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力網評: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

2021-01-13 國際在線

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舉辦了規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和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周活動。圖為5月18日,作為「亞洲文化展演」參演劇目,上海民族樂團演員與奧西波夫俄羅斯民族樂團演員共同演奏《相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2019年5月15日,一場豐富多彩的文明盛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商文明發展之道,共話合作共贏大計,共繪人類美好未來。這次大會為促進亞洲乃至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鑑、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新平臺。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共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間是衝突還是對話、是對抗還是合作,一直是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在這個問題上,個別人總是別有用心地鼓譟所謂「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甚至將其作為製造地區衝突、恐怖主義的藉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思考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交往共處面臨的突出問題,站在推動世界文明和諧共存、人類和平共處的高度,鮮明地闡述了中國的文明觀,向世界描繪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鑑、人類命運與共的美好圖景。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等幾個方面再次深刻闡發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的中國立場、中國主張:

「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

「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文明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那種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天下,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文明交流互鑑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促進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鑑中共同前進,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作者:思力)

相關焦點

  • 思力網評: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300多年來,國際關係演變積累的主權平等、和平和解、法治正義、開放包容、人道主義等一系列公認的原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本遵循。
  • 如何正確看待詩歌,詩歌與文學、人類文明的關係?
    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簡而言之,詩是人情感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次是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古希臘人將詩定義為「:事物本身縱然也許看起來令人產生不快,用最寫實的方法將它們再現於藝術,確實是我們高興的看到……簡而言之,詩的起源主要在於人類模仿的本能和求知所生的快樂;綜述,在上述內容中便解決了首要的兩個問題:一是怎麼看待詩歌
  • 海外網評:美美與共,演繹亞洲文明大合唱
    摘要:文明從來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與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相關活動,除了一場開幕式、六個分論壇,大部分都不是廟堂之上的「高談闊論」,而是促進各國人民文化交流、互學互鑑的生動實踐。
  • 如何看待思摩爾的未來空間?
    中信證券首席輕工分析師李鑫、中信證券輕工分析師康達與思摩爾國際董秘邱凌雲在2020年11月25日進行了交流、解答。李鑫:電話會主題:1)重申一下9月7號外發的報告《霧化讓生活更美好》當中的一些觀點,作為拋磚引玉,給大家呈現更多的細節,也便於提問;2)最近思摩爾漲幅較大,大家都在問公司或者行業的空間如何看待,之後會詳細拆解一下報告當中的測算;3)請邱總為大家解答提問。
  • 「e海瑞評」網評大賽九月話題出爐:網聚海南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
    歡迎參加網評大賽!網聚海南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9月1日,海南首屆「e海瑞評」網評大賽進入新一輪比拼。9月1日至9月30日,廣大參賽者可圍繞「網聚海南正能量,爭做中國好網民」這一主題,聚焦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如何網聚正能量,維護清朗網絡空間,暢談心中所思所想。
  • 思力網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引經據典、提煉概括中華文明崇尚和平的優秀特質,回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歷程,從正反兩個方面深刻闡明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源所在、道理所在。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來源於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
  • 習總十三問: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講話中,對黨校工作者,也是理論界提出了13個問題:  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  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5,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學內涵和實踐  6,如何看待西方所謂「普世價值」  7,如何準確把握
  •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這13個問題是: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學內涵和實踐,6,如何看待西方所謂「普世價值」,7,如何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8,如何深刻領會新的發展理念,9,如何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 一個沒有文字的高級文明 | 安第斯文明留給後世的迷與思
    吹笛男子小雕像,庫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1250年-前500年)尖牙鳥面武士細紋陶瓶莫切文化(公元250年-800年)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安第斯文明的發現如何一步步地撼動人們對「文明」定義。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為尋找黃金國,踏上南美腹地,掠奪黃金和財富,徵服印加帝國,也讓安第斯文明走向失落。吉氆-記事結繩,印加文化(13世紀早期-1572年)不同於馬可·波羅對中國的誤解,安第斯文明確實與黃金——這一西方社會中象徵財富和寶庫的材料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 我市舉辦全市核心網評員線上培訓
    我市舉辦全市核心網評員線上培訓 2020-12-0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歷史長河奔流不止,燦爛的中華文明獨樹一幟;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保護文化遺產不應只局限於文物本體,還應致力於挖掘其文化價值,為社區營造、城市建設、文明養成提供營養。作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者,應該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文化遺產的生命力,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為人們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讓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歷久彌新,煥發新的光彩。
  • 如何看待亨廷頓著作之不足
    如何看待亨廷頓著作之不足社會科學雖然也是科學,但畢竟比較自然科學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是不是其定量化和重複性實驗(驗證)方面之不及呢?我看很有可能。比如決定製度化形成的契約意識,和決定人治化形成的關係意識顯然就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觀念文化。不同觀念文化的形成則決定於其歷史流傳的精神信仰類型。所以,最終就很容易推理出來精神信仰是決定族群、社會、文明等等特點的根本原則(精神根源所在)。過去我們廣泛受到諸如思想(只、僅)來自實踐之觀點的影響,其實實踐產生思想也沒錯,但民族性長期流傳的基本思想體系卻來自信仰來自觀念文化的。
  • 我們如何看待異化?
    但實際上,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不同,即二者如何看待異化?01 真我生活的兩種思路盧卡奇認為異化了的生活,就不在是人的生活,人們應該堅決徹底的突破異化,改變異化的生活,回歸真我的生活。但是,馬克思則認為異化了的生活,仍然是人的生活,我們並不是要完全推翻異化,而是在異化的生活和真我的生活中找到一種張力存活。
  • 一飯一思丨文明是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的?
    《進化論》的觀點認為人類基因進化的方向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是,《一萬年的爆發》這本書提出: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也會改變基因的進化。那麼,文明是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的呢?這就是《一萬年的爆發》這本書要重點回答的問題。《一萬年的爆發》是一本簡述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的書。
  • 如何看待西方社會的「伊斯蘭恐懼症」?
    昝濤進一步指出了西方的「伊斯蘭恐懼症」正帶來西方世界右翼勢力的興起,並且因其對不同群體間對立的加劇,或許會出現所謂「預言的自我實現」。最後,昝濤指出,對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批判,不可忽視來自穆斯林的內部視野。在現實意義上,必須突破基於世俗主義的價值預設,來思考如何建立一個讓世俗人士和宗教信徒能夠和諧相處的基於憲制安排的新「創製」。
  • 看思皓X8如何「抽絲剝繭」
    出色的NVH表現,到底是如何達成的?思皓品牌的工程技術人員,與我們分享了更多深入的奧秘。有了技術指標作為指揮棒,如何最終實現這些目標呢在工程設計階段,思皓利用CAE(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技術,對思皓X8進行全面的仿真分析,覆蓋整車、子系統、零部件共計106大項指標,經過多輪次的分析考察及優化,在設計階段全面提升思皓X8NVH性能。
  • 網評文摘|白衣天使·數字鄉村·母親節
    地評線今日為大家推薦以下優秀網評文章,點擊文章連結,即可查看全文~    ——宣講家網《垃圾分類:城市文明的標誌和尺度》
  • 學習網評:這裡天地廣闊大有作為
    我們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現代農村是希望的田野、奮鬥的熱土,也是建功立業、成就夢想的大舞臺。
  • 淺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二元論
    病中翻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不由念及前此我之會突地見有人提出二元論即應聲隨之發聲加以發揮,現在重讀陀思作品回頭檢視,方始悟覺,想必應是自己早年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影響的剖釋。靈是神的國度,欲是墮落國度,兩者分明,靈與欲在每個人內心深處交戰,各以己力把人性向兩邊撕扯,表現出來的成績端看兩者何者佔勝面,神聖與罪惡即其在人世表現。陀思的作品都是一種原型演申及延展,他小說的深意常嘗試闡明處於相對的極端矛盾裡面的人如何戰勝獸性走向救贖。
  • 主流網絡媒體以評論提升輿論引導力的策略研究
    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建設一流新型媒體,必須把評論作為履行職責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構築新高地,增強引導力。主流網絡媒體更應主動承擔媒體責任,以評論為抓手,積極引領主流輿論和社會思潮。 有學者定義新聞評論,稱其是「就當天或最近報導的新聞,或者雖未見諸報端但確有新聞意義的事實,所發表的具有政治傾向的,以廣大讀者為對象的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