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2020-11-26 華西都市報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今日在北京開幕

  萬物並秀時節,交流互鑑盛會。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北京隆重開幕。這場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鑑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大會,是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之後,今年中國舉辦的又一場重要外交活動,世界矚目。
  文明之約,應者雲集。多國領導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和亞洲47個國家以及近50個域外國家的各界代表將齊聚北京,聚焦共同命運,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智慧。

架設一座橋梁 在交流互鑑中探索相處之道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5年前的春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向世界深刻闡釋中國的文明觀,勾勒出各國文明兼容並蓄、和諧共生的美好藍圖。
  40多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2000多種語言、近百種宗教……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亞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匯聚之地。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的眾多古老文明,彼此相得益彰,在人類文明星空中熠熠生輝。
  同時,面對各種地區問題與風險挑戰,如何汲取歷史經驗、實現新時代多種文明和諧共生,是亞洲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從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到奉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從秉持正確義利觀,到不斷拓展全球夥伴關係,再到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不同於一些零和博弈的思維和搞國際關係「小圈子」的做法,中國引領的一條國與國相處新路正在鋪就。
  博鰲亞洲論壇、亞信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東協系列會議、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放眼亞洲,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對話機制不斷發展,一場關於「文明」的討論呼之欲出。
  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讓地區發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這是中國領導人深邃思考的要義所在。

凝聚一種共識 在取長補短中實現共同發展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出土自寮國的史前銅鼓、公元前4千紀的沙特石雕人像……13日,「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看。
  來自亞洲各國以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的400餘件組珍貴文物,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不同文明繁榮發展的「密碼」。
  文明交流互鑑,正是各國互利發展的精神底蘊。
  如今,源自中國、惠及全球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建成一條文明之路,匯聚起各國共謀發展的時代動力。
  這是一個個融通合作的現代「奇蹟」——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有了出海通道,白俄羅斯創建起轎車製造業,馬爾地夫架起第一座跨海大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1萬列……
  文明之光,照亮前路,啟迪未來。
  今天的亞洲,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興引擎,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潛力和發展空間。
  沿著文明進步的足跡,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國正同亞洲各國一道,在相互交融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新視角、新方案。

同築一個未來 在攜手前行中匯聚精神力量

  5月的北京街頭,形似盛開牡丹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標誌分外醒目。
  這朵「文明之花」用六個花瓣將亞洲地理位置的六個分區包羅,瓣瓣互動、手手相牽,寓意亞洲不同文明間交流對話,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
  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亞洲本身就有著多元文明。通過對話促進融通互鑑,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匯聚的亞洲將更加多彩多姿,這是中國對亞洲乃至全人類作出的貢獻。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文明交流互鑑主張,引發全球共鳴,產生深遠影響。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是中國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
  據主辦方介紹,除會議成果文件外,此次大會還將在媒體、智庫、旅遊、影視、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籤署一系列多邊雙邊倡議、協議,發布一批重大項目成果和研究報告並出臺具體務實措施。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阿姆斯特朗看來,中國倡導多元文化和不同制度間和平共存,已成為歐亞及更廣區域內文明互通的推動力量。
  我們期待,這次高起點、高層次、高水平的文明盛會,將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世界和合共生、交融發展注入新時代精神動力。
  (據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相關焦點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思想之光照亮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之路
    這些獨到觀點和思想,深刻揭示了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規律和真諦,鮮明亮出了新時代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主張,充分展現了以寬廣胸懷和開放姿態促進世界各國文明交融、促進形成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合力的磅礴氣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文明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正確方向。  以發展本國特色文明為基本前提。
  • 回應「時代之問」 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國貢獻
    不同文明之間,是衝突還是對話、是對抗還是合作,這已經成為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也是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中國倡導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搭建文明互學互鑑、共同發展的平臺,旨在繼承和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更好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彰顯了中國促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文明對話扶正祛邪力推世界進步
    互鑑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首先,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鑑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大支柱之一,習近平主席兩次重要演講值得溫故知新。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強調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並就此提出三點原則:其一,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其二,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
  • 「學習新語」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要順應人民呼聲,接過歷史接力棒,繼續在和平與發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奮勇向前。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正是在黨的十九大作出重大戰略規劃的深刻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作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宣言書,對全球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指明了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方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鍵詞:中華文明;人類文明;命運共同體 作者簡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正是在黨的十九大作出重大戰略規劃的深刻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作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宣言書,對全球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指明了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方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由於這次聯合國大會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又恰逢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召開的。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文明將產生深刻影響,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正在帶來新的文明形態生成。
  • 中外知名學者聚集「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家學者認真聆聽論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堅持文明交流互鑑,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上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以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獨特智慧和方案。 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的文明體之一,並且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歷史,人類生存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在當今世界聯繫日益緊密、文化格局日益關聯的條件下,和平與發展、合作與共贏日益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
  • 鄭永年:人類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鑑
    鄭永年(右)接受記者採訪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哲):東南亞著名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15日在北京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後對記者表示,人類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鑑,「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民心相通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文明交流互鑑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特別強調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第一,雖然當代人類已經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但在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人們之間緊密的相互依存關係並不是一種平等互利的共贏關係。二戰後,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通過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來維護和平、發展國家間友好關係、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護人權。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是具有全球視野、人類情懷的大格局,是普惠世界、造福眾生的大智慧,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確立了人類文明走向的新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