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電影降價 是生存還是滅亡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八十年代到現在,中國的經濟翻番,中國的電影票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八十年代電影票普遍只要3毛錢,現在通常是20—30元,上漲了20多倍。同時,由於娛樂生活的豐富,管理、電影自身的問題及票價等因素,中國電影很長一段時期以來陷入低谷。

  支撐票房基礎的是票價和人次,在這兩個因素裡,我們只能制定價格,價格影響人次。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7億元,觀眾人次293億,而199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8.1億元,觀眾人次不足3億。在這十年間,電影票價從幾角錢、1元錢漲到10元、50元,其價位的升高超乎尋常,而電影觀眾的流失同樣令人驚嘆。儘管看電視和其他多樣化的活動拉走了部分觀眾,但誰知道高票價又把多少觀眾擋在了影院門外?誰會情願花高價去看電影而犧牲不額外花錢就能舒舒服服看電視的享受呢?

  社會各界關注著電影界,採取各種措施多角度的探索繁榮電影業的途徑。電影降價即是其中影響最大、爭論最大的措施。從11月3日開始,成都市電影市場產生激烈震蕩,四川省峨影公司規定:該公司在成都市所屬15家影院放映的影片,不管是進口大片、國產影片,還是普通進口影片,票價一律為5元。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幾天,一次普通的市場經營行為竟演變為一個熱門的社會話題。

  

電影降價,是自殺還是自救

  11月6日下午,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成都市電影票「降價事件」的當事三方——中影公司西南分公司、峨影公司、四川省電影公司召開協調會,就「大片五元票價是否違規」、「下一部大片如何操作」、「五元票價是否堅持下去」等問題進行緊急磋商。會上,中影公司西南片負責人表示,五元票價是對當前電影市場的一種有益的探索,並不存在「違規」問題。

  據峨影公司副總經理萬厚新介紹說:峨影公司所屬的15家影院降價3天,票房收入近30萬元,僅《完美風暴》就取得了20萬元的票房,比起11月1、2日上映時,從人次、場次、收入上增加了600%。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電影票價碼是高還是低,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市場,讓市場說話最為明智。實行低票價的第一天起,峨影公司大門玻璃被擠碎,甚至不得不為熱情的觀眾加座,觀眾人次驚人般地增長了600%。峨影公司的競爭對手——四川省電影公司的4家影院起先表示「堅決不降價」,結果因為門庭冷清,在頂了一天半後也決定把票價降到5元。電影票價下降的一個意外收穫是,原先十分紅火的盜版VCD生意清淡了。當地版權部門為之大感欣慰,認為電影低票價是打擊盜版的最有效辦法。

  

中影公司負責人表態支持電影票降價

  四川電影院降價風波引起全國關注。中影公司總經理童剛認為,電影票價的制定要有群眾觀點,脫離人民群眾實際生活水平的電影票價,是違背了電影行業的宗旨的。電影是大眾的藝術,失去了觀眾就失去了電影存在的基礎。向市場提供思想藝術水平和技術製作水平俱佳的影片,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實現影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是電影行業的共同任務。從全國範圍看,某些地區的電影票價如進行適當調整,可以逐步消除價格與價值背離的現象。因此,根據觀眾和市場的需求,對電影票價改革所進行的任何探索、嘗試,只要有利於電影市場的整體繁榮,中影公司都表示歡迎並積極予以支持。

  價格問題實際上是市場問題,市場有其自身的運作規律。電影票價的制定要根據市場規律,遵循市場調節的原則。計劃經濟時期,電影票價由政府部門管理。進入90年代後,隨著電影體制改革的深化,多數地區電影票的定價權已逐步下放到電影企業。因此,電影票價的制定和調整,應該由製片、發行和放映三方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本著有利於電影事業發展、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看好電影的原則,以放映單位為主體共同協商。之所以提倡以電影院為主體,因為電影院處於市場的前沿,直接服務於觀眾,對於市場的變化最了解,對於價格的反應最為靈敏,對於票價的調整也最有發言權。但應特別強調的是,工作的著力點仍應放在為大多數人服務的基礎上,並對中、低價位的放映場次加強宣傳,讓觀眾自己掌握主動權,這樣才能促使電影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

  

電影界人士、投資商、影院經營者眾說紛紜

  名導演謝飛認為電影票價降低是好事。電影改革一直滯後,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票價有起伏也很正常,飛機票不也在漲漲落落嗎?城市之間收入有差別,全國統一電影票價格也不大現實。票價浮動是正常的。

  導演馮小寧認為,電影票降價肯定是老百姓希望的事,一次與觀眾座談時,我就曾說過電影是大眾藝術,它不是芭蕾。降低票價是好事,但票價降低後,可能會使發行方在回收資金時增加一定困難。但中國人多,只要能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重新形成看電影的消費時尚,就會為回收資金提供保障,廣義上說,使電影更能聚攏人氣。

  北京電影院的經理們也普遍表示出擔憂。首都電影院官經理說,目前我國電影市場正處在一個痛苦的過渡時期,一方面觀眾喊票價高,確實,我也認為按平均收入電影票價是高;另一方面票價又降不下來,這主要取決於影院的上座率。去年城市影院協會曾在北京、上海等幾大城市搞過調查,曾降低過票價的影院幾乎都是無功而返。其實,現在北京也有低票價的影院,可是觀眾也不多,因為硬體條件差。人們看電影還是個追求視聽享受的娛樂過程。而硬體條件好的影院投入就高。我們影院設施可以說比美國的影院投入都高,因為我們買的是進口貨,如果票價降低,投入就收不回來。現在的電影票價要是小幅降低,觀眾不會大幅上升。除非是大幅降價,那就面臨著全行業的虧損、倒閉。大家一起跳水,那就有更多的人看不到電影。從根本上說,影響票房的因素不是單純的票價因素,片源的質量也是一個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角度來看,市場經濟下的商品價格必須要得到市場認可。而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電影票價長期居高不下,致使觀眾難得走進電影院,電影放映市場一片蕭條,出現降價這樣順應市場需要的現象是正常的,它可以適應市場的基本需求,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讓電影回到人民中間。從本質上講,市場經濟是反對行業價格壟斷的,但正常的降價是市場運行機制和手段之一。

  潘小姐(網站編輯):作為收入介於白領和藍領之間的人,我都覺得廣州的電影票動輒二三十元太高了,更何況佔大多數的工薪階層?不必擔心降價會使獲利減少,因為可通過其它方式來補償,比如觀眾多了,自然吸引廣告商等。我認為降到10元左右是可以接受的。

  徐先生(公司職員):我認為,一旦中國加入WTO,外國大片如潮水般湧來,如果影院還維持現在的機制,保持電影質量不高票價卻很高的現狀,中國民族電影產業將很難生存。因而票價肯定要降。作為廣州,5元票價可能低了點,我認為應按影院的地段、檔次來區別票價。

  吳先生(市場營銷專家):總的來說,這是個營銷策略的轉換問題。過去成都、鄭州等影院實行的是一種高價戰略,把市場定位在中高階層,但在實踐過程中,這種戰略無論在經濟或是管理上收效都不理想;現在他們改用了低價戰略,把市場定位在中低階層,通過價值的回歸來擴大市場的佔有率。「薄利多銷」的做法不僅促進了企業的市場收益,也有利於提高整個社會的收益。

  

除了降價,影院還應做些什麼

  與觀眾的心滿意足相比,一些影院的經營者對2元票價表現出一種無奈,但他們還是從如潮的人流中感悟到,老百姓不是不喜歡看電影,近年來偏高的價位,已讓觀眾越來越遠離影院。降低票價,是電影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河南省電影公司下屬的奧斯卡影都,是河南省設施最豪華的影院,多年來憑藉優良的視聽環境吸引著一批穩定的電影迷,它也是唯一沒有受到此次2元降價風潮衝擊的影院。省電影公司副經理侯國柱說,他們寧願不放《疑雲空降》,也不降低自己的檔次。在2元電影周期間,奧斯卡影都仍以15元、10元的價格上映美國大片《完美風暴》和鞏俐主演的《漂亮媽媽》,票房收入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這說明在人們消費需求多樣化的時代,電影業最終的競爭要靠影片的藝術質量,影院自身硬體設備、環境條件和服務水平,不是單憑降低票價就行的。

  這一看法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贊同,靠降價來激活市場,短期內確實有「強心劑」效應,但這股衝擊波過後,還能不能有後繼的手段保持這股「人氣」,倒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電影作為消費領域的一塊陣地,要想使它健康成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引進或製作一批優秀電影,改造設施陳舊的影院環境,合理安排上映檔期等等。

  一位熱心影迷說,2元票價確實便宜,但還是有人願意花15元看大片,感覺就是不一樣。電影院的管理不妨借鑑一下旅館業的分級制,豪華的總統套房有人住,因陋就簡的小旅店客人也照樣少不了。看電影既然是一種消費,影院為何不能分個高中低檔,讓觀眾多幾種選擇呢?影院還應該多研究一下營銷,派員到沿街門店、居民區、各單位去推銷影票,還可以試一下月票、年票或會員制什麼的。

  2元票價的始作俑者——河南人民會堂影城,是今年5月才開始經營電影的,僅半年時間,它就替代了與其隔路相望、有著40多年歷史的河南影院而佔據同業第一位。影城負責人彭進文道出了其中秘訣:零售票與集體票各佔票房的半壁江山,每個職工都有推銷集體票的任務,完不成任務要扣工資。另外,影院在票價上也敢於搞活,不斷推出買一贈一等讓利觀眾的活動。此次推出2元票價,使影城進一步看到了自己擁有3000人大廳的優勢,薄利多銷的做法會一直堅持下去。

  中國電影的降價風暴越來越激烈,中影公司不得不於近日表示,對這次降價行為將不採取任何懲罰措施,但今後進口大片首次放映,票價不能低於五元。面對降價帶來的壓力,中影推出幾項措施,明年一季度將推出幾部進口大片,為防止影院謊報票房收入,從明年1月1日起中影所屬的三百家影院將啟動電影售票網絡,這樣,所有場次、票房一目了然。中影明年還將在各城市設立分帳片監督網絡和監督員。

  (自《生活時報》作者:舒欣)

相關焦點

  • 企業生存法則:做吃草的還是做吃肉的?
    恐龍為什麼滅亡了?市場競爭的法則和自然界動物的競爭法則一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自然界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許多動物滅絕了,最典型的莫過於恐龍,這種曾經是地球上最強悍的動物,為什麼會滅亡呢?如果自然界有足夠的資源,同類數量少競爭不夠激烈的時候,維持生命沒有問題;但是,一旦自然條件發生變化,資源不足,種類繁衍競爭加劇,那它的的生存就會受到嚴重威脅!它的嘴小,說明獲取資源的能力弱;它的身體龐大,說明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所以,嘴小而身體龐大,就是恐龍滅亡的致命原因!
  • 11.99萬跌至8.5萬,現代ix35降價求生存,能贏博越嗎?
    11.99萬跌至8.5萬,現代ix35降價求生存,能贏博越嗎?韓系車這幾年的發展的確拉跨,在以往它是合資車的性價比標杆,性能品質都不錯,不過隨著國產車崛起,像吉利、長安的同級車型,品質以及性能都不遜色,性價比更勝一籌,關鍵是高級感上也甩開韓系車很遠,從此無人問津,目前韓系車儘管表示更加關注國內車市,但是好車還是遲遲不拿來買,老款的車型有沒有很大的競爭力,只好降價求生存了。
  • 方舟生存進化即將迎來末日危機,恐龍世界將走向滅亡?
    方舟生存進化即將迎來末日危機,恐龍世界將走向滅亡? 作為「沙盒遊戲之王」,《方舟:生存進化》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全世界玩家的心。作為方舟資深玩家,小編也是最近得知了一個新消息,《方舟:生存進化》將於下月開啟全新的DLC「滅絕」。
  • 能造成人類滅亡的是人工智慧還是人造生命呢?
    在《終結者》和《我,機器人》中,電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人工智慧覺醒,人類被謀殺的場景。前段時間,谷歌的阿爾法狗在圍棋界大殺四方,阿爾法狗的升級版更是在只了解規則的情況下,自學三天對弈百萬次,結果比阿爾法狗強的非常多。讓人覺得,人類在圍棋方面是不是走入誤區,而升級狗則探究出了圍棋的本質。
  • 生存還是毀滅:劉德華電影結局哪一種更令人感動?
    電影的精彩除了華麗的過程更離不開感人的結局,電影的結局一般就兩個套路:生存或者毀滅,但這確實也是個難題。劉德華演了一輩子的電影給我們帶來太多經典和回憶,在華仔的電影中大部分結局選擇了毀滅,給我們帶來感動時也留下了遺憾;當然華仔也有很多結局皆大歡喜的作品,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感動。
  • 假如人類滅亡,你會怎樣,這幾部電影帶你走進那個世界!
    假如人類滅亡,你會怎樣?趁著周末,一起來看看幾部硬核又帶感的人類滅亡電影吧。作為一個資深《人類清除計劃》粉,自打七月份得知要拍十集版《人類清除計劃》美劇,就暗戳戳的在等資源。這個電影的背景設定很帶感,由於人口膨脹導致社會問題加劇,美國新國父組織在某孤立社區進行了秘密殘忍的社會倫理學測試——允許社會居民在某一天夜裡互相攻擊,互相殘殺,第二天發現老弱病殘全沒了,效果很棒棒,後來制定了每年3月21日晚7點到次日清晨7點為清洗日。真是腦洞清奇,設定帶感的一系列電影了。
  • 欲使其滅亡先使之瘋狂 這些電影的主角都是「瘋子」
    欲使其滅亡先使之瘋狂 這些電影的主角都是 《黑天鵝》  《黑天鵝》是2010年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美國電影
  • 第18次藥品降價:利劍直指暴利 效果仍需觀察
    目錄  一、大棒揮向暴利品種  二、產品「失蹤」後價格可能更高  三、對相關行業和公司的影響需要具體分析  1.恆瑞醫藥  2.G海正  3.G益佰  四、關鍵品種解讀和述評  1.紫杉醇:殺傷力最強的降價品種  2.阿黴素:「元老級」藥物也要降
  • 造就 | 周紹軍:VC加速了人類進步還是推動了人類的滅亡?
    今天我想講的主題是《VC加速了人類進步還是推動了人類的滅亡?》。 VC不是維生素,VC指的是風險投資。我就是從事這樣的工作,可能很多人想知道風險投資到底是幹什麼的? VC加速了人類進步還是滅亡?
  • 達爾文vs紅皇后:「適者生存」還是「協同進化」?
    這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比較相似,也就是根據這句話,美國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範瓦倫提出了「紅皇后假說」——生物只有不斷地進化,才能保持物種之間的平衡,逃脫被滅亡的結局。此外,珊瑚礁還是大洋帶魚類幼魚的生長地;   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環境推進物種進化」不同,紅皇后假說關注物種間的種間關係。好比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樣,它們只有不斷的進化才能逃過被滅亡的結局。   達爾文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
  • 聚焦| 23魔方降價的背後:是燒錢補貼?還是產業發展的必然?
    點擊查看 無論是國際市場的23andMe、Decode Genetics、DNA Direct,還是國內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似乎「降低價格—擴大用戶群—獲取海量數據—服務更多消費者」,是當前不少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更願意走的一條路。
  • 我是傳奇:末世科幻電影,講述「地球上最後一個人」是如何生存的
    我是傳奇:末世科幻電影,講述」地球上最後一個人「是如何生存的「我是傳奇」的電影開場場景特效是非常優異的,很好地表現出人類基本滅絕後野生動植物佔領繁華的都市景象,特效完全彌補劇情缺陷。街道雜草叢生,汽車被遺棄,基礎設施開始崩潰。
  • 人類滅亡原因終極猜想
    雖然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次自然災害、戰爭、瘟疫等毀滅性傷害,但人類還是在地球上頑強生存了下來。最新數據顯示,如今全球總人口已經突破75億。如今全球總人口已經突破75億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大膽設想,就是如果有一天,全球人類走向了滅亡,那麼最有可能的終極原因是什麼
  • 人類滅亡的可能,人類滅亡後地球會變成怎樣?
    幾乎沒有任何物種能給人類帶來威脅,但從自然生存法則來看何物種都有消亡的一天哪怕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由此我們不難推測人類也會有滅亡的那一天。人類滅亡的可能1.疾病疾病大流行無論是SARS,H1N1,伊波拉,寨卡病毒或者其它一些疾病,都有可能大流行,並且無法阻止。
  • 十部不能錯過的末日生存電影
    十部你不能錯過的末日生存電影末日題材的電影,其實也算是小眾類型的,沒有這個分類,大部分都分類在災難或冒險裡
  • 世界滅亡了,地球沒有了,人類該何去何從?
    大家好,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2012》,真的要給大家強烈推薦,這是一部超級好看的災難片,該電影講述了,太陽活動異常,地球生態內部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地球即將在2012滅亡。
  • 中國科技熱點述評:回應公眾關心的五個轉基因問題
    中國科技熱點述評2019院士群體是我國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重要發現者、生產者和創建者。為回應公眾對於科技熱點的認知需求,發揮高層次科學家對於科技熱點的解讀作用,進一步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搭建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對話平臺,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擬定期出版「中國科技熱點述評」系列圖書,定位於概述科技熱點、院士專家述評、回應公眾疑點、弘揚科學精神、提出政策建議。
  • 科學家:未來人類會以這幾種方式滅亡,別不信
    宇宙的發展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從起源到繁榮,再到滅亡,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難逃這樣的命運。同樣,我們的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也終將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那麼未來人類可能會因為什麼而滅亡呢?
  • 霍金再拋人工智慧威脅論:或招致人類滅亡
    會上,通過視頻發表演講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再次指出人工智慧的全方位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滅亡。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這一記警鐘引起了在場專家學者的廣泛討論。提到人工智慧滅絕人類,似乎還是和普通人有一些距離。
  • 差評太多急降價: 《火星救援VR》登陸Oculus
    差評太多急降價: 《火星救援VR》登陸Oculus 17173彤管有煒 | 2016-12-15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