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推算,人類從地球上出現伊始,一直生生不息的存在了近百萬年。雖然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次自然災害、戰爭、瘟疫等毀滅性傷害,但人類還是在地球上頑強生存了下來。最新數據顯示,如今全球總人口已經突破75億。
如今全球總人口已經突破75億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大膽設想,就是如果有一天,全球人類走向了滅亡,那麼最有可能的終極原因是什麼?無法避免的天災?還是玩火自焚的人禍?
1. 核武器
相信看過《終結者》系列電影的朋友都知道,核武器被濫用後對人類的傷害是毀滅性的。雖然這是科幻電影情節,但現實情況也十分令人不安。人類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針對人類自己使用核武器,就是二戰時期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枚原子彈,當場造成約40萬人從地球上永久消失,這還沒有算核輻射對人類造成的深遠傷害。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上核武器總數接近14000枚。
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世界上的核武器全部被濫用,那全人類絕對會遭遇滅頂之災。
2. 超級病毒
縱觀人類發展史,就是與無數致命性病毒的鬥爭史,當然人類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比如天花病毒,僅在20世紀,就導致了全球3億人死亡。令人欣慰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消滅。但是還有很多致死率極高的病毒,像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等還尚未被消滅。回到當下,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已經造成全球上千萬人感染,近百萬人死亡。不可思議的是,很多病毒為了讓自己生存下來,會在傳染過程中發生變異,從而減輕藥物或疫苗對病毒本身的影響。
當然,可能不會出現電影《生化危機》那樣慘烈的場景,但如果真的有一天出現傳染性和致命性極強的病毒,人類也難逃滅絕的命運。
3. 微塑料
作為人類發展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塑料可謂無處不在。但可怕的是,塑料所帶來的汙染不像汙水和霧霾那樣明顯,它會給人類帶來緩慢性的傷害。據經合組織統計,如今人類每年產生3億噸塑料垃圾,這些塑料絕大部分會進入海洋,並且逐漸分解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這些小塑料顆粒很容易被魚類、貝類或浮遊生物當做食物吃掉,然後進入生物循環鏈條;加上其不可消化的特徵,這些微塑料不出意外的話,最終都會進入人類的身體。雖然目前科學家尚不清楚微塑料最終會給人類身體帶來什麼傷害,但可以預測的是,一旦產生傷害,絕對是致命性的。更可怕的是,科學家已經在深海和南極地區都發現了塑料微粒,這說明微塑料已經在全球範圍造成了嚴重汙染。毫不誇張地說,人類已經無處可逃。
4. 隕石撞擊
地球上的自然災害對人類確實造成過巨大傷亡,但相對來說都是局部性的。如果能對全球人類造成毀滅傷害的,當屬隕石撞地球了。也就是科學家猜想造成恐龍滅絕的最有可能的原因之一,目前這也是最令人信服的猜想。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隕石坑,就非常有可能是當時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撞擊點。科學家們推算,6000萬年前那顆隕石直徑有10公裡。撞擊地球後,造成全球性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這足以滅絕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而且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人類對這樣的隕石撞擊絕對無計可施。
5. 伽馬射線
與隕石撞擊類似,強大的伽馬射線也會對地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地球作為宇宙中的一員,宇宙中一旦出現恆星爆炸,它就會產生巨大的伽馬射線,而如果地球不幸正好遇到這條射線,那地球上的臭氧層將會被瞬間破壞。一旦失去了臭氧層的保護,太陽的紫外線將直接射入地球,從而造成無數生物滅絕,當然人類也無法倖免於難。
6. 太陽「死亡」
除了隕石撞擊和伽馬射線,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也是有壽命的。科學家們推算再過大約50億年,太陽將把自身的資源燃燒殆盡,然後變成一顆巨大的紅巨星,這時,地球和其他距離太陽比較近的行星都會被太陽點燃。最終,地球終將變得寸草不生、萬物隕滅,就和現在的火星一樣。
以上就是個人能猜想到的能造成全球人類滅絕的幾大原因,但請大家一定明白,我們並非在宣揚「末世論」,而是科學地探討一些可能性。畢竟,珍惜當下、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