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魯的電影院停業已經超過100天。從招聘工人、備戰春節檔,到電影撤檔、影院停業;從復工在望,到一紙禁令,影院再度停擺……三個多月來,李言魯經歷了從業10年未曾有過的感受,像坐了一次還沒有到頭的過山車。
第3751期
撰文/張正磊 攝影/鍾智暉 承制/柴影TV
海報設計/銳圖 編輯/夏天
出品/騰訊新聞
「據說已經有幾千家影視公司關停了」,影院倒閉的消息也不時地傳到李言魯的耳朵裡,「如果不做這個行業了,能幹什麼、會幹什麼?」
被迫休假了這麼久,年過而立的李言魯,也常常陷入迷茫和焦慮之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和行業。
停擺
李言魯看的最後的一場電影,是1月21日那天的《奪冠》點映。可容納500人影廳裡座無虛席,沒有人戴口罩。
李言魯看完點映興奮地發了個朋友圈:「紅歌不輟,薪火相傳,女排精神,永不褪色。好看,推薦!」有人留言,讓他預估影片能賣到多少億,李言魯心裡全是春節檔大豐收的景象。
為了應對春節檔的火爆,李言魯招聘了10來個大學生鐘點工;倉庫裡堆滿了飲料、爆米花和炸雞塊等零食;電影海報等宣傳物料,早早地就布滿了影院的各個醒目位置。
影院的戛然停擺,讓這一切準備變成徒勞。
影院的大廳裡,至今保留著春節檔的電影海報
1月23日,在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裡,原定今年春節檔上映的七部電影全部撤檔。李言魯回顧當天,「上一刻還有片方在追著排片場次,下一刻就發出了影片撤檔聲明」。
為春節檔所有的努力頃刻間付諸東流,李言魯和同事們來不及感慨,撤檔後有一大推的預售票等著他們去處理:他們已預售出近十萬元的大年初一影票。
「手忙腳亂的一天,頭疼、肉疼、心疼!」
此時已經上線的影片還沒有撤檔,李言魯重新調整了大年初一的排片場次、票價以及員工的排班。望著倉庫裡的備貨和鐘點工名單,李言魯心中不免隱隱擔憂。
1月23日,李言魯的朋友圈
果不其然,第二天大年三十(1月24日),萬達、金逸、大地、橫店等各大院線先後宣布停業。他所在的新世紀影城堅持到了晚上7時,最後一場電影結束之後,影院的兩扇捲簾門被緩緩拉上,電影行業也一起被拉至凜冬。
2017至2019年的春節檔票房收入分別是34.20億元、57.70億元、58.59億元。
2020年春節檔,票房0元。
李言魯自己影院裡17名老員工沒有離職,但是他們沒有績效,每月領著微薄的基本工資,輪流值班打掃影院衛生。
失業?
妻子在一家教育機構上班,已經復工,照顧5歲兒子的重擔就落在了李言魯身上。
早上,兒子不願意刷牙,藏到了衣櫃裡,李言魯和妻子「遊說」了半天,才把兒子喊了出來。吃喝拉撒、洗洗涮涮,教孩子看書、陪孩子玩遊戲,之前影院工作忙,兒子幾乎都是妻子一個人帶,這次他總算體會到帶孩子的「痛苦」。
到月底,李言魯讓妻子請了一天假陪孩子,自己到影院處理幾件事情:為春節檔準備的飲料和食品快要過期了,需要跟供應商調換或者出售處理;兩位做電影發行的朋友竟然快三個月沒有見面,終於約上了吃頓飯;銀行客戶經理約他見面,想要談一談電影票合作的事。這是李言魯難得「繁忙」的一天。
員工拉著板車進了庫房,食品幾乎都以內購價處理掉了,飲料也賣了幾批。「這些還是想著辦法,儘快的把它們都處理掉。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賺錢了,能回本就不錯了。」運完一批飲料,李言魯帶著員工沈琦和楊賢君開始打掃衛生。
「今年哪個行業都不好」,沈琦不敢轉行。她在這裡工作了兩年,在李言魯看來已經算是老員工。
「影院員工流動性本來就大,我們扣除效益獎,普通員工工資也就2000來塊錢。春節期間是票房最好的,效益獎會比較多,比現在拿的要翻一倍。」李言魯介紹說。
李言魯檢查影院為春節檔準備的貨品是否過期
楊賢君在影院工作了四年,老婆現在懷了孕,挺著大肚子也已經復工上班。相比之下他卻賦閒在家,父母一度擔心他失業,勸他找個兼職做。
李言魯面對員工,就做起了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他讓每個員工輪流來值班,不至於讓他們感覺仿佛真的失業了。但整個服務行業都跌至冰點,身處其中,他能做的也非常有限。
走出放映廳,發行公司的兩位朋友張超和高川已經坐在了大廳裡。「原來的時候大廳全都是滿滿的人,這次來以後空蕩蕩的,心理覺得難受。」張超嘆了口氣,以前隔三差五就要碰頭的他們,三個月來第一次會面,「感覺都生疏了。」
李言魯和兩位發行公司的朋友,飯後他們沒有約下次見面時間
三人戴上口罩拐進了一處影院附近的小巷子,一名保安坐在巷口,拿著體溫槍在每人的胳膊上按了一下。他們去的飯店剛巧是第一天營業,已經坐滿了客人。
外界的環境都在釋放著利好,但是影院依然紋絲不動。
張超的公司儲備了一些片源,他的任務是在家做一些影視類公眾號的培養。高川的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票務業務,退票結束後,他們也就賦閒在家了,僅做一些線上宣傳。
做飯、帶孩子、做家務,成了三個男人眼下的主業,這次聚餐是他們年後第一次在飯店就餐。
「復工」
大學畢業那年,李言魯回到了濟南,看到影院有招聘,就誤打誤撞進了這行,至今已12年。
李言魯怎麼也沒想到,工作以來第一次在春節有了假期。他開車帶著老婆和兒子回到鄆城老家,正兒八經地陪爸媽過了一次年。村裡的廣播開始不停播放疫情防控的消息和措施,大年初二,村莊也封了起來。
大年初三,影院外的商場冷冷清清,李言魯拉開影院的捲簾門,《奪冠》《唐人街探案3》《囧媽》等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宣傳海報,靜靜地立在大堂幽暗的燈光下。除了2008年汶川地震後三天禁止娛樂活動,李言魯再也沒見過影院營業時間如此空空蕩蕩的樣子。
他帶著兩名員工,把放映投影儀打開,再把地板和設備全部擦了一遍。停業期間每天通電和保持清潔,這是設備維護保養所需。
李言魯在影廳做衛生
「我們把店裡衛生和消毒都做好了,本來想著初七(1月31日)可以復工。」李言魯搖了搖頭,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不斷上漲,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各商場、影院的開業時間依舊待定。同一天,繼《囧媽》在大年初一上線免費播出之後,《肥龍過江》也宣布網絡上映。
「囧你X的,並不想看。」本就低落的李言魯,憤怒地發出了這條帶了髒字的朋友圈。
過了正月十五(2月9日),復工仍然無望。閉上眼睛,李言魯夢到了人們戴著口罩擠進電影院的場景。
「五一檔或者暑期檔,將會是春節檔電影選擇上映的兩個主要檔期。」這樣的曙光在3月出現了。3月16日,新疆中影金棕櫚影城重新營業,率先吹響了電影院復工的號角。3月22日,全國共523家影院復工,復工率達4.61%。電影院似乎迎來了「復工潮」。李言魯把員工的值班表換成了正常工作日的排班表,全員復工,申請復工單、打掃衛生、整理庫存的飲料和爆米花零食、檢查放映投影機。李言魯拿到了《阿凡提之奇緣歷險》、《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滾蛋吧,腫瘤君》和《智取威虎山》五部電影拷貝,影院也適時地給影迷們準備了復工「見面禮」,推出了「99元五次觀影權益卡」。
電影拷貝
沒想到接下來又是一腳急剎車。
「全國影院暫不營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請務必知悉。」3月27日晚間,全國各影院接到國家電影局緊急通知。
李言魯感覺像是坐了一趟過山車,「遲來春,咋暖忽遇寒流。」李言魯在微信公眾號裡簡短地寫了一則通告。
五一
「五一能開嗎?」「影院也在盼著呢!」「希望儘快回復正常。」「快憋死了。」看著這些留言,李言魯略感欣慰。
「電影院什麼時候覆工?」
「應該快了,快了。」
這樣的對話,李言魯對觀眾說過,對員工說過,對妻子說過,對自己說過。
李言魯覺得這個「自信」不是盲目的,他和很多客戶做成了朋友,有企業在「三八」節的時候採購了一批團體票,儘管只賣出去十多萬元,相當於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不過李言魯把這看成是一個不小的鼓勵。
銀行經理來訪。
兩位銀行經理的造訪,更讓李言魯看到市場的信心。這家銀行對餐飲行業的補貼早就開始了,他們計劃在6月份推出電影票補貼活動,希望和李言魯談一下票價。沒有復工,李言魯沒有具體答覆他們,不過合作基本上談妥了。
萬事俱備,只欠復工。
以前每周都有十來部電影上映,日復一日,急行軍了10年,李言魯終於有時間重新審視自己和自己的行業:「時代要求我們不僅更專業,而且更全面。當別人為風口表象而歡呼或哀嘆時候,是機遇還是該猶豫?院線電影『院』轉『網』的奇點何在?未來何去何從?
李言魯現在也沒有答案。
入行十二年,李言魯趕上了中國電影票房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曾有人預測,2020年電影票房將突破680億元。五一長假的第一天,李言魯朋友圈裡轉發了一條影院裡人聲鼎沸、觀眾熙熙攘攘地排隊換票購物的視頻,那是去年五一檔的「盛況」。2019年五一檔合計綜合票房突破15億元,其中分帳票房(不含服務費)為13.89億元。2020年五一檔,票房0元。「影城十六年店慶,同事們在外面喊我切蛋糕,死活找不到口罩的我急得抓耳撓腮。一個同事進來對我說,魯哥,別找了,現在都不用戴口罩了……」這是李言魯在二月份做的一個夢,倏忽已到了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