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說這本《十問:霍金沉思錄》,這一回,我們來說說霍金是怎樣看待人工智慧的?
人工智慧最終會超越人類的智能嗎?可能你之前看過一些國外媒體的報導,這些報導常常會以「霍金警告人類,人工智慧終將超越人類智能」作為聳動的標題。的確,霍金指出,人工智慧在未來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因為在霍金看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達到技術的臨界點,我們可能實現一種「超級智能」,這種超級智能可以不斷重新設計自己,這種演化的速度將會變得非常驚人。
而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我們的演化受制於生物進化的速度,因此無法與機器競爭,最終必然會被超越。從這些報導中,或許你會覺得,霍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對於人類未來科技的發展充滿了擔憂。然而,霍金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在這本書中,霍金對於科技發展發表了更加完善的看法。從這些內容中,我們發現,霍金並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霍金強調人工智慧等最新科學技術的風險,是因為他反對各種最新技術的濫用。他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侵犯我們的隱私,也擔心世界上的軍事力量可能會利用這種人工智慧開發各種自動的軍事系統,他還擔心在未來,人工智慧會產生出與人類相衝突的意志等等。
霍金的這些擔憂完全是出於一種社會責任,所以,霍金曾經站出來,跟埃隆·馬斯克等人工智慧專家一起發表倡議,要求科學家們在研究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的各種好處的同時,必須注意到各種潛在的風險。
儘管霍金有自己的擔憂,但他完全不是一個反對科學發展的人。恰恰相反,霍金期待著人工智慧的發展。
他注意到了人工智慧在圍棋比賽、自動駕駛、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巨大發展,他相信人工智慧的技術會進入醫療、工作、教育和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因為霍金自己就深受運動神經系統疾病的困擾,他尤其關注「腦機接口」領域的進展,通過這種接口,人們可以通過大腦與電腦之間的連接實現交流。
如果這樣的技術可以更早地誕生,或許霍金本人就可以通過植入在大腦中的連接控制身體的動作,又或者,他可以直接將自己的大腦連接到網際網路。這樣,或許霍金可以做出更偉大的科學發現,也或許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可以從霍金的「靈光一閃」中受益。
因此,霍金在他的書中提到,他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並不悲觀,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到人工智慧技術潛在的風險,他相信人類在未來可以和人工智慧和諧地工作。從這一點上來看,你會發現,其實霍金對於技術發展的態度是積極的,我們以前讀到的許多報導可能只是由於記者們過於「標題黨」的緣故。