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由於時間和地域分布的差異,產生了多種具有顯而易見區別的文明,包括璀璨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瑪雅文明等。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文明都是歷史長河中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積澱,都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都值得尊重。

亞洲作為人類重要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先後產生了著名的西亞兩河文明、東亞中華文明、南亞印度文明等幾大古文明,並對歐洲古代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亞洲文明之所以綿延千年、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間平等對話、交流互鑑。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文明交流互鑑是當今時代主流,也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個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鑑中才能豐富自身,只有能夠交流互鑑的文明才具有豐富內涵與深厚底蘊,進而彰顯強大生命力與活力。為此,我們應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這一主張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強調各文明互鑑共進,通過文明交流增進共識、推動人類社會繁榮進步,反映了中華文化追求和平、和諧,建設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潮流和訴求,是各國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就加強文明交流互鑑提出四點「中國主張」: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鑑,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這「四個堅持」是文明交流互鑑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四個堅持」思想的指導下,只要各文明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借鑑,就可以避免「文明衝突」,實現「文明和諧」,就可以使不同文明並行不悖、多元共存,形成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合力。「四個堅持」不僅給避免「文明衝突」提供了思想指引,還給主張交流互鑑的中國文明觀提供了有力註解,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鄭永年:人類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鑑
    鄭永年(右)接受記者採訪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哲):東南亞著名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15日在北京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後對記者表示,人類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鑑,「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民心相通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文明交流互鑑思想影響世界
    文明交流是指存在於那些對於社會文明發展能夠發生不同社會作用的不同社會主體,即不同社會文明群體之間平等、友好並以客觀公正態度來從事雙方主體或多方主體之間的交往活動過程。這是人類文明史的發展主流。文明互鑑表現為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相互借鑑與融合。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非洲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都對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推動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與發展。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文明交流互鑑
    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這一來自新時代中國領導人的全球觀、文明觀和傳播觀將深刻影響未來的世界秩序,以及中國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 思想之光照亮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之路
    5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論述內涵不斷豐富,影響與日俱增,有力推動了人類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有力推動了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為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了新的曙光和希冀。
  •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今日在北京開幕   萬物並秀時節,交流互鑑盛會。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北京隆重開幕。
  • 回應「時代之問」 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國貢獻
    不同文明之間,是衝突還是對話、是對抗還是合作,這已經成為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也是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中國倡導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搭建文明互學互鑑、共同發展的平臺,旨在繼承和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更好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彰顯了中國促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
  • 文明對話扶正祛邪力推世界進步
    互鑑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首先,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鑑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大支柱之一,習近平主席兩次重要演講值得溫故知新。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強調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並就此提出三點原則:其一,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其二,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亞洲文明、世界文明的譜系中,中華文明具有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是在同其他文明進行交流互鑑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文明體系。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進步和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內在要求。孟子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明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當今世界有7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5000多種語言。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人們,由於所處地域和國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的不同,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各種文明。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專家談】超越「文明衝突」: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交流、互鑑、共存
    進入新時代,既是中國發展的新歷史定位,也意味著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站上了新的起點。當前,世界面臨新舊格局轉換、新舊秩序更迭、新舊體系更替的大變局,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具有全球影響力大國的全新世界觀,是中國為解決當前全球治理困境貢獻的智慧。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非常豐富,包含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個維度。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由於這次聯合國大會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又恰逢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召開的。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文明將產生深刻影響,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正在帶來新的文明形態生成。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歷史,人類生存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 思力網評: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2019年5月15日,一場豐富多彩的文明盛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商文明發展之道,共話合作共贏大計,共繪人類美好未來。這次大會為促進亞洲乃至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鑑、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新平臺。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胡雪峰喇嘛:以佛教緣起共生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歷史的長河中,佛教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人類是一個因果相連、自他相依的整體,地球是我們全人類唯一的家園,在這個全球化、法治化、網際網路+的新時代背景下,維護世界的和諧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職責。和平、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齊心協力,交流互鑑,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唯一的智慧抉擇。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 推動化學學科和相關產業發展 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9日出席「國際化學年在中國」啟動大會時強調,要立足建設創新型國家,遵循科學規律,激勵原始創新,重視推廣應用,充分發揮化學引領學科發展、造福人民群眾的作用。
  • 尊重文明多樣性 構建命運共同體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眾多文明在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亞洲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鑑、共生共榮,對於亞洲未來的經濟文化發展,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
    丹尼斯·巴斯提埃裡接受採訪●科學素質是人類發展的基石●丹尼斯指出,科學素質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基石,人們需要明白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它可以是一個人對科學理解的能力,可以是判斷文章內容的能力,也可以是數學能力。培養科學素質意味著可以改進觀察世界和利用智慧的方式。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最初能思考這兩者之間關係的人,一定是本著對世界和生命本質的探索而思考的,而現在,在國內對於這兩者的對立已經偏離了方向,聚焦在了靈魂是否存在的對立、科學與迷信的對立、物質與神的對立、物質與意識的對立……單純討論兩者的是非對錯是沒意義的,重點是哪一種觀點可以推動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