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

2020-12-06 求是網

  135年前,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是對馬克思關於科學技術地位作用的精闢概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以下簡稱《機器》)是較為集中闡述科學技術的文章,儘管是以手稿形式存在和表現的旨在為研究《資本論》提供支撐的作品,但是其深刻的思想分析和獨特的哲學意義,是研究人類科學技術史和當代科技發展的人們不能不關注的。

  馬克思從事科學研究是服務於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偉大事業的。由於種種原因,馬克思沒有專門研究過科學技術問題。但是作為生活、工作在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時代的思想家,科學技術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視野。但馬克思對科學研究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視野和理解,對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有著獨特的拷問和發現。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是傳統工具走向現代機器、以化學為基礎、以電力為能源的時代,是科學技術融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時代。在這一時代,作為科學技術的物化形態,機器在資本主義生產特別是剩餘價值生產中具有什麼樣的作用?使用機器減輕了工人的辛勞還是增加了對工人的剝削?資本主義機器技術創新發展的動力何在?如何看待科學技術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作用發揮及其發展趨勢?等等。上述問題聚焦到一點,就是要考察分析「資本主義應用機器的前提和後果」,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研究過程當中遇到的重要問題,也是《機器》一文產生的背景和初衷。

  《機器》一文對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的地位作用、演進發展、創新動力等作了深刻細緻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一是發現並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意義在於剩餘價值。二是考察研究了工具和機器的聯繫與不同,指出現代機器不同於傳統工具的創新之處在於前者關聯著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關係的革命。三是揭示了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科學技術的特殊「使命」,指出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首次使得「生產過程成了科學的應用,而科學反過來成了生產過程的因素即所謂職能」,科學成為「致富手段」「發明成了一種特殊的職業」。四是闡發了科學技術對推進社會進步的重大作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五是揭示了科學技術發展的制度因素及其異化問題。馬克思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科學為資本服務,就使勞動的反叛之手就範」。他提出,資本主義生產把物質生產過程變成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過程,這是「通過使勞動從屬於資本」「通過壓制工人本身的智力和專業的發展來實現的」。這一思想在馬克思的其他作品中發展為「機器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這實際上指出了科學技術發展的制度倫理問題、理想社會形態和制度條件。

  馬克思闡發的科學技術思想,儘管是研究資本主義這一特定時空和切面的初步思考,但是跳出意識形態的框框來看,馬克思的科學技術思想是深邃的、特別的。這就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用技術哲學、歷史實證、抽象分析的思維和方法,分析揭示了以機器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與資本主義生產的關係及其在資本主義生產目的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揭示了一定時代的科學技術與一定時代的生產方式、社會制度之間的內在關係,揭示了科學技術之於時代發展的特殊使命和普遍意義,揭示了科學技術對於社會發展和人類精神進步的先導意義,揭示了科學技術創新的生產根源、社會條件和制度因素。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地位作用及其創新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可以說,馬克思的科學技術思想不僅是黨重視科學技術、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的思想源頭和直接依據,而且對新時代以正確的科技觀指導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主席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鬥目標」,強調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克服國家科技創新短板。這是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的。面對科技強國、科技興軍的使命任務,我們應當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技術思想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在前人夯實的基礎上奮力前行。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

相關焦點

  • 科技進步與社會文明
    在我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等思想不斷深入人心,然而科學技術在社會主義新型文明建設中遠沒有發揮出其重要作用。現實告訴人們,儘管科技社會化是當代科技與社會間互動的主導趨勢,但實現社會科技化這一過程無論在觀念上與實踐中都並非坦途。因此,探索科技進步與社會文明發展的內在聯繫和協調機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提出的重要課題。
  • 磁動力發電機研究突破,動力科學技術三大理念
    實現動力科學技術理念三大突破。第一:根據功能原理、電磁感應原理、磁力性能、電力能源產生過程因果關係事實。有力地說明:人為埋沒磁感線在產生電力能源過程中發揮的關鍵性力作用。火力水力風力,只是為發電機提供實現磁感線切割的作用力。這是不可爭辯的事物實際。因此沒有磁力,就沒有電力能源。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由於這次聯合國大會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又恰逢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召開的。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文明將產生深刻影響,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正在帶來新的文明形態生成。
  • 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
    現代科學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會的變革演化,並影響到人類生活、學習、生產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科技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 對人類社會進步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
    瓦特蒸汽機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蒸汽機為一系列精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藝保證各種機器包括蒸汽機本身的性能提高。經過不斷的努力,引入更高氣壓的蒸汽,蒸汽火車蒸汽輪船便很快相繼問世。大大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科學技術哲學與社會系統工程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大家一致認為,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關注和研究科技革命的最新進展,進行哲學概括和抽象。何祚庥教授強調指出,必須高度關注智能硬體、可再生能源、「網際網路+」三大技術革命及其社會影響,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程天權教授指出,要研究智能技術的雙重效應,大力發揮其正面作用,克服技術異化。秦宣教授指出,大數據的發展不僅會帶來重大的社會影響,而且會推動社會主義的創新發展。
  • 科學技術不能被黑箱化 | 社會科學報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類憑藉現代科學技術改天換地的巨大力量,將整個人類社會乃至整個地球生態圈都變成了自己的改造對象。人類已經成為地球這顆行星生態變化唯一的、最終的因素,以至於地質學家宣告地球進入了「人類世」。此時,作為現代文明象徵的普羅米修斯,因為受到科學的空前力量和經濟的持續能量的推動,已不再被束縛,而獲得了徹底解放。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劉燕: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有力推動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王忻)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衝擊影響,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 濟民可信集團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7月8日,《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決定》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正式公布,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開展的「中藥大品種金水寶系列產品產業化關鍵技術體系創建及其應用」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今年江西省製藥領域唯一的一等獎項目,也為下一步衝擊國家科技進步獎打下堅實基礎。
  • 學術動態|江蘇省自然辯證法2019年年會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
    2019年11月23日,江蘇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19年年會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勝利召開。來自省內外的老中青少四代學人相聚金陵,圍繞會議主題進行研討。本次會議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江蘇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主辦,南京大學哲學系承辦。
  • 石景山區斬獲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
  • 科學技術部關於印發《社會發展科技工作要點(2001-2005年)》的通知
    這就迫切要求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抓住機遇,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有效地提高社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大幅度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要及時做好新的運行機制設計,加快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工作的發展。
  • 第三屆清華會講舉辦 海內外專家共論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
    來自海內外的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變局與新動能——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的主題展開多領域交叉的高層次精彩發言和研討。  通過視頻致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全球正在同時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歷史經驗證明,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重塑世界格局,都會對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
    ●科學素質事關人類文明進步●丹尼斯說,科學素質體現在日常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對機器人的看法,有人認為科技進步造成失業,也妨礙人類的文明發展。「但是,我相信科技的進步不僅不會讓人們失業,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改變現狀,因為科技進步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 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長春市科學技術局)
    一、長春市科技發展基本情況和我們開展的主要工作  2003年,長春市科技局圍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突破和支持開發區建設,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積極開展工作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愛奇藝奇觀獲"2020CCF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優秀獎"
    近日,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在京召開, 在10月23日的CCF頒獎典禮上,"愛奇藝奇觀——基於娛樂場景的識別與理解服務"項目獲得CCF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優秀獎。同期獲獎的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華為、平安科技等機構。
  • 路甬祥:全面認識科學技術的價值及其時代特徵
    科學的認知價值,曾經而且依然體現在對人類思想解放的推動。歷史表明,人類文明的進步首先要有人類思想新的解放。近代科學所特有的注重實證,倡導理性和批判質疑精神,成了啟蒙運動思想的核心要素,在推動歐洲社會告別神權迷信和封建統治,進入現代文明社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