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

作者〡鄭長忠(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10月1日,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由於這次聯合國大會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又恰逢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召開的。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文明將產生深刻影響,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正在帶來新的文明形態生成。因此,在這樣背景下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對婦女在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的論述,不僅是對既有文明發展的歷史性總結,更是對正在到來的新的文明形態建構中婦女將起到的作用的一個判斷。習近平主席的這一論述和判斷,告訴我們要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和推動婦女事業全面進步,就必須從文明生成和發展的高度來把握婦女作用及其發展,這是新時代婦女工作和婦女研究的重要邏輯視角和根本坐標體系。

作為人類文明開創者的婦女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作為類的存在,人類出現後,理性就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不斷得以發展,而人的生產勞動能力也在理性指導下不斷得以提升,由此,作為人類理性指導下的勞動成果也不斷得以累積,於是人類文明因素也就在此過程中不斷得以生成,並體現在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社會分工出現,這些成果也就體現在各行各業的勞動成果之中,文明結構也日益分化,文明內涵也日益豐富。隨著國家誕生,文明發展也就從具體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形態發展階段躍升了,而後人類文明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並發生了形態不斷迭代的人類文明進步。

在人類誕生後,婦女首先起到了主導性作用,成為了文明的開創者。在漫長的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階段,在婦女主導下,文明因子和要素不斷被累積,為後來文明進一步發展和躍升奠定了基礎。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後,雖然男性成為了社會主導力量,但是婦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依然起著獨特作用,並成為了文明延續和傳承的重要守護者。

進入現代之後,婦女解放運動成為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婦女發展也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婦女也因此成為了現代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努力,性別平等日益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推動婦女事業發展日益成為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尺。這種發展不僅體現在家庭內部,而且體現在社會之中;不僅體現在婦女權益維護上,而且體現在婦女作用發揮上。

婦女解放和發展,不僅成為了一個社會進步標誌,而且客觀上也在質和量兩方面為文明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質上,婦女發展和婦女參與,不僅能夠融入更多婦女的意志,進而更加照顧到人群中婦女的特點,使發展更為周全,而且婦女獨特特性還能夠為這些發展提供柔性和韌性的內涵,使發展更可持續,從而為各行各業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在量上,婦女發展和婦女參與,不僅能夠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使發展有了更多動力,而且婦女有了更多收入,不論是在主體意願上,還是客觀能力上,都促進了消費和發展,既為各行各業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也為推動兩性平等協調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是新時代文明發展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並以資本為推動力和工業化為生產方式,推動著現代文明向全世界傳播。現代文明使人們生存形態從傳統共同體化向現代原子化轉變,生存空間也突破了區域化局限,向全球化發展。經過了數百年演進,現代文明得到了充分發展,二戰之後的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等國際因素,也使全球格局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作為信息革命成果的網際網路出現,導致世界聯繫更為便捷,人類社會日益成為一個聯繫緊密的「地球村」。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現代文明形態的不足和缺點日益凸顯,新型現代文明形態正在快速生成。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既使人類陷入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也使傳統現代文明形態不足和缺陷更加凸顯。以人民為中心、以網絡智能化為引領、以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加快了其生成步伐,而以資本為中心、機器工業化為主導、以弱肉強食的帝國主義的傳統現代文明形態正在被不斷揚棄。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生成,將為婦女全面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婦女也將在新型文明形態生成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使婦女能夠走在時代前列,推動文明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樣,「在21世紀的今天,開創美好生活離不開婦女事業全面進步,也需要廣大婦女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在新型文明形態生成和發展過程中,作為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男女平等、婦女全面發展將達到新的高度。

在價值理念上,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強調以人民為中心,這就意味著,新型文明形態的構建和發展,既要為了人民,又要依靠人民。新型現代文明是揚棄和超越傳統現代文明的產物,對其進步和優點進行發揚,對其落後和不足進行克服。推動婦女解放和發展,是現代文明的進步標誌和發展內容,因此,新型現代文明將在價值上進一步強調婦女全面發展,並將其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作為婦女解放和發展的成果,婦女的主體意識和能力素質也將得到了較大提升,使其不僅在平時或一般崗位上能夠有所作為,而且在特殊或重要崗位也能夠擔當有為。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就對此作了專門敘述:「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緊要的時刻,來自中國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有一位來自廣東省的小護士還不滿20歲。記者問她,你還是一個孩子,還需要別人幫助。她回答說,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這段對話感動了整個中國!正是成千上萬這樣的中國女性,白衣執甲,逆行而上,以勇氣和辛勞詮釋了醫者仁心,用擔當和奉獻換來了山河無恙。」

在技術手段上,新型文明形態是以網絡智能技術為引領的。網絡智能技術運用使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對生活方式和交往形式產生重大影響。網絡智能技術運用可以擴大婦女參與經濟生產範圍,使機器工業化條件下的體力等生理性區隔性因素得到克服,同時也為靈活就業創造了技術條件和空間條件,比如一些新型社群電商就大量吸納了大量靈活就業的婦女,有的還高達95.5%,使大批寶媽甚至二寶媽不會因為生育而導致就業和收入受影響。網際網路技術等運用也使婦女在社會參與等方面有了更為便捷的渠道,使其在社會關係等方面能夠做到更為多元和豐富。同時,網絡智能技術運用,還將在其他方面為婦女全面發展提供了傳統現代文明條件下所無法提供的條件。

在實現形態上,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在發展上,必須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並且圍繞世界共同面臨問題,不同國家之間必須合作而不是對抗,群策群力共同應對。這就意味著,在婦女發展事業上也同樣需要合作推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樣,「婦女事業發展離不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離不開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發揮聯合國的重要協調作用。」網絡智能技術運用,可以為我們消除暴力、歧視、貧困等老問題提供新的條件,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還必須在解決性別數字鴻溝等新挑戰上有所作為。不過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我們可以通過合作方式予以解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包括推動數字新經濟服務各國婦女發展。

構建與新型文明形態同頻共振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面對撲面而來的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如何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婦女工作新格局,對於世界來說,將關係到新時代全球婦女事業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對於中國來說,將關係到新時代中國婦女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因此,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以及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5周年之際,以及在我國制定十四五規劃和確定2035年奮鬥目標之時,我們有必要對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新格局進行謀劃。這裡我將重點對我國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婦女工作新格局進行一些思考,以供參考。

在思路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推動婦女在新型文明形態建構中發揮更為重要作用,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型現代文明條件解決婦女發展的傳統問題,三是要重視解決新型現代文明形態條件下對婦女發展產生的新的問題。

在目的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統籌婦女發展與文明發展。婦女發展是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發展必須在文明發展中得以實現,因此,必須在推動新型現代文明發展中發揮婦女作用,同時也必須在推動新型現代文明發展中促進婦女發展。

在空間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統籌全球與中國。新型現代文明形態構建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重要實現形態,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推動婦女發展和發揮婦女作用時,必須考慮國內和全球兩個空間,並相互促進。正是基於此,習近平主席才宣布,「我們將繼續加大對全球婦女事業支持力度。未來5年內,中國將再向聯合國婦女署提供1000萬美元捐款。中國將繼續設立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支持全球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

在力量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在黨的領導下,統籌發揮國家、社會和市場的作用。這就要求婦聯組織必須根據新型現代文明形態所帶來的變化,不斷推動自身改革創新,使之能夠起到群團組織應有作用,切實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內容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統籌婦女發展促進和婦女作用發揮。關於這一點在前文中已經做了闡述,這裡就不展開說明了。

在機制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統籌價值、制度、政策、組織和技術。由於婦女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必須在機制上動用文明建構的所有機制,這樣,一方面可以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形成有機鑲嵌,另一方面也能使婦女工作得到文明發展的全面支持。

在領域上,構建與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相適應的新時代婦女工作格局,我認為,需要統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文明的各領域,究其根本,實際上就是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各個維度,因此,婦女發展,也包含五大文明內容;婦女作用,也需要在五大文明領域中發揮。

推薦閱讀

♦ ♦ ♦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鄭長忠

原標題:《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磅〡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不論是文明發展,還是婦女發展,家庭都是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我們認為,在人類文明新的發展階段,有必要聯繫家庭形態建設這一重要內容,來理解文明發展與婦女發展之間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新型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推動兩性平等協調發展,進而為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生成和發展奠定社會基礎。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科技進步與社會文明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帶來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開創人類文明的新紀元。科學技術之所以是創造社會文明的強大槓桿,這是由科學的本性和科技的社會價值所決定的。當今人們所說的科學技術,主要指的是由自然界本質知識構成的自然科學以及運用它對自然界進行改造的技術知識體系。
  • 「評論」它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縱觀人類上百萬年的進化史和6000多年的文明史,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一次類似「電子計算機」這樣的重大技術突破:100萬年前學會用火,人類進入氏族時代;公元前2萬年學會批量種植農作物,人類進入農業時代;16世紀發明蒸汽機和熱武器,人類進入蒸汽
  •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
    丹尼斯·巴斯提埃裡接受採訪●科學素質是人類發展的基石●丹尼斯指出,科學素質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基石,人們需要明白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它可以是一個人對科學理解的能力,可以是判斷文章內容的能力,也可以是數學能力。培養科學素質意味著可以改進觀察世界和利用智慧的方式。
  •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
    135年前,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是對馬克思關於科學技術地位作用的精闢概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機器。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信息系統的進化包含結構層面的進化和信息層面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語言、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紙張、印刷術,第三次是計算機、手機和網際網路。現在我們仍處在社會信息系統的第三次進化中,曾經的電報、無線電僅僅是前奏,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推向高潮,當下如火如荼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是繼續。
  • 思想之光照亮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之路
    特點之一:構想偉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論述,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尊重世界文明成果、遵從各國人民心願,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根本方向,以發展本國特色文明為基本前提,以推動人類社會共進步為最終歸宿,具有跨越國界、跨越文化、跨越民族、跨越制度的嶄新特點,大大突破了傳統的、狹隘的、封閉的文明觀。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最初能思考這兩者之間關係的人,一定是本著對世界和生命本質的探索而思考的,而現在,在國內對於這兩者的對立已經偏離了方向,聚焦在了靈魂是否存在的對立、科學與迷信的對立、物質與神的對立、物質與意識的對立……單純討論兩者的是非對錯是沒意義的,重點是哪一種觀點可以推動文明的進步
  • 回應「時代之問」 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國貢獻
    5月15日,中國又迎來一場國際盛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這是回應「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歷史,人類生存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 史前文明中「巢居時代」的開創者是何許人也?
    巢居時代的開創和推廣,無疑對中華文明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這是屬於有巢氏的偉大功績,若從人類文明的啟蒙角度來看。有巢氏是人類文明的領航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的建造理念就源於有巢氏巢居文明的內涵。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館也是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建成的。
  • 土耳其史:小亞細亞的社會進步,西臺文明,一個獨特的社會文明
    在這以後,從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有許多人定居在特洛伊地區,小亞細亞整個地區一直被一種古老的鄉村式社會文明統治著,使其進入了一個黯淡的歷史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小亞細亞地區一直都沒有出現過什麼顯著的社會進步,直到早期青銅器時代的到來,才使得小亞細亞地區的歷史與文明開始有了新的重大發展。
  • 科學網—科技推動人類文明
    除去個別別有用心者和追趕時尚者,大多數人之所以持上述拒絕態度,其實是源於心底的一種恐懼,一種對固有生活方式即將被迫改變的深深恐懼。事實上科技發展並不是洪水猛獸,根本沒有什麼可害怕的。我們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改變,最終發現這些改變終歸有利於我們的個體人生與整體社會。科技發展有其自有的脈絡和軌跡,總是在不經意間默默地改變著一切,試圖人為阻擋或延緩這種趨勢都近乎徒勞。
  • 推動化學學科和相關產業發展 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
    劉延東指出,化學作為人類認識自然、創造新物質、探索新應用的基礎學科,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化學學科和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形成了一支規模較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取得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為提升我國科技和產業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 音樂文化的發展,其實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歷程密不可分
    音樂文化的發展,其實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歷程密不可分。一首《霓裳羽衣曲》,奏出了中國古典樂章的華美;一首《命運交響曲》,代表著貝多芬對於音樂和人生的感悟。正如《徵調曲》中所說:「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音樂文化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這種高度,其實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歷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人類整體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在藝術層面得到非常明顯的體現。
  • 人類社會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語言、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紙張、印刷術,第三次是計算機、手機和網際網路。現在我們仍處在社會信息系統的第三次進化中,曾經的電報、無線電僅僅是前奏,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推向高潮,當下如火如荼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