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 | 周紹軍:VC加速了人類進步還是推動了人類的滅亡?

2020-10-18 造就

周紹軍

富海深灣基金管理合伙人
東方富海創始成員
 
我是東方富海的合伙人,我叫周紹軍。今天我想講的主題是《VC加速了人類進步還是推動了人類的滅亡?》。
 
VC不是維生素,VC指的是風險投資。我就是從事這樣的工作,可能很多人想知道風險投資到底是幹什麼的?
 
一個VC的恐懼

其實總結起來,風險投資只幹三件事情:

  • 消除所有的信息不對稱;

  • 讓人類離開繁重的體力勞動。為了做到第二件事情,我們要做第三件事情;

  • 讓機器越來越聰明。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具備這樣能力的創業者,能夠改變這些事情的創業者,投資給他們,讓他們改變這個世界,這就是一個風險投資人要做的事情。

具體而言,怎麼做?怎麼做投資?怎麼找到創業者?每天要做什麼事情?其實很枯燥。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聆聽。我每天都要跟很多人見面,每天都會有不同年紀,長相各異,思維各種奇怪的人來找到我,跟我說各種各樣的想法。

他會告訴我說,我認為現在這個社會有什麼問題,這個行業現在有什麼問題,今天用戶有什麼需求,我們應該怎麼解決。他和跟我描述未來的是怎麼樣的,通過哪些努力,通過他做的事情要改變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跟他想的一樣。
 
我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判斷。很多人找我,他們都像瘋子,聽他們講這些事情,相信了他,說明我也是個瘋子,我覺得我就是個瘋子。

我做的判斷是基於對未來的判斷,首先我要有很好想像力,我要有很好的判斷力。未來是不是像他想像的變成那樣?他做的這個事情是不是真能按照他想像的最好的路徑走?


最重要的是對人的判斷,這個人有哪些團隊?哪些成員?哪些技能?他以前是幹什麼的?他做了哪些事情,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他具不具備這個能力把他想做的這個事情做成,從而能改變這個世界,達到他未來想做的那個狀態?這是判斷。
 
作為一個從業者來講,我常常有一種很糾結和恐懼的心態,人對他未知的東西,對他無法判斷的東西,往往就是這種心態。
 
如果不信,你做一個試驗:你拿一個毛巾,把你眼睛圍起來,走上20步,你只要敢走上20步,說明還是很牛的一個人。為什麼?不管有沒有人扶著你,把你的眼睛蒙上之後,很多人都不敢走,因為你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做投資,特別是風險投資早期就是這樣的狀態。雖然我見了他,我跟他交談了,我也去想像了他未來的想像空間,但是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能做成?我覺得是很糾結的,所以我們要敬畏未知。
 
在兩年前,我在東方富海成立了移動創新基金,主要投資移動網際網路和各種黑科技,為什麼要投資這兩個領域,我們基金有個口號:移動改變未來。
 

過去十年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手機出現改變了我們很多生活方式。比如說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碎片化,我可以在等電梯的時候玩個遊戲,你們聽我講的時候可以跟女朋友發個簡訊或者進行互動。
 
第二個是什麼?第二個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移動化。也就是說我不一定非要到的辦公室才能看我的郵件,才能開會才能做我辦公室應該做的事情。我可以在家裡面,甚至不在中國在美國,我都可以處理我的工作,所以我的生活變得移動化。

你想想你身上哪一個物件用的時間最長?手機,有些人如果沒有手機甚至寢食不安。說明什麼問題?說明移動網際網路在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成長和死亡都在加速

做這個基金的時候我有幾點感觸:


技術創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舉一個例子,在2015年,有個哈工大的博士找到我,他是做機器人的,他跟我說機器人跟人一樣,有視覺、聽覺、嗅覺、控制系統,你覺得哪個比較重要?

我想了一下我覺得視覺很重要,如果一定要我選,我選的是眼睛。他做的就是機器視覺,這個年輕的科學家跟我講,他做的機器視覺,將來會放在車上。

他跟我描述的未來是將來所有的車是沒有人開的,是無人駕駛。生活場景應該是這樣:我出門上車,輸入我的終點,車就自動把我帶到那邊去,我聽了以後覺得挺有意思。

谷歌無人車在美國已經開了兩年,我相信中國未來4-5年內一定會有實現無人駕駛的車。所以我投資了這個公司,投資以後大概一年多,這個觀點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接受,這個公司現在已經增值了十幾倍。這就是技術創新改變未來。


商業模式的創新改變未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裝修,我做過裝修,我家裡裝修我非常痛苦,找設計師、買材料,材料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價錢是否合適,現場施工,施工隊做的對不對?我完全不知道,他做的好和做的不好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因為不是我的領域,我完全判斷不來。
 
在2015年春節的時候,廈門有一個創業者找到我說,他可以通過一款移動應用改變這一切,你可以在這個應用上找到你喜歡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比較喜歡的風格,所有的材料都是從固定的供應商那裡購買,不會有假貨,現場有人施工,關鍵是施工還有監督的人監督,按照一定標準施工。

也就是說我不需要去現場,他就可以把整個施工流程,每天有視頻,有圖片,報告在我的手機上,甚至有一個進度告訴我現在是什麼樣子,還不用擔心到底做的對還是不對。
 
我覺得挺好,但是剛開始我不相信,我覺得這太難做到了,怎麼可能我不到現場他可以把整個過程都做完而且讓我滿意?

但是我後來換了一個思維,我覺得這個事情越難做,說明他的壁壘越高,如果他做成了,意味著別人要模仿他的難度非常大,所以我選擇投資了他。這家公司發展非常快,現在基本上每個月都是以很快的速度增長。


材料創新改變生活。我是一個非常狂熱的健身愛好者,大家從身材可以看出來。但是我的痛點是什麼?我跑步的時候,我鍛鍊的時候,我不喜歡戴手環,我不希望帶什麼東西在身上。

但是我很想知道當我鍛鍊完以後,我跑步,我臥推,我做各種運動,我消耗的卡路裡是多少?我是運動過量了還是運動不足?

2014年底,浙江大學一個小夥子找到我說,要做一個帶傳感器的布料,它可以做成鞋墊放在鞋子裡,也可以做成一個貼布,貼在我的訓練服上,這樣我運動的時候不需要攜帶任何設備,它就可以記錄我的身體指數,今天我跑了多少步,心跳多少下,心跳最快能達到什麼樣的速度,最慢是什麼。

在我運動結束的時候,可以用一個非常直觀的結果告訴我,我今天的運動情況怎麼樣。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好,我也投資了他。這個項目現在發展非常快,相信不久也可以帶來產品。


所以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了以後,我覺得很多東西都加速了,企業的成長加速了,企業的死亡也加速了。十年前我們做投資的時候,如果以上市作為階段性的標準,從投資一家企業到最後上市,沒有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事情,企業本身有增長的歷程。
 
但是現在我告訴你,一家企業2-3年就可以改變一個行業。比如滴滴,三年前很多人打車是這樣的,我在路邊,我要這樣打(招手),來了以後我告訴你我去哪裡。

現在我不需要這樣了,早上我要出門去飛機場,我直接在滴滴上下單,拿個行李出來,車就在門口等著我,三年就能改變這個行業。
 
但是更多企業死亡的速度也加快了。
 
VC加速了人類進步還是滅亡?

當VC投資大量企業的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是在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我們加速技術進步,我們使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但是,是不是真的這樣?
 
我跟大家說一個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個事情,我們有一個工作叫投後管理,什麼意思?就是做很多數據統計投資後的成果。2015年我們天使階段投了15家公司,這些公司最早的時候,多的只有十來個人,少的只有兩三個人。

到了2015年底,我們做了一個統計,這15家公司一共有486人,什麼意思?通過找到這些很有進取心的創業者,富有野心的創業者,通過我們投了他們,我們創造了400多個就業機會。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來講,當時我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最近我們看了一些項目,我們陸續投資了一些項目,讓我開始反思這個問題,我們真的是創造了就業嗎?
 

我們來看一個視頻。


這個視頻裡面一個人都沒有,這是一家深圳的公司,在他們眼裡,未來是這個樣子的,不需要有人停車。


我們看另外一個圖片,這是特斯拉工廠,同樣一個場景,一個人都沒有,所有的製造都是機器臂完成。


這是現在珠三角跟長三角最典型的工廠:勞動密集型企業。

我們在投資了很多企業之後,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當這些企業成長了,另外一些崗位,另外一些職業也被慢慢地消滅掉,不是這些人能力不行,不是他們知識結構不行,而是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以後,現代技術出現以後,原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再需要了,原有的工作能力已經不再需要了。

我可以用新的商業模式,用機器取代你的工作職位,取代你的工作崗位。所以你說我到底是創造了就業還是創造了失業?
 
VC通過投資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是我們對這個星球也造成了很多破壞。我們發展很多技術:我們因為不想走路發明了車,我們因為在這個大廳裡聽演講想更舒服一些,我們發明了空調。

我們想住在海邊,我們想把我們的田地開到沙漠裡去,我們要改造這個社會,改造這個環境,對於原來生存的生物來講,我們到底是殖民者還是土地的原住民?是不是我們本身就不適合在地球上生存?我有一個想法,我認為人類其實並不是地球上的原住民,人類來自外太空。
 

這是電影《變形金剛》的一個畫面,每次我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我的心情特別激動,我認為當年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來到地球的。

當然,我兒子的想法更有意思,他認為當年這些所謂人類來到地球以後,跟地球原住民交配以後,才出現了現在的我們,現在的人類,想知道我的兒子多少歲嗎?8歲。我說的這些可能大家覺得有點腦洞大開,不可思議。
 

1977年9月5號,在美國發射了一個飛行器叫做「旅行者一號」,這個「旅行者一號」,發射的使命只有一個,離開地球,越遠越好,能飛多遠飛多遠。那個時候,人類相信這個飛行器能飛離太陽系嗎?能飛離地球嗎?能飛到哪個行星?誰也不敢相信。
 
2014年美國航天航空局宣布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已經過了37年。37年是什麼概念?你出生,上小學上初中上高中,經過高考,上了大學以後,你跟很多人競爭找到工作,打敗很多情敵,結了婚,30歲的時候你生了小孩,37歲的時候你的小孩上了小學一年級,這個時候,你出生當年的那個飛行器飛出了太陽系。

當年你相信嗎?你是不會相信的。今天你相信嗎?你當然相信,因為它已經實現了。
 

所以我在想,當我們不斷投資這些技術,這些發展的時候,美國拍的科幻電影是不是都會變成現實?有部電影叫《終結者》,《終結者》說的就是未來的人回到現在,把現在的人殺死。為什麼?因為他不喜歡未來的生活。

而今天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發展,將來人的智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我們不需要體力勞動了,人就是一個非常發達的「電腦」,剩下一個大腦。

300年以後,1000年以後,你喜不喜歡這樣的你?人類喜不喜歡這樣的人類——我只有一個大腦什麼都沒有?還是說當我看歷史書的時候,看到2016年今天,在我們演講的時候,我在外面曬著太陽,我可以遊遊泳,我可以跟我女朋友打個KISS,我可以牽著我的兒子在沙灘上走走路,我還是更喜歡這種生活?我們不知道。
 

所以我有一個觀點,人類並沒有在進化,而是在退化。人的文明大概就是一萬年左右,所以從今天來看,也許我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是推動了這個社會發展,讓大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生活越來越舒適。

但是我不知道會不會等我演講完了以後,走到後臺,會有一位來自3016年的人跟我說,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讓3016年的人非常不舒服,你,應該去死。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VC到底是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還是加速了人類的滅亡?
 
謝謝大家!
今日討論
  • VC在做什麼?

  • 你認為有世界末日嗎?

  • 你認為科技是科技是在推動人類進步還是滅亡?

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區與我們分享你的見解,我們將在每月為最佳討論參與者寄出精心準備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地球自轉開始加速?霍金預言或將成真?人類難道已經走向滅亡?
    不可否認科技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舒適便捷,但是科技對環境的破壞同樣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環境被破壞,最後終究是要由人類自己來買單的,這些頻繁的自然災害就是如此。地球自轉開始加速?霍金預言或將成真?人類難道已經走向滅亡?研究人員經過一番觀測,以及建模計算和分析得出結論,儘管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已經有90%以上的把握,地球的自轉加速很可能是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隨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直接導致需要重新分配海水的質量和體積。這也是引起地球自轉加速的主要原因。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最初能思考這兩者之間關係的人,一定是本著對世界和生命本質的探索而思考的,而現在,在國內對於這兩者的對立已經偏離了方向,聚焦在了靈魂是否存在的對立、科學與迷信的對立、物質與神的對立、物質與意識的對立……單純討論兩者的是非對錯是沒意義的,重點是哪一種觀點可以推動文明的進步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生物進化和技術進步加速,人類智慧與AI融合,將會帶來人類的永生
    《奇點臨近》的作者雷·庫茲韋爾,根據「加速循環定律」預測,人類將在2045年實現人類智慧與AI的融合,從而把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奇點時代。預言中,人類到時候將有能力脫離肉身束縛,可以存取記憶與情感,從而實現人類的永生。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由於這次聯合國大會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又恰逢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召開的。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文明將產生深刻影響,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正在帶來新的文明形態生成。
  • 能造成人類滅亡的是人工智慧還是人造生命呢?
    書中的短篇故事各自獨立,卻擁有共同的主題,探討人類與機器人間的道德問題。這些故事結合之後,開創出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浩翰的虛構歷史。阿西莫夫還提出了「機器人三大法則」: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 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加速滅亡!
    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加速滅亡!來自烏克蘭的天文學家表示,一顆直徑410米的小行星,可能會在2032年撞向地球,它就是2013TV135。假如這個小行星撞擊地球,很可能會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
  • 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出現,會加速滅亡!
    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加速滅亡!
  • 愛因斯坦預言人類將在2060年「滅亡」,科學依據已經被找到了
    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誕生出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在其嚴謹的科學理論下,對這個世界作出了很多的預言。科學的進步就是人類的進步,科學的本質本就是以事實依據驗證一切未知的事物,它的發展離不開客觀的事實。科學就是真理的檢驗基石,並且也不是一成不變。有了科學理論的驗證,我們才能更好的去發展。科學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在科技發展上能夠更好地創新,在一些事物問題也會保持著理性分析。
  • 愛因斯坦預言人類將在2060年「滅亡」,科學依據已經被找到了?
    科學的進步就是人類的進步,科學的本質本就是以事實依據驗證一切未知的事物,它的發展離不開客觀的事實,科學就是真理的檢驗基石,並且也不是一成不變。有了科學理論的驗證,我們才能更好的去發展,科學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在科技發展上能夠更好地創新,在一些事物問題也會保持著理性分析。
  • 人類滅亡的可能,人類滅亡後地球會變成怎樣?
    目前人類是地球的主宰者,在地球上處於至高的地位。幾乎沒有任何物種能給人類帶來威脅,但從自然生存法則來看何物種都有消亡的一天哪怕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由此我們不難推測人類也會有滅亡的那一天。人類滅亡的可能1.疾病疾病大流行無論是SARS,H1N1,伊波拉,寨卡病毒或者其它一些疾病,都有可能大流行,並且無法阻止。某些疾病已經對抗生素有耐藥性,一旦對現有藥物免疫,就會瘋狂傳播,破壞整個世界的穩定。隨之而來的騷亂、戰爭,會殺死更多的人,甚至導致人類滅亡。
  • 研究表明,人類正加速進化,文明或是推動人類進化的巨大動力
    按理說,數千年的時間不足以令人類進化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文明的出現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及其社會的發展不斷迭代,而且這種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當然,這條動脈此前會在人出生後8周左右消失,很有可能這條動脈曾經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存在過,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退化了。就好比人類在母體中還是胎兒的時候會將人類的進化史上演一遍一樣,這條動脈不過是在人類出生後逐步完成演化過程的再現而已。
  • 衡量人類進步又添新指數
    把環境因素納入衡量發展與進步維度報告建議各國領導人立即做出取捨與決策:立刻採取積極大膽的舉措,減少人類生活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否則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將停滯不前。該報告新增了一項衡量人類進步的指數:「地球壓力調整後的人類發展指數」(PHDI),該指數納入了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和「物質足跡」的概念。
  • 推動化學學科和相關產業發展 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
    劉延東指出,化學作為人類認識自然、創造新物質、探索新應用的基礎學科,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化學學科和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形成了一支規模較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取得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為提升我國科技和產業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 假若人類滅亡,一億年後還會留下痕跡嗎?
    人類會滅亡嗎?說實話真的很不樂觀,這絕非危言聳聽!我這幾年頻繁出入藏區,看慣了雪山冰川,每一年,我都覺得冰川和雪山,在縮小!當年紅軍翻越過的夾金山,現在還有多少雪?然而我們這一代的人類肯定會在地球之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到很久很久以後……從地球的歷史來看,人類滅亡似乎是個大概率的事件,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生命不過就是一次次的輪迴啊!我們無法阻止人類,走向滅亡。
  • 愛因斯坦預言2030年人類退化,人類將在2036年滅亡真的嗎
    此時就出現一些預言,比如瑪雅人預言2012年世界末日的事情,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好在是假的,不過也有科學家預言人類的滅亡,這就有些恐怖了。愛因斯坦預言2030年人類將會退化,而在2036年將會全部滅亡,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愛因斯坦曾經預言人類在2030年的時候,人類文明倒退,全球很多地方會出現荒廢的現象。
  • 從摩爾定律到孟德爾的遺產:我們如何運用顛覆性技術,推動人類進步?
    對我來說,毫無疑問,在短短幾年內,顛覆性的新技術可以使人類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要找到這種巨大潛力的一個好例子,我們不需要看得太遠。人類基因由大約1.5千兆字節的DNA數據組成。我們體內大約有15萬億個細胞攜帶這些數據,所以我們的身體大約有22萬億個十億字節。我們說的是2zb的數據——超過去年全球估計數據量的一半!
  • 除了《湮滅》,還有這些科幻片在講述著人類的結局——滅亡!
    《湮滅》上映2天,截止目前票房已超2500多萬,雖然目前票房還不甚理想,但已提前鎖定年度科幻佳作的席位,這部影片從另一個角度在闡釋湮滅,其實最近幾年,也有好多影片都在從不同角度去講述著人類的滅亡。「如果你能預見這一生的所有事,你會不會選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