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至,酷暑離我們還遠嗎?
夏日已至,
作為主角之一的「高溫」盛裝登場,
從南到北影響全國多地。
說到高溫,就不得不提到防曬。
當下,防曬已不僅僅是簡單的美與白的問題,而是關係到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那麼,防曬到底要防什麼?紫外線的影響有多大?影響紫外輻射的因子有哪些?
雖說防曬是個持久戰,但在炎炎烈日之下,我們更應該學會科學防曬。
小編將從紫外線的危害、物理及化學防曬、ABC防曬原則、常見美白食物等四大方面助你一臂之力。
紫外線知多少?
1.紫外線:Ultraviolet (UV) 主要是指UVA+UVB+UVC(UVD為真空紫外線),其中UVC被臭氧層隔離了,我們防曬主要是對抗UVA及UVB。
UVA/曬黑段:長波紫外線,皮膚老化,穿透力強,可達真皮層。
UVB/曬紅段:中波紫外線,皮膚曬傷,穿透力一般,可達表皮。
UVC/滅菌段:短波紫外線,無法到達地表。消毒使用的紫外線燈就是運用UVC的滅菌原理。
2.對皮膚的危害:
1)老化:日曬可以導致皺紋;光老化(佔據外源性老化80%+)使得皮膚變粗糙,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等。
2)曬傷、曬黑:
UVB,其中的B除了指B波段,還可指burning;
UVA中的A除了指A波段,還可指aging。
3)皮膚病:如色道素性皮膚病、慢性光化性皮炎、更有甚者皮膚癌等。
物理及化學防曬 有何不同?
1.化學防曬:通過吸收紫外線引起分子異構化等,最終以熱能或光能的形式散發出去,本質上是一種能量的轉化。
防曬成分:氧苯酮、胡莫柳酯、阿伏苯宗、辛二烯、辛水楊酯、奧西諾酯等。
關於化學防曬,市面上防曬品琳琅滿目,那麼我們可以參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1)PA/防曬黑:
全稱Protection of UVA即保護係數,用以抵擋UVA。「+」表示防禦強度,一個+可以延緩肌膚曬黑時間2-4倍,+越多,效果越好,共三級強度,分別為:PA+:抗曬;PA++:非常抗曬;PA+++:超級抗曬。
2)SPF/防曬傷:
全稱sun protection factors 即防曬係數,用以防禦UVB。SPF指數越高,對UVB的防禦能力越強。
SPF後面的係數:是指紫外線對皮膚的照射不致傷害的一段時間範圍。根據遮蔽時間及汗水稀釋等情況,合理選擇補塗時間。
遮蔽時間=SPF10分鐘。
3)使用時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選擇防曬指數SPF15,PA+的產品就足夠了。
塗抹時間:出門前30分鐘。
塗抹用量:每次至少1-2毫升/一元硬幣大小。
及時補塗:同時須注意化學防曬劑對皮膚有刺激性,不是PA、SPF越高越好。
減少外出:夏季每天10點-14點紫外線輻射最強。
2.物理防曬:
利用反光粒子或物理遮蓋,吸收、反射、散射或阻擋紫外線,使到達皮膚的紫外線減少,同時物理防曬劑還可在一定程度的反射可見光(紫外線波長小於400nm,可見光波長400-760nm)。
防曬成分:二氧化鈦和氧化鋅 (金屬氧化物)
(1)二氧化鈦/350:對350nm以下的紫外線吸收強,以上的光線反射強。
(2)氧化鋅/370:對370nm以下的紫外線吸收強,以上的光纖反射強。
關於硬防曬,如太陽鏡、防曬服、防曬帽、遮陽傘等,有哪些參考指標呢?
1) UPF:全稱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即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數值越高,防護力越強。例如UPF60代表有1/60的紫外線可以穿透布料到達皮膚。
2)TAV:全稱T(UVA)AV即UVA透過率,UVA的數值越小,透射輻度越小,對人體傷害也越小 。
3)根據《紡織物防紫外線性能評定》:防曬服UPF>30;遮陽傘UPF>40且UVA透過率小於5%的產品,才能稱防紫外線產品。
防曬三大原則 你知道嗎?
即ABC原則,避免(Avoid)、遮擋(Block)、防曬劑(Cream).
1)避免(Avoid):避免去海邊、陽光直射下等。
2)遮擋(Block):藉助於硬防曬。
3)防曬劑(Cream):即軟防曬,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面上很多防曬產品都是化學和物理防曬劑的結合。
綜上,防曬的最佳方式:軟防曬+硬防曬雙管齊下。
同時根據之前介紹的參考指標即PA、SPF、UPF、TAV等進行合理優化。
吃貨福利:吃也可防曬?
(1)火龍果:含維生素C和青花素,可美白、抗衰老。
(2)檸檬:富含含維生素C,能夠去除色斑、增白潔膚。由於白天易吸收紫外線,最佳時間:晚上喝。
(3)獼猴桃/果中之王:含維C和維E,美白、抗氧化、消除雀斑和暗瘡等。
(4)西紅柿:含維C和番茄紅素,抗氧化、防曬傷。最好熟吃,忌空腹吃。
● 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