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人工智慧在我國幾乎已經成為「逢會必談」的話題。昨天(27日)開幕的2017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主角不再是移動網際網路本身,而是徹底讓位給了人工智慧。不過與以往相比,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的探討,少了些故事和想像,多了些對出路和前景的現實思考。
會上,通過視頻發表演講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再次指出人工智慧的全方位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滅亡。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這一記警鐘引起了在場專家學者的廣泛討論。提到人工智慧滅絕人類,似乎還是和普通人有一些距離。
提到人工智慧,大家想到的是:「跟阿爾法Go的象棋比賽」,「虛擬實境」,「我自己現在最常用的可能是語音輸入」,「星球大戰裡的R2」,也有很多人會想到科幻電影。
為什麼提到人工智慧大家想到的是科幻電影?或許因為電影中的人工智慧才符合我們心目中對它的定義。國外一些專家將人工智慧分為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三個階段。總體來看,目前人類人工智慧還處於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邁進的階段,因此我們並不認為它會帶來什麼威脅。
昨天(27日)開幕的2017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一開始,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髮表了《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家園》的主題演講。多次提醒過人類需要警惕機器將帶來威脅的他,描述了超人工智慧下的一種可能。「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將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還是被蔑視並被邊緣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
聽了大物理學家的表述,可能你認為人類隨著科技發展就要走入窮途末路了。
然而,稍後登臺的創新工場創始人兼執行長李開復卻認為,人工智慧未來發展有很多機遇和挑戰,毀滅人類或許可能,但從現今科技水平推斷,還顯得很遙遠。相反,李開復認為當前最應該關注四個方面的核心話題,就顯得離我們很近了。「第一,人工智慧將創造巨大的財富,讓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脫離貧困;第二,我們要擔心今天手中擁有巨大人工智慧力量和數據的公司用這些數據來做惡;第三,要看到人工智慧將要取代50%人的工作,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之間,這些人怎麼辦?教育怎麼辦?第四,科學家尤其是學人工智慧的科學家的使命與機會,是不是都要出來創業?還是我們一起跟著霍金去尋找人類的未來?」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