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對於人工智慧的十點深刻的思考

2020-12-03 Daniel

本文由【近善興通】整理了霍金對於人工智慧的十點深刻的思考,被譽為「宇宙之王」的他認為人類迄今為止最為深刻的影響就是人工智慧的崛起。

01

在我的一生中,我見證了很多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就是人工智慧的崛起。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它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如果我們不能學會如何避免風險,那麼我們會把自己置於絕境。

如果有人設計計算機病毒,那麼就有人設計不斷自我完善、直到最終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其結果將是一種新的生命形式。

人工智慧的真正風險不是它的惡意,而是它的能力。一個超智能的人工智慧在完成目標方面非常出色,如果這些目標與我們的目標不一致,我們就會陷入困境。」

02

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可以從短期、長期兩方面來分別討論。

短期擔憂——智能自主武器、隱私

人工智慧的全方位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滅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

目前,世界上九個核大國可以控制大約一萬四千個核武器,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將城市夷為平地,放射性廢物會大面積汙染農田,最可怕的危害是誘發核冬天,火和煙霧會導致全球的小冰河期。

這一結果使全球糧食體系崩塌,末日般動蕩,很可能導致大部分人死亡。我們作為科學家,對核武器承擔著特殊的責任。正是科學家發明了核武器,並發現它們的影響比最初預想的更加可怕。

除此之外就是隱私的擔憂。由於人工智慧逐漸開始解讀大量監控數據,這些都會被機器人洞察的一覽無餘。

03

長期擔憂——人工智慧系統失控的潛在風險

人工智慧遵循的一個邏輯是,「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能,然後超越」。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未來,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一個與我們衝突的意志。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將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還是被藐視並被邊緣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但事實就是:聰明的機器將能夠代替人類正在從事的工作,並迅速地消滅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

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

04

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目前這一數值約為1.9%。 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著,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會翻一番。 2022年,我將慶祝自己80歲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這段歷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時膨脹了四倍。

這樣的指數增長不能持續到下個千年。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

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於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05

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情況就如同1492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註定是徒勞無功。 然而,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於那些被剝奪權利地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新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烏託邦。

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它不會解決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將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著眼於更廣的空間,而不是拘泥眼下。

06

當我們進入太空時,會有怎樣的發現呢?會找到外星生命,還是發現我們終將在宇宙中踽踽獨行?我們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長的進化後,實現了與地球資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

去年,我們推出了長期研發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這項創新背後的想法,是以光束來驅動納米飛行器的前進。這樣產生的速度雖然不及光速,但也能達到其五分之一,約合每小時1億英裡。這樣的系統可以在一小時內抵達火星,幾天內到達冥王星,一周內就可以追上並超過旅行者號探測器,並在僅二十年後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

07

人工智慧的成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

我相信我們團結在一起,來呼籲國際條約的支持或者籤署呈交給各國政府的公開信,科技領袖和科學家正極盡所能避免不可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所以,監管和立法在AI的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

08

通過達爾文式的演化過程,侵略性深深根植於我們的基因之中。然而,如今的技術發展已經加快到了某種程度,使這種侵略性可能會以核戰爭或生物戰爭的形式毀滅人類。我們需要用邏輯和理性來控制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你可能並不是一個討厭螞蟻的人,但也會無意中踩死螞蟻,而如果你負責一個水力發電的綠色能源項目,項目所在的區域內也可能會有許多螞蟻巢穴被水淹沒,對螞蟻來說就非常不幸。我們要避免人類處於這些螞蟻的境地。

09

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我們自身的弱點,即貪婪和愚蠢。這些人性的基本屬性,將使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境況將變的更加糟糕,因為當機器被設定程序後就知道適可而止,知道就流勇退,但是人類很難,除非是那些極高修為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弱點,但是機器人可以輕而易舉的迴避這些弱點。

10

我們還應該扮演一個角色,確保下一代不僅僅有機會還要有決心,在早期階段充分參與科學研究,以便他們繼續發揮潛力,幫助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再見霍金!對於人工智慧,這位偉人給世人留下這樣的忠告
    簡單來說,對人工智慧的定義大多可劃分為四類,即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行動」、「理性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動」。到了2014年12月的時候,霍金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說,「製造能夠思考的機器無疑是對人類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脅。當人工智慧發展完全,就將是人類的末日。」這讓霍金再次登上英國各大媒體頭條,激起人們對人工智慧黑暗的、反面烏託邦式的假想。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 霍金現象的思考
    霍金走完了他頑強不屈的傳奇人生。世界萬事萬物都是開掛的象,霍金的顯世也是個象。象的出現是宇宙中象數理關係的第一步,大有講究。如果霍金其人平凡得如同清華地球物理博士應聘杭州一街道辦公務員,也就不必去研究什麼霍金現象了。問題是霍金比一般物理博士高大上都了去了。他是個天才。天生我材必有用。1963年霍金得了運動肌肉不治之症後肌體萎縮,不能說話,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動。
  • 霍金預言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將是最強人工智慧
    &nbsp&nbsp&nbsp&nbsp4月20日消息,《終結者》大家都看過,其中講述人工智慧「天網」計算機,妄想用智能機器控制人類,於是引發了人與智能機器的搶奪未來之戰,看似科幻卻真實存在著危險,霍金就曾預言,人類未來的敵人很有可能是人工智慧而不是外星人。
  • 霍金是怎樣看待人工智慧的?他對人工智慧的真實態度是什麼
    繼續說這本《十問:霍金沉思錄》,這一回,我們來說說霍金是怎樣看待人工智慧的?人工智慧最終會超越人類的智能嗎?可能你之前看過一些國外媒體的報導,這些報導常常會以「霍金警告人類,人工智慧終將超越人類智能」作為聳動的標題。
  • 霍金的「預言」,關於人工智慧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也曾給出過「預言」,其中就有他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他說出了對人工智慧未來的擔憂,甚至說徹底開發人工智慧會導致人類的滅絕。小編覺得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從我們普通人的角度來說,人工智慧不需要休息效率高,準確快速,這就很有可能取代人類工作,這就可能造成很多人失業。
  • 霍金關於人工智慧的語言!
    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1979年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後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牛頓曾任此職,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授職位)。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2]。2015年7月20日,史蒂芬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
  • 霍金對人類的最後警告:當心人工智慧!
    作為當代最為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的一生似乎都離不開黑洞,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至於預言,最令人關注的大概就是「人工智慧威脅論」,霍金曾公開表示「我們並不知道,人工智慧會輔佐人類,還是支配人類,或者是人類徹底被其摧毀」。
  • 霍金預言目前正在被印證,人工智慧威脅人類地位還有多久?
    霍金,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前為人類做出了無數的貢獻,他去世後留下的預言也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還經常引起熱議,一時間有懷疑霍金預言的,但更多的人相信了霍金留下的預言。霍金曾留下關於未來人工智慧的預言,儘管這個預言很晚才能實現,但科學家們推測,霍金的這個預言現在正在證實,有可能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狀態,未來人類該怎麼辦?
  • 關於人工智慧的測試,機器人是否擁有情緒?霍金預言會成真嗎?
    ,霍金先生曾經也說過,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這極有可能會將人類推向真正的毀滅邊緣。 自從霍金先生提出自己的擔憂之後,引發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展開了對於人工智慧的思考,人工智慧的發展,讓科學家們又怕又愛
  • 霍金:人工智慧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事件
    到那時,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霍金建議:跨學科霍金在演講中說到,人工智慧的崛起,是好是壞目前仍不確定。霍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
  • 霍金:世界末日逐步逼近 人工智慧將毀滅人類
    知名天文及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警告說,人類創造了可以毀滅世界的人工智慧,卻至今仍無能力可以避免這個災難。報導說,霍金慷慨地分享他對世界的觀察,並提出關於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的警告。他認為,世界的毀滅已經逼近,人類創造了可以毀滅地球的科技,卻沒有建立有效的機制去防止毀滅的發生。
  • 霍金預言目前正在印證,人工智慧或威脅人類地位,該怎麼辦?
    不過霍金還曾經留下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預言,雖然這條預言遲遲沒有實現,可是科學家們卻猜測,霍金的這條預言目前正在印證,有可能會威脅人類的生存地位,未來人類該怎麼辦呢?,要知道霍金在21歲的時候身患漸凍症,此後他一直和輪椅相伴,無論是他的閱讀還是學習和他後來提出的理論,都離不開人工智慧的扶持,可是霍金本人卻對人工智慧抱有排斥的情況,他認為這一種複雜的系統,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人類難以控制的程度。
  • 霍金的擔憂是多餘的?人工智慧是定時炸彈,人類需要提防
    反對者則聲稱,濫用人工智慧,無疑是將一顆定時炸彈帶在身邊,誰也無法預計它什麼時候會爆炸。事實上,如今的人類似乎已經離不開人工智慧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智慧型手機。自2010年以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速度極為驚人,不同類型手機的更新換代速度更是特別快,為了追求便利,用戶自然也會不斷更換手機。
  • 人工智慧自己寫出一篇文章:我不想消滅人類,霍金擔憂或許是對的
    由於我們人類是那種喜歡聯想、容易居安思危、具有意識的智慧生物,我們除了憧憬自己美好的未來以外,還整天在思考未來人類滅絕的N種方式。由於我們堅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肯定也會一步一步的得到完善,從現在的智障變成真正的智能。
  • 霍金再拋人工智慧威脅論:或招致人類滅亡
    央廣網北京4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人工智慧在我國幾乎已經成為「逢會必談」的話題。昨天(27日)開幕的2017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主角不再是移動網際網路本身,而是徹底讓位給了人工智慧。不過與以往相比,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的探討,少了些故事和想像,多了些對出路和前景的現實思考。
  • 霍金稱人工智慧或成歷史上最糟糕事件:需加以控制
    新華社發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外媒稱,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據湯森路透基金會網站11月6日報導,在21歲時被診斷患上運動神經元病的英國宇宙學家霍金說,技術可以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警告說人工智慧帶來了新的挑戰。
  • 霍金生前有何成就?不僅是科普和科研,他還表示對人工智慧的擔憂
    引言:今年已經是人工智慧經過兩次「寒冬」之後發展的第7個年頭,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情況來看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歷史趨勢,不可逆轉。然而早在2015年的時候霍金聯合多位科學家就公開表示對人工智慧的擔憂,他的擔憂會成真嗎?
  • 霍金為何畏懼人工智慧?只需4秒鐘,就能克隆所有聲音!
    霍金是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他的一生也十分傳奇,雖然他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僅有3根手指可以動,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在科學上做出的貢獻。霍金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等。他還有很多著作,比如《時間簡史》、《大設計》等。
  • 霍金可能失算了,人工智慧永遠無法取代人類,這項能力他們學不會
    所以提起人工智慧,我們往往想到它們高效率的工作能力以及強大的學習能力,霍金甚至曾經預言,人類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然而,大多數的科學家們認為,人工智慧永遠不會超越人類,不僅僅因為它們將受到人類更加嚴格的控制,還有很多方面它們都無法超越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