引線焊點的存在也使器件的出光效率受到影響。
  • 大功率LED晶片抗過電能力研究
    實驗共測試5顆SiC襯底倒裝結構LED晶片,其失效時的脈衝峰值電流分別為:29.22A、29.68A、33.57A、35.68A、35.39A。通過對比發現,以上峰值電流比測試過的水平結構晶片抗浪湧峰值電流高出一倍。
  • LED晶片 16 種襯底、外延及晶片結構分析
    近幾年LED技術發展迅速,取得襯底、外延及晶片核心技術突破性進展。  (2)納米柱PSS  英國塞倫公司的新技術,在藍寶石襯底上採用獨特的納米光刻技術,形成表面的納米柱,在此襯底上外延生長可緩解應力85%,從而大幅度減少缺陷,可提高發光亮度達80~120%,LED光效的產業化水平達200lm/w,並改善Droop效應,衰減減緩約30%。
  • 教你如何提高LED的發光效率
    ,使電能不易轉換成熱能,進而間接提高LED的發光效率,而可獲得約70%左右的理論內部量子效率。隨著外延生長技術和多量子阱結構的發展,超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的內量子效率已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波長625nmAlGalnP基超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的內量子效率可達至100%,已接近極限。   半導體材料本身的光電轉換效率已遠遠高過其它發光光源,因此現在提高晶片的外量子效率是提高發光效率的關鍵。
  • 新突破!VueReal專有的倒裝晶片Micro LED良率超99.9%
    Micro LED結構研究獲得突破,可實現垂直LED結構所具有的高良率和低成本特點,良率超99.9%。 據悉,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倒裝晶片結構的Micro LED良率普遍不高,且工藝複雜,ESD靜電敏感高,最終導致顯示器生產成本極高。 VueReal一直聚焦開發垂直晶片Micro LED工藝,可生產出非常簡單的器件,良率高達99.9996%,尺寸小於8微米。
  • 膠帶當襯底?這項新技術可實現高效晶圓級Micro LED轉移
    在突破Micro LED瓶頸技術的路上,全球範圍內的研究者從未止步。據報導,由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日本東京大學和佛山市德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展了題為《轉移至膠膜上的平面和曲面顯示屏用晶圓級Micro LED》(Wafer-Scale Micro-LEDs Transferred onto an Adhesive Film for Planar and Flexible Displays)的研究。
  • 矽襯底LED晶片簡介及主要製造工藝分析
    從結構圖中看出,Si襯底晶片為倒裝薄膜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背面Au電極、Si基板、粘接金屬、金屬反射鏡(p歐姆電極)這種結構晶片電流垂直分布,襯底熱導率高,可靠性高;發光層背面為金屬反射鏡,表面有粗化結構,取光效率高。
  • 照明級LED的封裝方案
    功率LED的輸入功率比原支架式封裝的LED的輸入功率提高了幾倍,熱阻降為原來的幾分之一。瓦級功率LED是未來照明器件的核心部分,所以世界各大公司都投入了很大力量對瓦級功率LED的封裝技術進行研究開發。我國臺灣UEC(國聯)公司採用金屬鍵合(Metal Bonding)技術封裝的MB系列大功率LED的特點是,用Si代替GaAs襯底,散熱效果好,並以金屬粘結層作為光反射層,提高了光輸出。功率型LED的熱特性直接影響到LED的工作溫度、發光效率、發光波長、使用壽命等,因此,功率型LED晶片的封裝設計、製造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大功率LED封裝中主要需考慮的問題有:① 散熱。
  • LED晶片行業發展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
    發展前景 近年來,LED 產業鏈中各環節的技術發展和工藝改進,推動了 LED 成本大幅下降,促進了 LED 應用全面發展。LED 外延生長和晶片製造是 LED 生產過程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其技術發展水平決定了 LED 應用的滲透範圍。提高發光效率(lm/W)和降低單位成本(元/lm)是 LED 外延晶片行業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
  • 如何讓LED更亮?一文淺析如何減少Droop效應和提高光提取效率
    這種效率的提升使得高亮度晶片變小,能夠將密集堆疊的陣列產生出可尋址矩陣,這非常適合於汽車前大燈動態光束轉向。InGaN LED的固有高速切換使其成為可見光通信或LiFi的理想選擇。LED廣泛滲透到各個市場中,這得歸於藍色LED插頭效率、白色轉換效率、精確定製和控制色點的能力大幅度上升。在本文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Lumileds團隊討論了LED的技術細節,並比較了不同的結構,從而突出了未來改進的機會。
  • 如何利用鰭型晶片架構提高LED效率?
    Watson研究中心聯合開發的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架構有望在設備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eIaednc該小組已成功在實驗室中展示了這一架構,並在最近的Science Advances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新設計可能使亮度呈指數級提高,達到目前亞微米級LED亮度的100到1000倍,可以作為各種應用中新興技術的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 澳大利亞新AI技術:極大地提高了AI的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澳大利亞新AI技術:極大地提高了AI的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2-04 11:40:38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場景需求的不斷拓寬
  • 2020 Mini/Micro LED顯示大事記!
    5 月 研究發現首個高功率InGaN紅色LED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宣布製造出峰值波長為665nm的InGaN紅色LED,並提高了光輸出功率和外量子效率
  • 未來5年,氮化鎵襯底引領LED襯底發展潮流
    在當今日美壟斷LED晶片核心技術的格局下,中國LED企業如何打破格局,完成技術攻堅,促進LED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LED襯底類別包括藍寶石、碳化矽、矽以及被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氮化鎵。  與傳統襯底材料相比,氮化鎵具有禁帶寬度大、擊穿電壓高、熱導率大、電子飽和漂移速度高、抗輻射能力強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等優越特性,是迄今理論上電光、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材料體系。時至今日,氮化鎵襯底相對於藍寶石、碳化矽等襯底的性能優勢顯而易見,最大難題在於價格過高。  厚膜的襯底產品方面:產品有10~50微米的不同規格,常用的是20~30微米。
  •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打開APP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發表於 2018-04-24 06:41:00 日前,LED光電巨頭歐司朗宣布
  • pcb板怎樣利用倒裝晶片裝配技術
    由於倒裝晶片比BGA或CSP具有更小的外形尺寸、更小的球徑和球間距、它對植球工藝、基板技術、材料的兼容性、製造工藝,以及檢查設備和方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現今電子器件的小型化高密度封裝形式越來越多,如多模塊封裝(MCM)、系統封裝(SiP)、倒裝晶片(FC,Flip-Chip)等應用得越來越多。這些技術的出現更加模糊了一級封裝與二級裝配之間的界線。
  • 希達電子:倒裝LED COB是超高密度小間距顯示的未來
    而擁有先進設備和充足資金的大型企業,又因無法繞過相關的專利問題,對COB技術的態度謹小慎微。新進加入COB技術的企業雖有後發優勢,可以走捷徑,但想要越過現有專利走一條新路子還是比較困難。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推廣與普及,都不可能僅靠少數幾家廠商就可以做到,而必須由行業中大多數的企業共同完成,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產業鏈。
  • 全垂直結構Mini LED RGB顯示方案的三大關鍵詞
    一方面,是用戶對顯示產品的解析度、色彩還原度和畫質等規格的追求永無止境,從1K到8K;另一方面,成熟的LED行業太需要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牽引產業大發展。也正因為如此,產品開發商擁有了前進的動力,不斷探索新技術,勇於挑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